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素紅 鐘美娟
摘要:信息技術在方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也給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帶來了全新的變革,進一步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代數思維是常用的數學思維方式。學生形成代數思維可以降低他們數學學習的坡度,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數學代數思維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生;代數思維;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教學有了全新的認知,將原先的記憶性學習轉變為思維性學習,真正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并不注重構建代數思維教學與學生已有認知的連接,導致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度低,整體的代數思維教學效果差。本文主要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多樣性的教學情境,構建學生的認知與數學知識的連接,增強學生對代數思維的認知力、理解力和運用力。
一、培養小學生代數思維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生對數字和邏輯具有一定的感知力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嬰兒在不會語言之前,對小數點具有強烈的認知反應。嬰兒在四到六個月大時可以感知黑色圓點的多少;在五到六歲時基本認知幾個較大的數字,并具備簡單的計算能力。這說明學生從出生開始,對數字和構建數字之間的邏輯具有一定的感知力。
(二)學生知識結構與代數思維具有契合性
隨著學生數學知識的日益豐富,他們的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進而為提升代數思維的理解力提供契機。比如,在方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綜合運用閱讀能力,樹立相應的數字邏輯關系,將關鍵性的未知量以代數的形式表示出來,并在此過程中運用代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代數思維的實行性策略
(一)引入邏輯關系,構建代數思維
在構建代數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加減乘除”人手,讓學生從已知的運算規則中,運用其中的邏輯關系,提升學生對代數思維的認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故事性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乘除”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運算規則的邏輯關系培養他們的代數思維,以如下的算式為例:“4x25=100”。教師可以將這個算式轉變成如下的形式:“4x( )=100”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未知數“()”與整個式子之間的關系,利用學生對乘除運算的邏輯關系,提升學生對代數思維的感知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試題讓學生解析。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講授如下的故事:小白兔想要過一條河,山羊伯伯搭建了一座橋。小白兔急于過河,山羊伯伯說:“你要回答對如下的問題,我便讓你過河!”山羊伯伯出設如下的問題考察小白兔。問題如下:4×()=36Sx()=100 6x( )=42。在故事講完后,教師對學生說:“我們看一看,誰可以幫到小山羊呢?”教師會適時地參與學生的思考過程,并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引導。為了更為直接地檢驗學生對代數思維的掌握,教師讓學生介紹他們的思考過程。小陳說:“在解第一個算式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邏輯關系,將上述的乘法的式子轉換成除法,即4與一個數相乘的積為36,換而言之為36與4的商為未知數,所以未知數為9 1”教師運用學生已掌握的邏輯關系,讓他們思考和運用代數思維,并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趣味情境,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真正提升代數思維的學習質量。
(二)巧用符號表征,培養代數思維
符號是數學的一種特殊語言,也是代數思維中的重要過渡工具。小學數學教師生硬地運用符號授課,不僅不會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甚至會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坡度,讓學生產生懼怕數學學習的心理。為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形象化、生動化的教學模式,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在掌握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前提下,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提升他們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例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探究,并運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小烏龜的媽媽今年24歲,小烏龜今年6歲。在多少年之后,小烏龜媽媽的年齡是小烏龜的2倍?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多少年用圓形表示,并詢問學生:“小烏龜媽媽的年齡與小烏龜的年齡有何關系?如何進行表示?你們可以思考一下!”小于說:“將信息技術中的圓形帶入題目中,得到如下的等式關系(6+0)x2=24+0。”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具有形象性的教學氛圍,并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對相應問題的探究,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
(三)創設問題情境,運用代數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問題以及制作相應的引導符號,讓學生進行觀察和分析,提升他們運用代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選擇難度合適的內容創設問題情境,讓更多的學生加入代數思維的學習過程中,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例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如下的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探究。教師運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已知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為S=AxB,A=2B,你如何運用“B”表示整個式子?通過實際測量我們知道B的實際長度為5米,你能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為了提升學生思維的方向性,教師將“A”用藍色表示,將“B”用紅色表示,并用黑色線將“A=2B”,指向“S=AxB”中的“B”。與此同時,教師引導性地說:“你們可以觀察老師用不同顏色和線段標出的部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迅速地觀察到式子中的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相應條件的代換,這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運用代數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代數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邏輯關系人手,即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邏輯關系,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邏輯關系,并創設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教學氛圍,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過程中真正掌握代數思維,提升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薇.基于算術教學,滲透代數思維——低年級學生“早期代數思維”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7(4).
[2]吳連紅.符號意識:一種有意味的“準代數素養”[J]數學教學通訊,2016(4).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