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澤民
【摘 要】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課堂對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過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生成與核心素養水乳交融。為此,必須注重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成與核心素養的融合。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堂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課堂對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過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生成與核心素養水乳交融,必須不斷根據小學語文課堂的特點提升思維認知和教育教學方式,從而不斷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落到實處,付諸實踐和行動。為此,必須注重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成與核心素養的融合。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除了培養他們在識字、閱讀、寫作以及口語溝通方面的技巧,提高基本的語言能力,還要致力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提高、語感和認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對創新思維的引導,逐步培養起學生健康的個人品質與習性。
(1)基本語文知識,這指的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語文素養中的核心部分,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基礎素養和規范的學習行為有著極大的作用。(2)豐富的語言積淀。豐富的文化積累是提高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內容,包括課內與課外的知識拓展,促進對優秀文章的記憶,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淀。(3)初步的語文能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中,言語交際能力是核心,此外,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以及思辨能力等也是重要內容。(4)豐富的語文情意。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其感受漢字的韻味,了解數千年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在傳統文化中培養文學素養,進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思想品德。
二、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1.解析辨義,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知識
在基礎字詞知識的教學中,教授學生拆解偏旁,利用對偏旁的更換及增減來有效地認知漢字,深層次地了解漢字的構詞原則,以促使學生更快速、更有效地讀識漢字,掌握基本的字詞知識。此外,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利用藝術性創造漢字的方法,通過歡快的游戲,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教授基礎字詞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游戲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漢字知識的興趣及學習效果,借助于游戲過程保持學生對漢字學習的熱度,使得教學過程不再枯燥;在文章中解釋字詞知識,通過朗讀與字詞知識的結合,運用認知學以及心理學的知識,使得教學更加有趣、生動且易于學生理解接受。
2.實現與文本的情感交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1)先入為主,渲染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當對課本有清晰全面的認識,提煉深化課文中的情感部分,在課堂中創設對應的氛圍,這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相關的生活經歷,通過對所掌握的知識的創新理解,完成對相應內容的理解、應用及遷移。老師在引起學生共鳴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生活情境導入以及問題情境導入等手段。
(2)環環相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逐漸深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文本進行對話,可以通過創設相應的閱讀情景來實現這一目標,比如利用圖片和音樂、視頻有效地將學生帶入場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形成個性化的理解與心得,更深層次地與文本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進而在輕松愉悅中達成情感和知識的交融。
(3)抓住重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依靠相關事物來引導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應當突出課文核心的價值觀點,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拓展,將課文中的理念和知識內化遷移。
3.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1)細心體察,明晰本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這是對學生想象分析能力和表達溝通能力的培養。學生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觀察圖片,分析圖意,拓展思維,能夠有效提高觀察力。
(2)合作探究,鍛煉表達溝通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提高學生表達溝通的能力。
(3)依靠生活,分享學生的寫作情感。對學生表達溝通能力的培養還應當重視生活的意義,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分享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想法觀點,在寫作中也要注意幫助學生回歸生活發現素材,這樣更為有效。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一張相片的故事》,在課堂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童年的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調動學生興趣;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綜合以上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應當將學生作為核心,在實際教學中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途徑,致力于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情況以及教育體驗的探索了解,奠定學生良好的語文知識基礎,考量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及進步,重視對學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書面寫作能力及交際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得到更優質的體驗和更多的收獲,通過全面豐富的教學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亞寧,孔凡成.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語文核心素養——評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課例[J].語文知識,2017(10):34-36.
[2]李月霞.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策略[J].長三角(教育),2012(2):88-89.
[3]周洪憲.用“默讀”扮靚課堂[J].長三角(教育),201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