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春
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積淀了豐富且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推動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國際交往也日益頻繁,人們的思想意識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肩負傳統歷史文化傳承使命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髓,進而自覺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教育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43-02
隨著社會經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國際交往也日益頻繁,人們的思想意識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肩負傳統文化傳承使命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髓,進而自覺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一、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肩負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而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也能使學生在培養嚴謹的邏輯性思維的同時,受到人文素養的熏陶。可以說,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存在抽象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對于形象思維占據主要地位的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學習興趣缺乏的狀況下,很難對小學數學進行高效的學習。通過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的融合,不僅有效拓展了小學數學的課程資源,增強了小學數學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更使學生感受到了我國歷史文明的偉大,從而在民族自豪感的促使下,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有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涉獵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關于數學方面的成就也是震古爍今、舉世矚目的。通過將優秀傳統文化同小學數學融合,可以使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同時,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從而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思想,進而自覺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教師對數學知識的講解,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會得到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的鍛煉與培養。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合格的人才是需要各項素質綜合發展的,通過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的融合,學生在進行上述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提高了人文素養及文化底蘊,得到了更為全面的發展。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融合策略
(一)轉變觀念,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融合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數學知識的傳授,認為數學作為一種自然學科,與傳統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沒有意識也沒有能力將兩者進行有機地整合。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得到了極大地創新,為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基于此,教師首先應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及教學的重要性,從而有意識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結合。
其次,教師還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地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重視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并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數學觀的樹立,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后,教師還應在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為目標的指引下,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地創新,從而開創一條具有個性化的、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的教學途徑。
(二)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小學數學教材作為教學的基礎,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定的數量的教育板塊,是在進行數學概念及數學發展歷史的介紹,這就需要教師將這些教學板塊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利用,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同時,還有一些優秀傳統文化是蘊含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中的,因此,教師應立足教材,對教材中具有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因素進行深入挖掘,并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教育。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教材中,有關于“雞兔同籠”問題的拓展教學。“雞兔同籠”作為我國古代著作《孫子算經》中記載的一道數學題目,在現階段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這就需要教師以教材為基礎,向學生介紹題目的歷史背景,并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這樣很容易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方法與古人的解題方法進行對比,從而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杰出智慧,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借助對數學史及數學歷史人物的講解,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數學作為一門充滿智慧的自然學科,承載著我國5000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每當講到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都應將歷史中相關數學知識的發展及其中著名的歷史人物向學生進行詳盡地介紹,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如何進行數學研究的,又是如何通過那些舉世聞名的貢獻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遠大的志向。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對圓周率及古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的生平介紹,使學生了解到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對圓周率的研究記錄。而且1500年前,我國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就已經將圓周率的值精確到了7位小數,對世界范圍內圓周率的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展現小學數學課程的文化內涵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的開展有效地豐富了小學數學課堂,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實踐活動的開展中,積極地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使學生在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的基礎上,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如在教學“時、分、秒”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自主進行資料的搜集,了解我國古代人民是如何進行計時的。并在進行鐘表起源的了解過程中,感受到我國作為最早發明鐘表的國家,其中蘊含著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產生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意識,進而自覺地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5000年歷史文化的精髓,它承載著古代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因此,通過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不僅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數學觀,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更增強了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從而自覺地肩負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梅.如何建立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良好的師生關系[J].當代家庭教育,2019,(23).
[2]黎勇锃.淺談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J]. 當代家庭教育,2019,(4).
[3]陳亞萍,付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民族地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民族教育研究,2019,(5).
[4]鄭燕華.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以建新鎮儒林文化為例[J].當代教研論叢,2019,(10).
[5]呂曉東.依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助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J].才智,2019,(15).
[6]鄭瑞.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合分析[J].文化產業,2019,(6).
[7]耿淑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研究[J].才智,2019,(8).
[8]吳章德.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學STEAM教育實踐與探索——以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拓展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9).
[9]陳潤紅.讓數學教學散發出傳統文化的氣息[J].基礎教育研究,2018,(6).
[10]高成仁,祖洪明.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