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坤明
摘 要:在傳統的教育理念影響下,體育教學通常不受重視,學生得不到有效的身體鍛煉。而新教學理念提倡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的地位不僅有所提升,而且還出現不少新式教學方法,素質拓展訓練即為其中之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需科學融入素質拓展訓練,為學生帶來新穎、個性又有實效的訓練方式,真正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關鍵詞:素質拓展;小學體育;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1C-0087-02
素質拓展訓練是近年來日益流行的一種綜合性訓練,它以體能訓練為基礎,兼具心理教育,通過運動達到感悟的目的,與傳統的體育教學相比,增加了更多心理體驗。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是對新課改的落實。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身體等特點選擇素質拓展訓練項目,使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得以同步提高。
一、借助素質拓展訓練優勢,輔助學生學習體育知識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教師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是為體育課堂提供助力支持,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運動知識與技能,教導他們學會如何正確鍛煉身體,改善身體素質。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借助素質拓展訓練的優勢轉變教學模式,帶領小學生在素質拓展訓練中進行基本的爬、跳、蹦、跑,增強他們的身體靈敏度與協調能力,幫助他們收獲相應的體育知識、技能及鍛煉方法,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進而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比如,在進行“跳遠”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袋鼠賽跑”素質拓展訓練項目,教師事先準備好數量充足的布袋,每次比賽由四隊參加,每隊又分為兩個小組,兩組隊員相對而立排成一縱隊,間距為30米,每組第一名隊員把布袋套到腰部,聽到口令后向對面跳躍式前行,途中布袋不能離開雙腿,到達對面后由對面隊友套上布袋沿原路線返回,以此類推循環進行,直至最后一名隊員完成任務。在比賽中,如果摔倒要快速爬起,布袋不能脫離雙腿,出現掉落現象要重新套好繼續前進,而且交接布袋時在線外進行,不能越線,最后按照完成時間排列名次。如此,教師運用素質拓展訓練將跳遠和接力賽跑相整合,鍛煉學生跑跳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二、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素質拓展訓練目標
素質拓展訓練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系統性與趣味性,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是提升學生意志品質與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極具刺激感的訓練形式。不過素質拓展訓練項目繁多,部分訓練內容運動強度較大,小學生的身體與心理難以承受,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緊密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優化或改進素質拓展訓練項目,適當降低難度和強度,保證素質拓展訓練順利進行,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鍛煉中,推動學習任務的完成。
如在“背摔”素質拓展訓練中,由一名同學當作訓練對象,站在一個高為1.5米左右的臺子上面,雙手手指交叉緊握,身體要站直;其他組員扮演守護者站在高臺下面,姿勢保持右膝蓋內扣,腰桿要保持挺直,將雙臂放在對面組員的肩膀上,掌心向上且確保手指是并攏狀態,頭部則保持后仰,不僅要給訓練者留出一定的下落空間,也要對自己施加一定的保護。準備工作完成之后,訓練者從高臺上后仰落下,守護者則要把他接住。這個訓練的目的是增強同學之間的團隊意識,讓他們相互信任,對班集體更有歸屬感。
三、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在素質拓展訓練中挖掘學生的潛能
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要求明確認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當然也包括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在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時,教師要真正認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訓練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真正實現身體鍛煉與素質拓展訓練的融合。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在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時,需考慮到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他們喜歡的訓練方法,像游戲、競賽等,把以人為本理念貫徹落實至每一個環節當中,借此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身體素質的增強。
例如,在“盲人方陣”素質拓展訓練中,教師準備好3米左右和15米左右的繩子各一根,事先打好繩結,每組成員20人左右,確保場地地面平整,周圍沒有硬、凸、尖的物體,以保證學生的安全,以免摔倒或受傷。具體任務:所有學生先帶好眼罩,用15米左右的繩子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矩形,且他們要相對平均地站在這個矩形的四條邊上,在整個過程中所有人不能摘掉眼罩,但是可以交流商量對策。在項目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不能被繩子絆倒,阻止他們向危險地帶移動,使其用3米長的短繩估測距離,成員之間要相互配合,分好任務。如:由誰負責站在四個頂點,誰負責測量、分配位置等。這著重鍛煉學生的估測能力、協調意識和分配能力。
四、科學實施素質拓展訓練,制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內容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與理解,全面了解與認識他們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訓練項目與內容,滿足其實際鍛煉需要。同時,小學生對素質拓展訓練了解不多,熟悉程度也不夠,在進行素質拓展訓練時,體育教師應當極力發揮自身的指導和輔助作用,詳細講授重點、難點和特點,科學合理地定位學生,確保素質拓展訓練內容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改善訓練質量。
以乒乓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融入“珠行萬里”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具體規則如下:每組成員20人,相向交叉站立,每面10人,每人拿一根40厘米左右的半圓形球槽連接在一起,制作乒乓球的運行軌道,由第一名學生開始把乒乓球放入球槽內,連續傳動到下一位同學的球槽中,然后快速跑到隊伍末端,繼續連接前方成員傳來的球,直到乒乓球安全到達指定的目的地為止。在訓練中,教師要提醒學生之間的球槽要連接緊密,保持方向一致,中途不能讓乒乓球掉落,雙手控制好球槽的角度與力度,使其感受到團隊之間的有效配合和銜接,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在游戲中,學生會為共同目標的實現及團隊責任做好每一個環節,進而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五、巧妙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提升學生安全求生技能
素質拓展訓練屬于體驗式學習的一種,十分適合在體育課堂上進行,原因是場地比較廣闊,還有相應的設施與器材,不過訓練內容刺激、新穎,對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與體力要求較高,且難度較大,教師要適當滲透安全教育,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這也是體育教學的一項常規任務。所以,小學體育教師需巧妙開展素質拓展訓練,以適度性和科學性為前提,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安全常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提升他們的防范意識與保護自我的能力。
如,在“求生墻”素質拓展訓練中,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準備一個高2米、寬5米的墻,要求全班同學不借助任何工具全部爬上高墻,并說明近期身體受過傷與骨質疏松的同學不能參加攀爬,可當觀察員觀察整個項目操作過程。參加的同學則要把眼鏡、飾品、手表等硬物摘下,防止碰傷自己或隊友,衣服各口袋不裝任何物品。在項目中,教師指導學生采用馬步站樁式搭建人梯,不能將身體直接靠在墻上,腰部要用力保持直立,通過雙臂彎曲推在墻上確保人梯牢固。爬墻過程中不能踩人梯同學的脊椎、頸椎和頭部,只能踩大腿與肩部。向上拉人時不能拽拉衣服,需手腕相扣成老虎扣式相拉,不能直接拉手指,被拉同學的胳膊要搭在墻沿之上,垂直上提等,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識。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教師需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體情況與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注意安全、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等,提升體育課堂的教育價值,改善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宋成剛.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融入[J].青少年體育,2019,(3).
[2]施勇.小學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訓練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