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數學教學中同樣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文章從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為切入點進行分析,重點探討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以期能為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能力;教學策略;能力培養;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0-0065-02
數學閱讀屬于比較完整的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包括對數學文字、符號的理解與認識、對閱讀材料的記憶與分析等,其中包括對抽象性、邏輯性等特征的理解,因此學生在閱讀中需要假設、想象以及證明。閱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減輕學生課下作業負擔的作用,從而讓學生“減壓”。可見,當前形勢下,廣大數學教育者應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當作重點,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一、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數學閱讀是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構建數學方法與意義的學習活動,通常需要經歷很多的思維活動,如思考、分析、假設、推理等。可見,數學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實踐活動,更是一種智力技能。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根據相關的教學實踐發現,一旦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就會在學習中更主動,同時這也有助于學生主動評判教材中的內容、思想和觀點,從而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反應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交流能力。數學語言是數學交流的載體,因此也可以說,數學語言的教學也是數學教學實質。學生可以在數學閱讀中通過自己的感受以及經歷去感受數學語言,感受并體驗數學事實,從而在交流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數學語言,形成良好的數學交流能力。
二、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進行某項活動的積極情緒狀態。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而言,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為基礎,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技能,不斷優化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就整個初中數學教材來看,部分知識點似乎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也就要求教師抓住這些內容創造問題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數學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為例,筆者提出了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常情況下以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很多時候得出的結果是x1=x2,但有時得出的結果是x1≠x2,還有一些方程無根,那么為什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存在幾種不同的情況呢?是什么條件決定它的根?通過討論這些問題,學生主動閱讀教材并運用教材上權威的材料支撐自己的觀點,如此,不僅能吸引學生主動閱讀數學材料,而且也能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2.強化指導學生,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
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后,也能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把握相關的閱讀原則,盡可能按照“扶讀”“解讀”“放讀”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扶讀”。對于教材中閱讀難度比較大的內容,如每節課的重難點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在提綱指導下帶著問題閱讀,理解教材中重要的知識點,在閱讀之后對相關的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進行初步理解。這樣,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才能主動思考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解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解讀”。從教材內容來看,數學法則、概念、解題方法等都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教師應恰當解析教材,適當點撥學生,讓學生能吃透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的來龍去脈,從而明確邏輯關系以及本質關系。以教學“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為例,同學們反復閱讀教材上的公式定理之后,也能理解其中關鍵詞,如“對應”“夾角”等。最后,“放讀”。教師應給學生更多閱讀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對學生未來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3.營造良好閱讀氣氛,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
對學生來說,數學學科計算方面的內容比較復雜,因此學生很容易對所學的內容失去興趣。數學閱讀也常常被學生公認為枯燥無聊的環節,所以很少有學生愿意主動閱讀。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創設趣味性的課堂情境,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閱讀。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基礎,通過情境導入、體驗等環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就初中階段數學課程教學目標而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也是重點內容,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環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在此教學模式下,學生也更認真學習,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全面提高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以教學“軸對稱圖形”為例,筆者在教學中就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筆者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學生被各種各樣的軸對稱圖形吸引,強化了對有關概念知識的理解。接下來,筆者給學生自主設計軸對稱圖形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強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鼓勵學生主動投入到數學閱讀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4.拓展閱讀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對于數學基礎知識而言,教材是重要的載體,也是數學閱讀的重要內容。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學生能學習數學知識、探索數學規律并感受數學的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與數學科普有關的課外書,包括數學學習方法、數學史、趣味數學等,也可以閱讀自然科學期刊。閱讀這些書刊,能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拓展閱讀內容,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學生在理解數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的訓練,能提高自身的閱讀速度,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意義十分重大,通過數學閱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采取的不同策略,都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為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杭永根,李蘇娟,陳德前.初中數學“閱讀”材料的開發與利用[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5(17).
[2]陳明海.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4).
[3]張水英.芻議初中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29).
[4]張小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J].中學課程資源,2014(05).
作者簡介:馬小江(1981-),男,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