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靜

摘 要:文章從構建家校共育體系角度入手,以《傅雷家書》為例,著力介紹跟蹤閱讀指導工具表的開發、使用,重點闡述其設計理念、理論意義和使用規范。設計使用該工具表是基于以下理念:新時代家訪應從傳統的關注學生向家長教育拓展。依托家訪平臺指導家長通過閱讀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經典作品獲取先進教育智慧,可實現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家長教育雙目標。而開發跟蹤閱讀指導工具表,則是提高閱讀指導活動實效性的重要思路。
關鍵詞:家訪跟蹤;經典閱讀;配套工具;家庭教育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家庭教育是學生終身的、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不應是學校一力承擔的義務,而是家校共育的結果。
家訪平臺,是教師接觸家長的傳統平臺。借助這一平臺,將家訪主題由傳統的學生中心向家長教育拓展,是一種可行的思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智慧成果豐厚,如果能夠借助家訪平臺,通過指導閱讀的方式,將此類成果推介給家長,則同時完成了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家長教育兩個目標。本文主要從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體系的角度入手,以《傅雷家書》為例,著力介紹配套工具的開發、使用,并對其意義做理論上的闡述,以期為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供借鑒。
一、工具表構成及理論意義
下表是教師依托家訪平臺指導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經典《傅雷家書》,學習、實踐其極有價值的家庭教育智慧,改進家庭教育策略,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所使用的配套工具示例。該工具表設置五大欄目:閱讀篇章、教師解讀、權威教育理論對照、閱讀日志和家庭教育改進計劃。下面我將逐一介紹該配套工具各欄目的用途和理論意義。
1.閱讀篇章
該欄目用于給出從《傅雷家書》中精選出來推薦給家長閱讀的篇章內容。與直接從原著中定位相應篇章進行閱讀相比,其設置的優勢在于,既充分體現教師圍繞家庭教育主題對材料進行的重新整合,又能與接下來的閱讀感悟和實踐應用形成直接的對照,同時家長不必去原著中搜索定位,使用起來也更加便捷。
2.教師解讀
該欄目用于展示教師對該篇章家庭教育智慧的提煉概括,此欄目內容可對家長閱讀進行必要的引導,照顧家長在閱讀素養方面的不均衡表現;同時又能將家長、學生引入相對統一的主題之下,便于集體家訪展開探討。
3.權威教育理論對照
該欄目用于給出與《傅雷家書》相應篇章家庭教育智慧相呼應的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這既增強了《傅雷家書》家庭教育智慧的權威性,又利于產生閱讀連鎖反應,推動家長接觸更多家庭教育著作,展開自主閱讀,增強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意識。
4.閱讀日志
該欄目用于學生、家長記錄自己的閱讀感悟與反思。學生閱讀日志設置的三個問題分別調研展示了學生閱讀該篇章后最欣賞的家庭教育智慧、其父母目前在相應方面的表現和具體的事例說明。鑒于此閱讀指導活動目標是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所以學生閱讀日志的主要用途是暴露家庭教育突出問題,幫助家長提高認識,知曉孩子的需求點在哪里。家長日志設置的問題則調研展示了家長從閱讀中獲得的啟示,由此觸發的家庭教育反思以及具體的事例說明。
5.家庭教育改進計劃(家校生三方制訂)
該欄目用于記錄跟蹤家訪時,家校生三方依據閱讀反思的結果共同制訂的家庭教育改進計劃。包括措施、問題、調整、效果四個小欄目,展現了一個實踐—反思—改進的動態循環。“措施”一欄展示依據“閱讀日志”制訂的家庭教育改進措施,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則記錄在“問題”欄目下,“調整”欄目記錄后續改進措施,“效果”欄目旨在記錄該家庭教育改進計劃的階段性實施效果,同時也是繼續反思實踐的起點。
二、工具表使用規范
1.多樣化家訪,線上線下整合,立體跟蹤指導經典閱讀與教育實踐
在家訪跟蹤家庭教育經典閱讀與實踐活動過程中,根據活動進程設計適當的家訪方式,以多樣化、立體式家訪體系來保障活動課程實施效果。
2.先學生后家長,親子互通,傳遞式閱讀
家庭教育的改進一定是在親子互動過程中完成的,家庭教育的落腳點也是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該活動課程采取親子共讀、傳遞式閱讀的方式,學生先讀,展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感受與期待;然后傳遞給家長,家長在閱讀經典的同時充分把握孩子的想法。在此基礎上確立的家庭教育改進計劃,在目標指向上是更加明確的。而這一點對保障計劃的實效性會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傅 雷,朱梅馥,傅 聰.傅雷家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8.
[2](美)阿黛爾·法伯,(美)伊萊恩·瑪茲麗施.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 孩子才肯說[M].安燕玲,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3]高 娟.在經典誦讀中開展家庭教育[J].湖南教育(上旬刊),2016(12):56-57.
[4]柯國興.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和對策[J].中國農村教育,2007(11).
[5]全英梅.淺談家庭教育與兒童的發展[J].中國西部科技,2010(20).
[6]胡永紅.正確開展家庭教育 促進學校德育[J].石油教育,2010(5).
[7]皇甫軍偉.悟出家庭教育的最佳狀態[J].琴童,2014(7).
[8]李愛萍.家庭教育個案研究[J].新課程,2008(10).
[9]強淑梅,周 明.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及對策[J].新課程(小學版),2009(8).
[10]林 琳.淺議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以德育人[J].吉林教育,2012(19).
[11]劉曉紅.家庭教育中的兒童賞識教育探討[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8.
[12]龍 雨.小學家校溝通現狀調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13]鄭 未.小學階段父親參與家校溝通的現狀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基金項目: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家校合作的國際經驗與本土化實踐研究”子課題“新時代教師家訪工作的實踐研究”(總第161號)。
作者簡介:滿 靜(1987—),女,山東淄博人,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文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