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物理學困生的數量卻越來越多。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多的學困生呢?作為在一線教學的物理老師,應該好好去研究研究學困生身后的原因,挖掘造成學困生的深層次根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按圖索驥、對癥下藥,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只有讓每一個同學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能力有所提升,達到“物理課標”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那么我們的物理教學才能夠算是合格的。關注每位同學,讓每位同學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讓每位同學的身心都能夠健康,應該成為我們物理老師的追求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困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物理學困生”是指學生本身身體沒有明顯缺陷,智力發展水平正常,但是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學習能力低下,學習習慣不好,物理學習無法達到新課標要求的標準,每次物理成績都是全班倒數,我們把這類學生稱之為“學困生”。
一、 初中物理學困生現實表現
(一)毫無毅力,更無耐力,缺乏自信
這類學生在學習中表現為大大咧咧、心浮氣躁,對什么都不上心,對什么也不感興趣,而且對任何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熱情過后就會煙消云散。這類學生還有表現就是喜歡沒有難度的事情,假如給他們的任務稍微有點難度,他們往往就會知難而退,不會迎難而上,缺乏挑戰的勇氣、毅力、耐力。
(二)學習態度不端正,對于物理學習持抵觸情緒
這類學生上課要么玩別的東西,要么東張西望,要么看別的書,要么思想總是游離于課本之外,總之就是不能夠專注于物理課堂學習。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夠獨立完成,而是抄寫參考答案,要么就是直接抄寫學習比較好的同學的作業,然后給老師交上去完任務。如果老師責罰,他們就會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甚至破罐子破摔,索性不交作業了。
(三)學習習慣差,學習方法呆板
這類學生往往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是老師逼一把,他們做一下;教師拉一下,他們走一步,他們完全沒有自己主動學習的習慣。對于老師強調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基本上不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完全是出于“完成任務”的目的。另外在學習方法上這類學生沒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就靠死記硬背,同時這類學生還懶得動腦。
二、 初中物理學困生成因探析
(一)物理學科因素
物理是學生猛然間接觸的一門全新學科,剛開始很多學生由于好奇對物理的學習熱度和激情是很高的,再加上物理剛開始也不是太難,就是一些比較容易懂的力學知識,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到后面密度、浮力、壓強、功、功率這一板塊的時候,學生普遍感覺到有難度,這一板塊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要求比較高,學生單靠形象思維很難理解這部分內容,必須要先從形象思維轉化到抽象思維。學生往往在這一階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一些學生就慢慢跟不上了,加之教師不能及時對這類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和轉化,久而久之,這類學生就淪為真正的學困生了。
(二)學生自身因素
有的學生身心發展速度比較慢,在接受知識和理解能力上與其他學生有一定的差異,這也是導致學生淪為學困生的一個原因。加之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在學習上非常隨意和任性,想學就學,想不學就不學,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俗話說得好“態度決定一切,習慣成就未來,好的態度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好多學生依賴性太高,主動性太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良好的學習態度。
(三)家庭因素
魯迅先生曾說過“家是孩子的生所,也是孩子的死所”,可見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現實中部分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孩子們心理壓力很大,負擔很重。因為家長的期望值很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值,家長就不問青紅皂白進行訓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體罰學生。這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和反感心理,學生進而就會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還有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非常放縱,認為只要孩子能健康,能快樂成長就行,至于讀書能讀多少算多少,由此造成孩子對學習有了錯誤的認識,以至于出現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學習上出現“懶”“散”“慢”“混”等問題。筆者還發現,家庭的穩定性、家庭關系的和睦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與學習,在原生態家庭中成長大的孩子要比離異、再次組合、單親或者孤兒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各方面習慣都好一點,心理會更加陽光,更加自信。而在離異家庭、孤兒家庭里面長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比較陰暗、自卑,缺乏自信。這種孩子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就會進行錯誤歸因,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久而久之就淪為學困生。
(四)老師的因素
老師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關鍵的,甚至是終生的,一個好老師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人生價值的引領,他們在遵從“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好老師會成就一批學生,而一個只會填鴨式灌輸,機械式教學的老師往往會抹殺一批學生的學習激情,這種老師就成了學困生的制造者。另外,在物理學習中有些老師只看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于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往往忽略,其實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造成這類學生的“物理情感世界”比較孤獨,甚至出現對物理學科出現恐懼心理。其實,有的學生智力發展有點慢,只要等一等,這類學生還是可以的。就如我經常所說的一樣“老師就是園丁,而學生就是花園里面的花,這花不可能同時開放的,有遲有早,但是最終都會開放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管早開的“花”,把遲開的“花”就扔點,也許遲點開放的花更加鮮艷。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于初中物理學習的熱情。
三、 初中物理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努力營造一個溫馨、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其實很多學生淪為學困生最主要的因素還在于家庭,家庭環境對于整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陪陪孩子,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愛。在家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變化,如果有什么異常應該及時深入了解,并進行解決。另外如果學校開展重大活動,家長應該踴躍參加,孩子就會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愛,心中就會充滿陽光,這樣可以增加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且還有利于父母與孩子之間感情的培養。只有讓心里面充滿陽光,切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學生就會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習的態度。另外,家長在家里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做好言傳身教的表率帶頭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二)老師一定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把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我們的初中物理教學才有意義可言。對此,我們就要對每個學生都進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清楚學生的個性特點,作為老師一定要認真研究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一定要遵從孩子的天性,愛玩、好動、對什么都好奇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共性,也是孩子的天性,為此在教學中想辦法把孩子的這種天性與學習高度融合在一起。另外要分層備課,分層教學,分層布置作業,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于一些學習習慣不好的物理學困生一定要有耐心,改變他們的這些壞習慣還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來。
首先,教師要不斷要求這些學困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開動腦筋,多思考,把不懂的地方圈出來,以便在上課的時候重點去學習。教師還對學生預習完成情況進行落實,對于沒有完成的學生進行調查,搞清楚他們不預習的原因所在,然后適時調整對策。
其次,在上課過程中有意識提問這些學困生,鼓勵他們舉手回答問題,哪怕這些學困生初期回答錯誤,老師也一定要從這些孩子身上找出一個閃光點進行表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他們也有存在的價值,讓他們覺得老師和同學們都是很在乎他們的。
最后,在課后,老師還要給這些學困生布置相應的物理作業,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分層布置,千萬不能一刀切,給這些孩子布置最基本的作業就可以了,難度不宜太高。鼓勵學生通過復習或者看書弄清楚當天的知識點,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作業,不湊合、不抄襲,認認真真、規規范范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老師次日要對這些學困生的作業進行檢查,同時對不會做空下來的學生進行談心交流,找到學生不會做的根源,然后對癥下藥,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必要的指導。
(三)社會方面要進行正向價值導向
現如今,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很多人的價值觀已經出現了偏差,認為只要有錢有權就無所不能,對于讀書,對于文化人持一種瞧不起的態度,有錢人可以花天酒地,可以耀武揚威。但是高學歷的老師、普通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為薪水低,勉強能夠養家糊口,談不上大手花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更談不上歡天酒地。這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無形中就會給正在讀書的孩子們一種價值觀的負向引導,這種情況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長,更不利孩子的學習,因為他們慢慢就會形成扭曲的價值觀。
總之,在西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初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挖掘他們鮮為人知的更深層次的因素,只有我們搞清楚了根源,我們才能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困生轉化策略。相信只要有教師用耐心、愛心、信心,抱著“決不放棄一個孩子的信念”,學困生轉化工作定能取得很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陳曉斌.初中物理“學困生”的現狀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5(5).
[2]蔣東生.初中物理學困生轉化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8(6).
[3][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2-3.
作者簡介:陳立功,甘肅省臨夏市,甘肅省臨夏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