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梅
摘 要: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導致農村教育資源落后于城市,雖然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扶持,但仍舊存在課改落實流于形式、教育觀念落后等問題。文章基于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踐研究,從發揮政府職能、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困境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08-02
中國是農業大國,關注農村教育對促進我國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動了教學模式的改革,但在農村教學中,課改的進展并沒有預想的那么順利。農村初中歷史課程不被重視,歷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低、教學方式固化等等,這些都使得歷史學科成為服務考試的學科,學生無法從歷史學習中體驗到樂趣,最終導致歷史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深入研究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困境和對策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一)歷史學科的尷尬處境
雖然國家一再強調要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但是在農村教育中,由于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以及教育觀念的落后,大部分家長和部分學校仍舊堅持以語數外為主的教學觀念。比如,歷史課程一般被安排在下午,這從側面也反映出歷史課不被重視。歷史課程在很多農村家長的眼中是一門“副科”,是不被重視的學科。這種理解直接導致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不重視。新課改要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客觀全面評價歷史事件能力的培養,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意識,讓學生能夠運用思辨求新的精神去反思歷史等等。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歷史學科不被重視,以及歷史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新課改要求并沒有落到實處。
(二)歷史學科的重視度不足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昨天發生的事都可稱之為歷史。初中歷史的學習是為了記住歷史,正確的認識歷史,更好的創造歷史,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歷史課程育人的作用,才能促進民族的繁榮富強。初中歷史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特點的學科,對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形成正確價值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農村學校、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應認真對待歷史課程。但是很多學生由于受到家長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認為歷史并不重要。
二、農村初中歷史教學面臨困境的對策
(一)化解學科不利處境
1.加大歷史師資力量的投入力度。
城鎮化進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配置得到不斷的完善,但是農村學校的師資待遇等問題,學校整體的師資力量并不充裕,特別是一些山區學校,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配套設備等,都沒有達到教育教學應有的標準和要求。因此,區域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扶持力度,通過相關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教育當中,吸納新的力量到教學當中,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積極落實課改要求,豐富教師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發揮政府的資源調配職能。
充分發揮本地資源的優勢,政府應發揮其職能作用,向學校開放地方博物館、圖書館,學校應向地方教育部門提出申請,組織學生參觀地方歷史文化遺址,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3.組織歷史教育資源下鄉。
通過城鄉各學校的有效結合,鄉村與鄉村的有效結合,請經驗豐富的歷史教師來校授課,將優質的課程呈現到農村課堂教學當中,將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經驗送到農村學校。通過學校與學校間的合作,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升教師教學質量,讓農村學校的歷史教學煥發生機。
(二)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重視
1.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學校要加強對歷史課程的重視程度,教師也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多元化教學方式,將趣味化、生活化、探究性等融入到歷史教學當中,讓歷史課堂變得豐富有趣,注重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首先,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游戲來開展教學。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游戲扮演是他們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開展角色扮演的活動中,學生需要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人物和相關的知識點,這對學生鞏固知識可以起到有效作用。同時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當中,仿佛跨越了時空去真實感受歷史人物的鮮活,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使他們主動探索真相,進而能夠對事件有全面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注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初中歷史與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很多學生無法依靠思維去想象,這就給學生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突破時空的限制,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進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比如,在《中國近代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近代中國反抗侵略的相關視頻,如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辛亥革命等等。在動態畫面與音樂背景的沖擊下,讓學生去感受那一幅幅屈辱的歷史畫面,那一段段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傳奇,感受其中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另外,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比如故事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斷完善自我意識,進而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多元人才。
2.提升歷史教師專業水平。
教師的職業素養是保證歷史教學活動質量的重要因素。它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因此,教師應注重自身素養的提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每一位學生。首先,歷史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努力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有感情的朗讀受到感染。其次,要注重研究性的學習,比如案例分析研究、課題研究等等,通過不斷探究學習提升自我水平,進而將自身的能力運用到教學當中,因材施教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最后,要注重反思與交流,通過教學成果的反饋,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總結教學經驗,進而創新更多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從根本上提升歷史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豐富教學資源。
首先,要發揮出網絡資源的作用。借助網絡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為歷史教學插上翅膀,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比如,在教學《貞觀之治》時,可以搜集貞觀之治前后國家經濟發展等相關的數據對比,讓學生直觀感受貞觀之治帶來的變化。
其次,要發揮生活資源的作用。歷史是生活的積淀,很多歷史內容都是與學生的生活相關的,有些甚至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找尋到。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生活中的資源運用到歷史教學當中去,比如在《改革開放》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家庭著手,回顧十年前、五年前與現在生活情況的變化,從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等等方面去了解,在這樣的變化中形成對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直觀認識。最后要發揮情感資源的作用,對學生強化思想和情感上的滲透,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情感資源,并將其與學生思想成長結合起來、與倡導正能量結合起來,進而更好的實現學科情感教育的目標。
三、結束語
歷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初中歷史是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學生了解世界文明、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的重要學科。在農村教育中,應重視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對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運用多元化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切實提升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7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名稱:當前農村中學歷史教學的困境與對策探究;課題編號:WW[2017]GH269。
參考文獻:
[1]文君,于雅寧.農村薄弱初中歷史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 教書育人,2017,(26).
[2]趙善菊.體驗式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初探[J]. 中國農村教育,2018,(22).
[3]王晶.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研究[J]. 學周刊,2018,(33).
[4]羅芳.淺談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34).
[5]朱建平.淺析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
[6]李紹慶.當前西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之我見[J].甘肅科技,2014,(3).
[7]周長海.關于農村初中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狀況的調查與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