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俏
【摘要】? 翻轉課堂理念與微課的應用,為現代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思維,微課可讓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結合翻轉課堂理念,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學 學科核心素養 微課的應用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36-01
一、引言
翻轉課堂理念與微課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教學思維,但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問題進行探討,尋找對策,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服務。
二、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微課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運用中存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微課主要擔當知識傳遞的角色,較難實現教與學的互動
核心素養中“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培養,十分注重推理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教師創設情境,學生進行思考、辯論,教師采用啟發、質疑、生成等策略有效推進教學活動,而目前微課的創生過分依賴教師對問題的預設,沒有互動,沒有反饋,教師只能憑借以往的教學經驗去引導學生進行認知模型的構建,學生也只能被動接受信息。
(二)微課主要擔當實驗展示的角色,較難實現實驗的探究
實驗是化學的靈魂,十分注重“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核心素養的培養,而目前微課的創生大多局限于實驗操作的展示,未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與創新。
(三)微課較容易進行小知識點突破,較難實現知識體系的建構
化學的知識點是比較零散的,利用微課的資源碎片化優勢,可以很好的做到難點突破,但這也使得所學知識較難有關聯性,較難建構知識網絡,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三、翻轉課堂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
(一)情景創設型微課與互聯網平臺結合,實現“知識傳遞式”到“對話互動式”教學模式的轉變情景創設型微課把化學問題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
互聯網學習平臺眾多,很多平臺都具有較好的知識傳遞實效性,如釘釘、微信、QQ等平臺受眾群體較多,而且支持語言、文字、圖片、圖像、視頻等格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微課與這些互聯網平臺結合,對實現“對話互動式”教學大有裨益。
如在學習人教版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第2課時《金屬與酸和水反應》,操作如下:
①課前微課導入一則關于鈉與水反應引起火災的新聞,創設學習情景,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們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展討論,如“大家知道水能滅火,為什么這則新聞中,水也能生火?”“當金屬著火時應當如何滅火?”“活潑金屬應該如何保存?”等。
②課中微課導入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運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分析實驗本質。
③課后通過互聯網平臺,對課前討論進行問題解決,通過“對話互動式”教學模式,實現認知模型的構建。
(二)利用實驗探究型微課,層層誘導,激發創新活力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學生對參與課堂實驗十分踴躍,喜歡挖掘問題本質,有改進探究的欲望。恰當利用實驗探究型微課,層層誘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
如學習人教版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的《焰色反應》內容,操作如下:
①課前微課導入美麗的煙火秀,引發思考“美麗的煙火是怎樣產生的呢?”。
②課中微課導入傳統焰色反應實驗及多種改進焰色實驗,通過微課賞識,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積攢實驗改進素材,啟發學生從中發現問題,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③實驗改進微課錄制,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進行實驗改進:以鋁杯為容器,減少黃光的干擾;加入鐵絲絨,增大金屬鹽固體表面積;直接灼燒金屬鹽粉末,操作更便捷;以75%乙醇溶液為燃料,無毒環保;增加防風罩,產生高溫火焰。
④課后拓展實驗微課錄制——混合雙金屬元素焰色反應,現象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驗探究型微課導學,打破了課本中固有實驗模式對學生思維的禁錮,培養了學生“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微課與思維導圖的巧妙結合,實現系統的知識網絡建構
微課有資源碎片化的優勢,但這也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較難有關聯性,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加強知識間的關聯,有利于知識網絡建構。
如學習必修2中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的內容,操作如下:
①課前微課導入乙醇性質介紹,學生完成課前任務以及在線討論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網絡建立連接,并自主構建個體初級思維導圖。
②課中微課導入探究實驗,經過課堂合作與探究后,對個體初級思維導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完善,實現化學物質認識的“宏觀→微觀→符號”的思維轉化,形成合作探究小組思維導圖。
③課后微課導入專題難點突破,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深層次加工,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借以加強碎片化知識之間的關聯,形成個人高級思維導圖,實現系統的知識網絡建構。
四、結束語
教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與學的方式隨之而改變,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教師在使用微課等信息化工具的時候,要處理好技術優化與學科素養的關系,必須緊抓學科本位,緊貼學科核心素養,抓住教育的根本,這樣才能讓技術真正地為學科服務,才能讓微課綻放出獨特的風采,新時代的教育才會枝繁葉茂。
本文是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2018年度專項課題《翻轉課堂理念下高中化學微課開發及應用研究》(立項編號為18JX0729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 參? 考? 文? 獻 ]
[1]王宗寶.指向學科本位的微課應用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Z1):169-170.
[2]焦寶聰,蘇古杉,陳楠.微課程設計的三重屬性和六大要素[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6):89-95.
[3]王錦紅.運用思維導圖優化高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4]韋麗儀.基于化學學科能力提升的微課應用策略——以鈉及其化合物為例[J].科技視界,2019(0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