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雁 蔡波
摘??要:對于微課的應用,它的優點在很多科目上都有所體現,不僅能夠在應用中提高學生們和學生們之間的互動性,還便于傳播,保證課堂質量。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符合現在的社會發展。筆者就根據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來進行簡單的探討和分析,希望能夠給現在的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微課資源
隨著新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教學改革也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再滿足于現在的教學狀態。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對于微課資源的提出就顯得尤為珍貴。
1微課在我國的教學狀況
近幾年來隨著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標準的提出,老師們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已經不再把關注力放在對學生們基礎知識的培養中,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以便他們能夠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微課在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可以確保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學科素養。
2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
對于微課教學的學習,大部分都是以音頻、視頻、圖片等具有生動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們進行交流展開,從而把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東西以一種生動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對于微課課堂的展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學生們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學習知識。
3小學語文微課資源的開發
3.1選擇教材內容作為微課
教師們在進行課堂設計時,可以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內容作為微課資源。通過這樣一種生動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們在新的學習中能夠獲得不一樣的知識體驗。通過對相關語文教材的整理,學生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不一樣的教學體驗將會給學生們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3.2將小學生活動視頻作為微課素材
雖然以微課的形式來教導學生們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方法,但如果長期都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進行講解,會在一定情況下打消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老師在進行音頻顯示的時候,可以適當改變音頻內容。除了向學生們展示應有的語文內容。老師們還可以把學生們的日常學習活動作為一種活動視頻,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作為小學生,他們的年齡處于一個愛玩的階段。老師們可以在課下對學生們游戲過程進行錄制,然后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他們的歡聲笑語。同時,學校也應該在業余時間展開多種多樣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們可以在日常活動中盡情地享受生活、體驗生活,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3.3采取獎罰政策。
微課的應用可以保證整體的上課熱情,但是也有些學生會趁機竊竊私語。大家都知道,小學生沒有辦法去規范自己,他們的自制力很差或許沒有自制力。針對這種現狀,要想更好地保證微課教學質量,我們可以采取這樣的規范約定。
上課不許說話,在板凳上坐好,舉手要發言,對表現好的同學獎勵小紅花等政策,表現不好的同學批評一下,并糾正,相信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掌聲》這篇文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注意力短的特點,采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集中到課堂中。“為什么小英會將頭低下去?她的眼圈為什么會紅?”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會讓學生更有興趣的和你進行互動,讓課堂更有氛圍,同時他們會去看文章,從文章中尋求答案,從而使課堂更高效。小學生喜歡并希望老師能注意到自己,他們會更加開心的融入到課堂中,舉手回答問題更是家常便飯,老師應該去鼓勵這種行為。小學生喜歡的是豐富的,有趣的課堂,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他們也覺得你是朋友,他們對新奇的東西未知的東西有很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在課堂中學習,學習中成長并不段實踐,在實踐中成長,然后應用到課堂中去,在課堂上讓他們配合自己,有更好的課堂效果,更高效的課堂效率。老師可以把鼓勵的話語掛在嘴邊,并且密切關注每位同學,讓他們都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老師是喜歡自己的,擁有自信,從而有更高效的課堂效率。讓他們喜歡自己,從而對自己的課堂更有參與感,更有效率性。
4小學語文教學微課的前景
老師們制定微課資源的時候,應該根據班級中學生們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學習狀況來進行視頻設計,從而幫助學生們可以最大化的提高他們地語文內涵。同時,老師在進行微課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和學生們之間的互動性。因為這種互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提高可幫助學生更加認真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5結束語
在網絡發展迅速的今天,對于微課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加容易地進行各個方面的學習。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從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學生們擴展思維,豐富精神世界。因此,老師在進行微課教學的時候,要注重方式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康寧.信息技術“進入”教學的四種類型[J].課程·教材·教法,2018(2):10-14.
[2]齊穎.“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領域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用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20):52-
[3]孫海兵劉威謬。現代信息技術微課程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匯報[J]中國現代教育周刊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