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學科是高中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科目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地理綜合素養等具有非常突出的價值和作用,高中地理教師要全面理解地理學科對于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的價值所在,積極地探索和研究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的方法和對策,從而借助高質量的地理課堂教學,助力學生更為高效地學習相應的地理知識內容,為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未來的全面發展助力。本文將就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進行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策略;探索
如何進一步提升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是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也是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有效實現路徑,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的樹立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地對自身在課堂的教學方法使用進行全面的優化和創新,同時還要積極的發現和解決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有效地對目前的地理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真正的構建高質量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為學生未來的構建發展助力。
一、 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的意義所在
(一)提升教學效率
通過構建高效課堂可以讓高中地理教師對目前的地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全面化和細致化的梳理,并積極的找到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的各種問題,全面地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不斷地完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助力學生健康發展
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工作,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師積極地在教學中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有效地尊重學生在地理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有效地兼顧到不同學生在地理課堂的學習需要,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習個性,更加注重對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從而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為學生提升助力。
(三)提升教師綜合執教能力
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工作,可以讓高中地理教師全面地對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透徹化的了解和全面化的把握,并積極地進行教學準備,有效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專業化的知識技能,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學對策,從而不斷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以上就是積極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價值和意義所在,高中地理教師要對此有一個全面化、清晰化和精準化的理解,并以此為基礎,有效地投入到對高效課堂的構建工作中來,不斷地梳理和解決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真正地實現高效施教,助力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
二、 高中地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總體效能和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認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各種突出的問題,需要高中地理教師積極的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不重視備課工作
備課是地理教師有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但從實際的地理課堂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對備課工作的重視力度相對較低,使得地理課堂教學中針對性和精準性不足。
(二)教法單一
教學方法是地理教師開展教學的基本依托,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便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效果,但是從目前的地理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來看,還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固化的問題,自然無法有效的激發學生在地理課堂的學習活力和學習欲望。
(三)教學針對性差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似的學生,但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為學生設計統一化的教學目標,使得地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不強,兩極分化現象逐漸擴大化,需要教師進行反思。
(四)評價低效
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行為的評價,對于教師發現學生短板、幫助學生改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評價方式單一、評價效能低下等突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五)復習靈活度低
復習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環節,但從地理課堂的教學情況來看,存在復習趣味性不足、復習效能低效的問題,使得學生在課堂總體學習效果受到相應的影響。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和瓶頸環節,還需要高中地理教師積極的沿著問題的指引,有效地對目前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真正地構建高質量高水準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三、 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要進行充分化備課
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全面理解高質量備課工作對于課堂教學所帶來的突出影響,并積極地樹立教學必備課的理念,同時還要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提升教學準備效能和質量的有效對策,進而以高質量的備課來為后續的地理課堂高效教學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地球的宇宙環境》小節內容時,需要地理教師對學情、教材和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如對于學情,要精準把握每個學生最近的基本學習狀態、個人綜合學習能力、個人綜合學習水平,對于教材,需要教師對該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模塊組成進行把握,如該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知道地球上為什么會有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了解天體的系統層次等,較好地把握教材。對于教學目標,要盡可能地包含該節課教學的基本模塊,全面的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等,此外,還要積極的對教學流程進行設計,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為后續的高效教學實施指引方向。
(二)要運用豐富化教法
教學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師開展教學的基本依托,高中地理教師要充分理解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積極的轉變以往那種單一化、固定化和被動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合理地引入多樣化、豐富化和趣味化的教學手段,以進一步借助教學方法的創新來激發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活力,真正地實現高效施教。例如,在學習《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小節內容時,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合作學習+口授法進行教學。首先,地理教師可以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幾個太陽對地球影響的案例,并借助思維導圖向學生展示該節課需要討論的問題,如討論太陽的形狀、成分和溫度;了解太陽輻射的概念和能源來源;分析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好奇心。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對以上的這些問題進行全面化和細致化的討論,而教師則可以給予學生較好的學習輔導,進一步帶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后,地理教師可以借助PPT課件對該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口授講解,并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相應章節知識內容的學習。
(三)要實施分層化教學
不同層次、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各不相同,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地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來合理地設計差異化、梯度化和精準化的教學目標,給予精準化的學習指導,以全面的滿足不同學生在地理課堂的學習需要,真正地實現精準施教,助力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提升。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小節內容時,一方面,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精準化和全面化的了解,并為學生構建電子數據庫,將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使用、學習進步情況進行記錄,根據這些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為后續分層教學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合理的為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學生層次學生設計差異化的學習目標,如對于基礎層次學生,可以強化學生對概念和定義的理解,對于提高層次可以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積極地進行拓展學習,并給予學生差異化的學習指導,真正地實現精準施教。
(四)要開展多元化評價
教教學評價也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通過有效化、精準化和高質量的課堂評價,可以較好的發現高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地將單一化的課堂評價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以有效的提升評價的質量和效能,進而鞏固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果,助力教學效能的全面提高。例如,在學習了《地球的圈層結構》小節內容后,一方面,地理教師要豐富評價的形式,積極的引入學生自主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師生互評和小組評價等多樣化的評價形式,積極的對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評價,全面精準的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改進。另一方面,地理教師要不斷豐富評價的內容,積極地將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如在評價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目標完成情況如何,又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學習方法運用等,真正地讓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升。
(五)要組織靈活性復習
課后復習也是高中地理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實施的關鍵組成環節,通過復習可以及時的引導學生對相應的地理知識內容去進行系統化和全面化的回顧,有效地讓學生溫故知新減少使學生的遺忘現象,從而全面地促進學生對高質量的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內容,為后續教學效率提高助力。例如,在學習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內容后,地理教師要積極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化的梳理,并按照難度系數將其合理的制作成各種學習資源,如知識框架思維導圖、PPT課件和微課講解視頻等,讓不同層次學生結合自己的需要開展靈活性的復習,此外,地理教師還可以將這些資源放置到網絡空間上,引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化復習,進一步提升復習的靈活性和效能。
四、 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師要從內心深處全面理解高效課堂的構建價值所在,進一步擺正認識,全面提升對高效課堂構建工作的重視程度,并積極地聯合優秀的、有責任心的地理教師同行一起探索目前地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和瓶頸環節,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充分化的備課、運用豐富化的教法、實施分層化的教學、開展多元化的評價、組織靈活性的復習,全面地把握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的基本規律,有效地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而為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裴躍琳.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8(S2):88.
[2]宋頌.淺議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2):153.
[3]朱厚軍.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3):67.
[4]陳鵬華.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策略分析[J].才智,2018(33):54.
作者簡介:徐升,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閩侯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