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潔


【摘要】數學游戲能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收獲知識,通過道具或者計算在快樂中培養數感。
【關鍵詞】數學游戲 思考 數感課堂
2002年國際數學大會,華裔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為祖國的少年兒童題詞:“數學好玩”。陳省身說:“數學是很有意思的學科,所以我給孩子們題詞‘數學好玩。數學課要講得孩子們有興趣,孩子們都是有好奇心的,他們對數學本來也有好奇心的,可是教得不好,把數學講得干巴巴的,扼殺了好奇心,數學就難了。”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產生迫切的期待心理,具有強大的誘惑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游戲不僅可以給課堂帶來情境,在情境中強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促使他們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對游戲中產生的問題積極觀察、思考、表達,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課堂充滿活力并且能通過道具或者計算在快樂中培養數感。同時能使學生具備良好數感,有效進行數學學習,在學習中擁有敏銳力、理解力,對數學問題進行合理地判斷,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形式“好玩”——激發學習動力
兒童從來都是游戲著的兒童,而游戲著的狀態也就是兒童的狀態。在數學課堂中可以利用游戲來呈現學習的情境和活動,以此來促進學生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同時多感官互動增加學生的記憶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學生感興趣,學生便有了學習的動力。
(一)游戲結合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將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游戲“西蒙說”和口算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練習加法、減法和乘法運算。如果西蒙說做一個動作,加上或減去一個數字,大家必須按照他說的去做,如果西蒙沒有說,則不要做。可以從向學生發出類似下面的口令開始游戲。
西蒙說:“舉起你的右手。”(學生把右手舉起來)
西蒙說:“5+3。”
西蒙說:“把手放下。”(學生把手放下)
(上下跳,學生應該站著不動。任何上下跳了的人必須坐下,表示被淘汰了)
西蒙說:“4+8。”
西蒙說:“告訴我答案。”(學生用手勢表示出正確答案。如果答案不正確,就坐下,表示被淘汰)
將游戲融入數學中,將簡單的計算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對于口算練習的焦慮感和恐懼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數感。
(二)創作故事,學習混合運算
二年級上學期,學生需要面臨一個算式里既有加又有減該怎么計算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創作故事解釋每個算式的意思,在故事情境中理解不同運算順序的合理性。例如:
師:請你為“37+17+13”編一個故事。
生1:我本來有37顆棋子,又拿來了17顆,又拿來了13顆,我現在一共有幾顆棋子?
生2:我第一天看了37頁書,第二天看了17頁書,第三天看了13頁書,三天我一共看了多少頁書?
師:那他三天到底看了幾頁書呢?誰來列式子計算?
生1:37+17+13=54+13=67。
師: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呢?
生:先計算前兩天看的總頁數,再加上第三天看的頁數。
師: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生:37+17+13=37+13+17=50+17=67。
師:可以通過故事情境來解釋嗎?
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創編故事解釋算式,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故事情境解釋計算方法,通過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感好的學生在做題時通過發現不同的計算方法、觀察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現怎樣算更簡便。
(三)多感官互動,增加趣味性
在“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課,教師用摸球游戲導入新課:帶來兩袋乒乓球(1號袋2個紅球,2號袋2個黃球),游戲規則: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的次數多則獲勝。你選幾號袋?通過學生的觀察,能直觀體會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一定能摸到紅球和不可能摸到紅球兩種情況,來認識必然事件:一定能和不可能。然后規則不變,請學生思考在不增加球的基礎上,如何才能公平。讓學生發揮創造思維,激發學習動力。讓學生在游戲中,利用摸一摸,眼、手、心等多感官互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好奇心。
二、過程“好玩”——增加課堂活力
游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利用游戲來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形成過程中促進學生的思考:觀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思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表達(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并且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數感。
(一)用數學的思維思考游戲
如在麥博思考力“金銀島”這一節課中,整節課以游戲為主,從介紹游戲的道具、游戲的規則到紅綠燈法則,學生對整節課充滿了興趣,有強烈的想繼續學習的動力。在游戲中學生充滿了動力,同時在整節課中學生的大腦不斷地進行著頭腦風暴。比如在要求用6步走完,讓學生去觀察,思考一共有多少種方法。
學生積極思考,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這個游戲,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雖然不夠簡潔,但是完美地解決了問題,通過合作交流,得出了問題的所有答案。對于怎樣才能想全所有方法,最后才由教師用簡潔的數學語言來揭示。整節游戲課中讓學生在頭腦風暴中盡情地探索,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魅力、思維的魅力,原來數學這樣“好玩”。
(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游戲
如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玩轉數字盤感知百以內的加減法。三角形數字盤,讓學生在50~100中任意找一個數字制作三角形數字盤。經過一年級十進制和位值制觀念的構建,學生的數感更強,在拆分的時候會首選第二種拆分情況,他們已經意識到這樣會更簡單。
四邊形數字盤,甚至還可以加大難度用五角星數字盤挑戰:從50~100中選一個幸運數字,把這個數字拆分成5個數字,第一關,拆成的5個數中1個是兩位數,4個是一位數;第二關,拆成的5個數中2個是兩位數,3個是一位數。換一種形式,不再是簡單的百以內的加減,讓學生把一個大數分成幾個小一點的數,并且能用數學圖表示,數形結合讓學生用數學不一樣的語言表達百以內的加減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結果“好玩”——獲得自身能力
游戲不僅可以體現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思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以及思考力、創造力。
(一)利用游戲幫助記憶乘法口訣
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中,學生有了前面5、6、7、8的學習編口訣的經驗,能很快就能編出9的乘法口訣,并且從口訣中去發現其中有趣的規律,但是口訣的記憶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就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用手指操來幫助他們記憶。學會用雙手操作去表述9的乘法口訣,利用多感官互動,幫助加深記憶,讓學生發現原來數學還可以這樣記憶,可以這樣好玩。
(二)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還可以利用游戲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讓游戲貼近學生的生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有自己的發現和創造。比如,在教學游戲“折四數”時,通過讓學生對一張4×4的方格紙進行旋轉、翻折等一系列操作折出四個同樣的數字。在數字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些圖案,當學生按照要求折出相同的四個數時,可能是一段鼓勵的話,可能是一張美麗的圖畫,也可能是一張笑臉在等著他們,更甚至可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創造。
數學內容枯燥乏味,比較抽象,有的小學生難以理解。而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愛好游戲,如果在授課中把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以活靈活現的游戲形式展現出來,數學課堂必然生動有趣。游戲吸引學生產生好奇心,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并進一步思考,產生疑惑,在解決疑惑的過程中驚嘆數學的美麗、思維的美麗,收獲知識。
【參考文獻】
[1]朱艷輝.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課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6(13).
[2]徐丹芳.例談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4).
[3]王志江.玩游戲,學數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