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敏
摘要:音樂能夠引領學生感知藝術的美,圍繞音樂搭建橋梁,巧用體態律動,對小學音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生的個性特征鮮明,目前普遍存在體態律動運用不充分的情況,對小學音樂課堂的影響力有限。但不可否認的是,體態律動有其自身的應用優勢,要從激趣、促教和有效中,制定圍繞體態律動的應用策略,讓學生去感知音樂節奏,理解音調并學會欣賞音樂作品。
關鍵詞:體態律動;小學音樂;教學實踐
伴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小學生的個體價值備受關注。音樂作為美育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讓小學音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至關重要。巧用體態律動是一種有效方式,將音樂律動與體態律動相結合,充分釋放小學生的學習天性,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巧用體態律動,打破傳統小學音樂教學的現實困境,讓音樂煥發生機與生命活力。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的應用優勢
體態律動已經開始受到關注,并嘗試運用到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在應用的初期階段,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其應用優勢著手分析,具體策略如下。
(一)激趣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奇心較強,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在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多是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參與到音樂鑒賞和音樂學唱的練習當中,但這種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對音樂本身的美的感知和理解有限。為此,要打破傳統課堂環境,適當地使用體態律動來優化課堂教學環境,創造一種更輕松的氛圍,以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事實證明,體態律動作為一種音樂課堂上的新鮮事物,通過巧用該教學內容,使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二)促教
體態律動進課堂,相較于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有其自身的應用價值。究其原因在于,傳統的音樂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缺失,造成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出現了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體態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于教師而言,要創造更多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律動當中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用肢體語言來加深自我認知。體態律動的使用,使得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更充分,理解起來也更全面。
(三)有效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求知欲,但這一群體由于自身認知情況的存在,對一些抽象性的概念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且難以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為了解決這種情況,需要打破傳統音樂課堂的限制,體態律動的應用,圍繞音樂樂理的表現則更加充分、生動形象。體態律動將音樂內容以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更有效、更生動,也更能突出音樂本身的美。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的應用策略
在教育現代化視野下,美育教育的受重視程度提升,圍繞小學音樂的教學改革創新也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中得以創新發展。體態律動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形式,有其自身的意義和作用。制定圍繞小學生音樂教學的可行性策略,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一)體態律動牽引音樂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讓小學生感知音樂節奏,掌握音樂節奏至關重要。音樂的類型多元,既有熱情熱烈,也有莊嚴優雅,不同音樂節奏傳遞出來的情感各有不同。如以《瑤族舞曲》教學為例,節奏以從容和安穩為主,跟隨該音樂節奏,為了加深小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認知與理解,通??梢愿澴鄟砭徛叫?,在體會中感知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又如,在《伏爾加纖夫曲》的音樂欣賞中,音樂節奏則是以憂傷和沉重為主,為了引導學生感知這種厚重的音樂節奏,滿足行走是一種方式。運用音樂指揮動作,也可詮釋音樂的節奏,圍繞沉重、壓抑的音樂節奏,指揮過程緩慢、平等。體態律動的方式還有很多,結合不同的音樂采取不同的體態律動,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體態律動引導音樂音調理解
音調和節奏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音樂節奏,音調的理解同樣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內容之一,兩者的結合使音樂的情感表現更加充分。體態律動在音樂音調理解層面的應用,主要是幫助學生記憶音調。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理解情況,圍繞肌肉活動來實現體態律動,幫助學生去記憶音調。如針對4/4節拍當中的弱拍,教師則一只手向上拍,強拍是兩只手向下拍,次強拍則一只手向下拍。當然,這樣的肢體動作也可以運用到不同節拍的音調表現上。教師的動作和音調一一對應,并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爭相模仿,將體態律動與音樂音調有效融合,寓教于樂,發揮音樂音調教學的有效性,方便學生記憶和理解。
(三)體態律動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
音樂作品的美,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夠獲得良好的體驗。體態律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利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美感,突出強調音樂本身的價值。對于小學生來說,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和欣賞僅停留在表層上,對其中內涵的理解和情感的感知還不夠系統,為此,巧用體態律動,通常能夠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對音樂作品賞析的過程中,在出現高音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向上伸展自己的身體,來詮釋高音,中音時則是在胸前平放雙手,低音的時候自然地放松手臂。這種以肢體動作去詮釋的音樂作品,使學生更容易把握作品的情感走向,對音樂這種抽象的藝術形成具體體驗,學會利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和表達作品的美感,掌握作品的賞析方法。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美育教育的內容,對學生審美素養和情操陶冶都有著重要意義。為營造愉悅、和諧的氛圍環境,則需要不斷地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體態律動作為一種新的形勢,有其應用優勢和價值,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推動小學音樂教學創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