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東
摘? 要:“家”猶如孩子頭頂上的一把傘為其遮風擋雨;“家”是孩子心靈的樂園,也是他們停泊的港灣;“家風”則是家庭的根基,同時又是對孩子影響一生的教育因素。我們也將家風稱為門風,其是在家庭星火相傳的過程中不斷沉淀穩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風以及道德習慣等重要的思想觀念。此外,家風還是家庭的主旋律,其主要是給家庭成員以及子孫后代樹立了價值準則和理想追求。
關鍵詞:家風傳承? 孩子? 核心素養
家風的形成,要么是對本家族家規、家訓的繼承和踐行,這些家規、家訓就成了家風的終極理想,感召著一代又一代子孫去不懈追求,這種家風主要表現在名門望族;要么是家族中祖父輩們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事無巨細,繁瑣而無章程,這種家風主要表現在普通家庭中。但無論何種家風的傳承,都是以家庭為載體,以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精神追求為核心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教育引導下一代不斷付諸社會實踐,實現家族的精神追求。可見,家風對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家庭教育對孩子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孩子在各個學段的教育中形成的能適應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的關鍵能力與品格。
目前我國素質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也成為統率我國教育改革的概念,教育關注的焦點已經成為如何通過核心素養教育推動教育與課程改革。教師應嚴格按照教育部門頒發的文件界定,所謂的核心素養就是能適應社會發展與社會學生個人發展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與必須品格[1]。可見,家風傳承對孩子核心素養的踐行具有深化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家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家風體現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還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淀,有利于發展孩子的核心素養。家風的形成可以說是經過很多年的洗禮,而家規、家教以及教訓均為家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多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是以家庭和家族為核心,家始終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出發點。從家庭的角度來分析,家的凝聚力與親和力是十分濃厚的,同時又具有強大的約束力與影響力。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追求的目標,而建設好的家風并進行傳承同樣也是如此。古往今來,我國對家教都十分重視,在傳承家風的過程中升華以及落實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家庭教育強調的是培養孩子的調德性,因此古人也將家風稱為“五常八德”,這里說的“五常”就是禮、仁、智、義、信”,而“八德”指的是仁、義、忠、和、愛、平、孝、信。“五常八德”屬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內容,其對我國傳統社會道德標準與價值觀念均起到影響與規范作用,這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國傳統社會的道德水平。如“仁”作為五常之首,是我國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價值理念和道德準則,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仁者愛人”,要求人們嚴于律己,由己及人,由近及遠,由內而外,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友善、相互關愛,體現的是人道主義與人本主義的精神。近年來我國也逐漸將“仁義禮智信”當成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與家風的內涵,因而家長在應將重點放在引導孩子了解這一內容的內涵并踐行上,提高子女的德性和精神境界。綜上,無論是從父母長輩還是家風傳承下來的為人處世以及待人待物要求,最大程度地突出了我國具有優良的民俗與民風,這些都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淀。而這些優秀的傳統凝聚成的良好家風,對于促進學生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核心素養的價值觀也引領新家風傳承
家風也屬于社會意識中的一種,其會跟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且要與時俱進。我們應對傳統的家風持著取其精華的態度不斷賦予其新時代的內涵。從孩子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新的內涵也就是核心素養價值觀的內容,也就是自主發展、文化基礎以及社會參與三點,綜合表現為六大素養,包含學會學習、人文底蘊、責任擔當、科學精神、實踐創新以及健康生活[2]。核心素養價值觀主要是突出了新時代國家對孩子提出的價值目標、準則與取向等,以18個基本點(人文情懷、健全人格、技術英語等)為基礎,這些都應該成為當今時代我們建設家風應考慮的內容,也就是應用核心價值觀引導其建設家風,結合當今社會提倡的價值觀引導其充實家風,以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務為突破口創建并完善家規,一步一個腳印地建設家風。比如,每個家庭成員都應如何規范自身的行為,讓孩子追求什么,避免孩子可能會干什么,要怎樣才能正確處理夫妻間的關系、鄰居關系、親子關系等,這些都是我們應深入思考的問題。每個家庭的主要成員如何在建設家風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如何培養孩子尊老愛幼、善良、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等優良品質等。家風建設的蔚然興起必將改變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帶來整個社會風貌的變遷,大大改善整個社會文化的面貌。
3? 家風傳承有利于孩子踐行核心素養價值觀
(1)通過言傳身教、家訓家規等家風傳承促進孩子踐行核心素養價值觀。家風一種是具有約束力且具有硬性的名門望族的家訓與家規,另一種則是具有軟性影響力的普通家庭父輩祖輩的言傳身教與身體力行。家風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其在個人修身、齊家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庭的興旺發達與做人做事懂規矩有著密切的關聯,“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從這句話可知家人違背了家規相當于公民觸犯了法律般理應受到懲罰。通過家訓、家規,家庭文化、道德觀念、核心素養價值觀得以普及、解讀、構建,并督促實施。但是在踐行家規以及家訓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個人的素養,同時還能形成并繼承優良的家風。即使普通家庭,家風也借助父輩祖輩們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下一代,讓每個孩子都能對核心素養價值觀產生認同并自覺踐行[3]。
(2)家風傳承借助榜樣的影響力量,有助于孩子勇于踐行核心素養價值觀。家族中杰出代表或者優秀代表就為本家族樹立了家風的榜樣,榜樣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均來源于現實,因此更具個性化的色彩,便于模仿、學習,具有真實可信、親近可感的特點,對于孩子來說有著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家風傳承中,家長在家訓中教導的道德觀念與理想追求往往來自自身的經歷與體驗,能夠將抽象的核心素養價值觀具體化、人格化,更易于學生接納。
(3)家風傳承通過高尚人格的養成踐行核心素養價值觀。養成高尚的人格實際上是道德實踐與道德認識相結合的產物,家庭是個人道德教育的起點,還是重要的一個教育環節。其中,家風傳承開啟了孩子為人處世的準則,是塑造一個人價值觀的最初場所和長久基地。好的家風也是家長為孩子踐行核心素養價值觀的重要前提。
可見,強化每個人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讓孩子們認同我國的和心素養價值觀,讓其主動踐行,這也是強化核心價值觀與生活練習的關鍵,最終也能不斷落實其可操作的路徑。家庭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場所,因而以家庭為基礎建設良好的家風并加以傳承也有利于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陳安鈴.好家風,也是做好教育事業的核心素養[J].新課程評論,2018(2):32-38.
[2] 張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5):108-109.
[3] 艾興,趙瑞雪.《學記》中的“核心素養”思想體系及現代傳承[J].現代教育科學,2019(6):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