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翔宇
摘要:初中美術寫生教學,是引導學生發現美、理解美、傳達美和體驗美的過程。其不僅能點燃學生學習美術的激情,增長見識,豐富課外知識,還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審美熏陶作用。
關鍵詞:寫生教學 ?感性認知 ?理性表現 ?樂趣
初中美術寫生教學,是引導學生發現美、理解美、傳達美和體驗美的過程。其不僅能點燃學生學習美術的激情,增長見識,豐富課外知識,還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審美熏陶作用。
現在初中生的個人表現欲較強,觀察、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基礎,對新奇的事物非常感興趣,愿意表達和分享,并在臨摹的基礎上有一定的造型水平。但寫生教學在美術教學中實施難度較大,學生不能很快掌握,易產生急躁和畏難情緒。針對這些難題,可通過在寫生練習中由簡單到復雜的常規程序來慢慢提高學生的寫生水平。同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高效實施寫生教學,讓學生在不斷變化中體驗繪畫的樂趣。寫生也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在臨摹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寫生教學才能凸顯“學以致用”的目標和意義。
寫生教學要遵循以生為本原則,教學過程既要有常規流程,又要適度創新激趣。
一、感性認知過程
師法自然,是學生寫生觀察時的第一狀態,由觀察到發現,認識分析世界,最后從中獲取知識。一個人觀察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數據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是通過觀察發現獲取的。美術是視覺造型藝術,只有通過觀察獲取多彩多樣的感性知識,理性思維才不會變成無源之水而枯竭。
直接的感性觀察是寫生教學所必需的。美術課堂上臨摹范畫的教學手法非常普及,也十分有效,但只能是參考和借用。如果學生的畫作主體、構圖、表現方法、形式等千篇一律,多人的畫作如復印似的,就無法體現學生在寫生時的感性認知。
只有充分體現直觀感性認知的寫生教學,才是科學的教學方法。具體實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培養觀察的針對性。如果觀察時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就不會有觸動,更不會感動。因此要教育學生在觀察時細心留意事物的鮮明的特征。比如,觀察人或物時,要對目標人或物進行篩選,抓住打動你的細節觀察,最好是有趣的,這樣,目標人或物就會深刻地記錄在腦海里。二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品質。三要提前做好相關信息儲備。豐富的信息儲備能使觀察能力得到提高,不被感性認識的表層迷惑。比如,在進行靜物寫生訓練時,適當學習透視、比例及結構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就會比較從容地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從而獲得真實表現的成就感。
二、理性表現過程
經過寫生觀察過程后,學生可以擺脫范畫步驟進行作畫了,但要防止學生模仿性寫生,即單純地描摹對象。通過打破常規習慣性思維,在寫生教學訓練時,不僅要倡導扎實的寫實表現,更要鼓勵大膽的創造性個性表現,防止出現一味模仿的惰性心理;要引導學生記憶、分析、再現,使科學性、藝術性、獨創性相結合,讓學生自然進入理性表現過程。
寫生訓練所涉及的手法、步驟、構圖、比例、透視、線條及色彩冷暖、明度、純度等知識,通過生動、形象且有趣味的傳授和引導,讓學生了解創新寫生的樂趣。比如:在素描靜物寫生時,用點、線、面的排列變化來表現黑、白、灰;通過取景位置、形狀、方向的變化,尋找寫生的樂趣;色彩寫生可以進行冷暖變化、明度及純度的漸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菰锏睦碚撝v解不僅收效甚微,而且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多激勵、少批評,多展示、少打擊,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引導學生自我分析和反思。
三、感性認知升華過程
學生寫生訓練經歷初期的興奮后,進入心理曲線波動區,大部分學生會對自己的作品很不滿意,妄自菲薄,充滿受挫折的情緒,繪畫的興趣也大大減弱,此時老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理變化,科學調控學生情緒,不能過分強調作品的質量,更不能強制展示。
為了讓學生找回胸有成竹、得心應手的心理感受,鞏固前一階段的成果,達到感性認知的升華,老師不能急躁,要耐心和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傾訴感受,緩解焦慮。如在學生遇到寫生“瓶頸期”時,筆者不要強迫學生堅持作畫,而是和他們聊天,暢談自己在學習繪畫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分享克服困難時的愉悅,并通過賞析大師的名作、觀看美展等,拓展他們視野,打開他們的思路,解開他們的思想束縛。經過交流后,學生逐漸調整,作品表達的角度、深度和內涵一定會發生很大變化,繪畫的境界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理性表現提煉過程
寫生訓練的最后階段是對作品的調整和完善,需要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追求樸素的藝術技巧,捕捉轉瞬即逝的靈感,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藝術內涵和科學精神。
老師在美術寫生訓練時應教育學生不僅要用眼睛去觀察,還必須獨立思考,科學、理性地運用各類繪畫元素作畫,在寫生過程中不斷體驗、感悟繪畫理論,把直觀感受變為理性表現。法國著名雕塑藝術家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寫生訓練不是培養大師,而是培養大師的眼和心!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捕捉、感受自然美,理解、表達自然美,提高審美情趣,提升審美能力,培養具有“發現美的眼睛”的核心素養,領悟自然美的獨特價值。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寫生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寫生教學學習透視、色彩、構圖、比例等美術知識,運用寫實、變形和抽象等科學方式,結合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繪事物,表達情感和思想;引導他們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親近自然、融入社會、關受生命的情感態度與行為習慣,使他們逐漸形成環境意識、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管梅英.新美術教學理念,啟迪學生創新思維[J].求知導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