閆文鐸
摘 ? ?要: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得到很大改進,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合作探究過于形式化、教學方式陳舊等,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本文在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嘗試。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教學方式 ? ?改革嘗試
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是中國人獲得語言最基礎的、最重要的方式,小學語文作為語文學科的基礎,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會影響學生學習自主性、學習思維的發展及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59-61)?;诖耍疚氖紫确治鲂W語文教學現狀,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
1.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1.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不明確。
部分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認為學生只要掌握小學語文理論知識就可以,忽視學習技能的培養。這種教學目標認識的偏差,容易使教師在教學中走進誤區,甚至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明確的目標,導致課堂教學沒有目標、沒有計劃、很隨意,教學效率低下。部分教師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不準確,在教學過程中忽視語文知識的規律,不善于利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輕松理解理論知識,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忽視對學生情感與能力的培養。
1.2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缺乏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及學習效率。當學生對某一門學科不感興趣時,就會對這門學科反感,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這門學科的學習。但是如果學生對這門學科很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這門學科的學習中,不用教師過多管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學生學習態度很消極,缺乏學習主動性,對語文學習很不利。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體會不到學習語文的價值,不知道學習語文對自己有什么好處。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影響[2](231-235)。一些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氛圍極為單一、枯燥,沒能將語文學科的魅力展現出來,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消極的態度。
1.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過于形式化。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則扮演編劇的角色,讓學生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探索知識,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都太過形式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例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但是并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就給出了問題的答案,很難達到合作探究的目的。部分教師對自主學習認識有偏差,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學習和探究,教師完全不用參與其中[3](59-60)。但是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知識積累不夠,自控能力不強,如果教師不在學生合作探究時給予適當引導,那么可能學生的探究活動很難繼續開展。
2.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嘗試
2.1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并圍繞制定的目標進行針對性教學[4](185)]。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注意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
首先,理論知識要做到精講,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語文學科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進行短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質疑法,教學過程可這樣設計:課前預習、提出質疑、教師答疑、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先預習瀏覽課文,大概了解課文內容,然后對自己不能理解的詞句提出疑問,教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再次把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一起探討,最后師生一起總結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并學習了新的詞句之后,師生共同找出本節課內容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實際問題,并共同解決,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注重學生學習技能的提升。能力的培養相比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更大,技能的培養相對比較抽象、不可預測,只能在理論知識學習中慢慢培養,學習技能的培養是相對比較籠統、模糊的[5](65)。因此,部分教師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正確把握。培養學生學習技能最好的辦法是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只有遇到問題,學生才會想辦法解決,才能逐漸提升學習技能。
2.2將教學內容情景劇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玩游戲,如果我們能夠將玩與語文教學結合在一起,很多小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將小學語文課文情景化,進行角色扮演。在語文課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課文中講述的故事分組表演,看哪一組表演得最逼真,可以給予表演得最出色的小組一些獎勵。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并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在學習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的時候,可以將這個故事的主角烏龜和兔子分配給全班跑得最慢的同學和跑得最快的同學,其他同學可以扮演觀眾和裁判的角色。學生圍繞故事主題進行適當改編,充分感受學習語文的魅力,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發散能力的培養,切實符合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6](34-38)。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都不是很復雜的,很容易將課文內容故事化,有時候教師甚至可以拋開課本,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記憶將課文內容故事化,例如,以龜兔賽跑故事為例,小明平時在班上跑步是最快的,每次跑步比賽都能拿第一名,小韋同學由于是班里個子最小的,每次跑步比賽都跑在最后面。在一次跑步比賽中小明同學和小韋同學被分到同一組。這時小明同學就很得意,想小韋一定跑不過我,所以在比賽過程中,小明跑到一半就坐下來休息,慢慢地,小韋超過了小明,但是他不放在心上,還是慢悠悠地走,認為自己最后肯定能追上小韋,但是比賽結束了,最后贏的是小韋。故事導入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適用的,很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這種口語化的故事講述可以營造簡單輕松的學習氛圍,將原本死氣沉沉的語文課堂變得更活躍。故事改編的方式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對學生未來全面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3采用多媒體進行多樣化教學。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設計,將多媒體的動畫、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功能相結合,運用于課堂教學,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
首先,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天性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比較強的好奇心。通過運用多媒體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功能創設一些新鮮的、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快速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課文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將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以視頻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先欣賞桂林山水的美景,再播放一段配音,讓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閱讀課文,使整個課堂沉浸在賞心悅目的美景中,將桂林山水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其次,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范圍是非常廣泛的,但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是非常有限的。多媒體的引入可以將更多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中,充實教材內容,從而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培養。例如,在《蝙蝠與雷達》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知識積累有限,盡管有的學生對課文內容很感興趣,對課文卻很難理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視頻等幫助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很多動物與人類發明有關,人類可以借鑒動物的一些特征發明很多對生產生活有價值的東西[7](68-101)。
3.結語
小學語文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單靠課文講解很難滿足學科需求。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還要注重學習技能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多利用現代教學媒介進行輔助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技能才是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鄒靜珊.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學周刊,2017(22).
[2]張勤生.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方法淺談[J].教育現代化,2017,4(24).
[3]徐曉輝.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
[4]朱擁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J].學周刊,2015(11).
[5]王維東.淺析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攻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
[6]陳先云.語文教學改革:不容忽視的四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6(11).
[7]董鑫.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幾點嘗試[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