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案體現教師的教學思維能力和對課程的整體認知,呈現了課程目標、教育理念、教師特點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從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結合教學過程實施素質教育、重視與課程建設的內在聯系、凸顯個性、注重積累和反思等方面,對提高高校課程教案設計水平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案;教學思維;教學反思;人才培養;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009-02
課程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教案體現教師的教學思維能力和對課程的整體認知,教案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案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教案呈現了課程目標、教育理念、教師特點和課程內容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案雖然平常,卻能以水滴石穿之勢逐漸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對提高高校課程教案設計水平的策略進行探討,以更好地培養創新人才。
一、課程教案概述
教案是教師對課程的整體認知以及知識體系的呈現,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以保證學生有效學習,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教案是教師在課前撰寫的,能夠體現課程目標,體現教育理念,體現課程內容的邏輯關系,體現課程目標達成與教師個性展示的和諧,表現出不同授課教師的特點和風格。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重難點分析、教學進程、教具使用、課的類型、教法的具體運用、時間分配等因素。教案設計要遵循目的性、實踐性、興趣性、啟發性和連續性等基本原則,利于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寫好教案的一般步驟是:根據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特點,選擇如何引入(問題)和合理延伸;得出初步認識(或結論),對此進行不斷完善;引導學生應用前述的科學表述(即基本結論或定理)分析問題、研究問題。
二、提高高校課程教案設計水平的策略思考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果,是落實課程標準與教材要求的重要環節,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教案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科學合理的教案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案是按照課程講授的一般思路進行設計的,關鍵之處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了解的事物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故而往往思路是由具體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具體,這是科學認識論的基本規律。在設計時,可以用框圖、箭頭加上文字重點敘述,讓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統一。由于各科課程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不同學科的教案也要有側重點。下面,從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結合教學過程實施素質教育、重視與課程建設的內在聯系、凸顯個性、注重積累和反思等方面,對提高高校課程教案設計水平的具體策略進行探討。
1.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切入點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教案設計關鍵點在于如何以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始于問題”。現代教育學也認為,“思維常常由問題引起”。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多問、善問,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通過問題的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以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為切入點,探究未知領域。要注意的是,引入的問題需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符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
2.結合教學過程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種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過“無聲”的教育,循序漸進,逐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傳統的教案習慣于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常常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思維不活躍。因此,設計教案的時候,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實施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另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精神。
3.重視與課程建設的內在聯系
教案要依照具體情況體現課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其解決辦法,體現教學方法和手段,體現實踐環節的設計和實施。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要結合課程內容向學生傳授思維方法,根據不同的課程特征和教學內容特點,引導學生科學思維。科學思維的特征表現為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和敏捷性,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教師必須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對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尤其是科學思維的培養。教案可以說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載體,應體現出課程建設的深層次內涵。
4.凸顯個性
同一個專業或同一個年級相同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這并不代表不同教師授課的內涵、形式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主講教師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研究背景、不同的體會和反思,因此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這些不同也反映在教案之中。教師設計教案時應該充分展示個人教學思想、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凸顯個性,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更好地培養國家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5.注重積累和反思
積累和反思是教師進行總結和自我認知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課程教案設計水平的關鍵。一要重視積累。成功的與比較成功的、一般的與失敗的、高興的與痛苦的經歷都要積累,特別是那些稍縱即逝的閃念。要一邊教學,一邊思考,一邊研究,一邊實踐,一邊歸納,一邊升華。二要注重反思。教師要想變得更優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反思。思深則透,思透則明就是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教案是教師為了適應教學需要,對教材文本的一種重構,反映著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教案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具有開放性與生成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結合教學過程實施素質教育,重視與課程建設的內在聯系,凸顯個性,同時教師要注重積累和反思,不斷提高課程教案設計水平,滿足當前教育教學需求,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海鐘,朱海娟,雷衛平.高校教師的教案設計理論與實踐問題辨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0(02)
[2]何麗紅.大學英語教師教案編寫的策略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4(05).
[3]許義文,楊子均.高校思想品德課優秀教案的基本要素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0).
[4]王映學.基于教學理論的教案設計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01).
作者簡介:王劍峰(1978-),男,遼寧沈陽人,助理研究員,從事教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