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跨境電商行業蓬勃發展,創新創業型跨境電商人才需求日趨增長。但是當前,高校在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高校應積極探索深層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引企入校,優化實訓教學環節,構建校內、校外多方協同平臺,助力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關鍵詞:產教融合;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0-0126-01
一、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現狀
1.市場需求現狀。在“互聯網+”推動下,跨境電商呈現井噴式發展,成為推動我國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的新引擎。《2018年度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同時凸顯巨大的人才缺口,且持續拉大。一是跨境電商人才供給數量不足,大量跨境電商企業出現“用人荒”。有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約已超過1 600萬,而高校跨境電商人才輸送不能及時滿足跨境電商行業的人才需求,同時大量內陸人才外流嚴重,區域人才供給結構凸顯不平衡。二是跨境電商人才供求結構矛盾突出,高質量、復合型尤其是具備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的跨境電商人才極其稀缺。
2.能力需求現狀。跨境電商交易涉及跨文化溝通、平臺運營管理、跨境支付、跨境物流、跨境網絡營銷等復雜流程,對人才質量尤其是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須具備扎實的“線下+線上”專業技能和外語應用技能,“線下”即具備扎實的傳統外貿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國際交易的實務技巧、規則與慣例,“線上”即具備跨境平臺運營技能,能熟練運用網絡平臺開展國際市場調研、數據搜集與分析、國際市場營銷策劃、國際物流管理等。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還須具備較強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創新思維體現在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創新意識,學會創新性地處理跨境實務交易流程中的業務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創業能力表現為在具備核心技能與創業素養基礎上,通過引導與扶持,能將創業意愿轉化為創業行動。
二、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支撐薄弱。當前,多數高校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基于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商務英語等專業分方向培養,在課程設置上多以相關專業課程為基礎,增設跨境電子商務、跨境物流、網絡營銷等課程,課程設置分散、滯后,未形成核心能力導向的課程群,學生的知識含量與結構難以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同時,跨境電商創新創業教育未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與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培養相關的知識競賽、專題講座、創業課程等嚴重不足。
2.校企協同育人水平低。校企合作開展協同育人已成為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多數高校積極探索通過引入跨境電商行業師資、項目等改善單一育人平臺的資源限制,然而,由于雙方缺乏合作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較多校企合作僅僅流于形式,合作水平層次低,雙方難以優化資源,發揮協同育人的功能。多以行業、企業派遣師資入校講授部分基礎課程或開展專題講座為主,真實實訓環節的缺乏嚴重影響學生實操技能、應用技能的提升,更無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技能實操與應用基礎。
3.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引導與支持不足。近年來,多數高校已逐漸意識到對創新創業的引導與支持是促進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保障,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與校外企業共建工作室或創業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然而,多數校內指導教師專業知識有限,且缺乏創業經驗,對學生的培養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輸,內容和形式均比較單一。由于資金投入來源少,多數創新創業平臺的硬件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影響這類平臺的實際效用性。同時,對參與創新創業學生的學科成績、學分管理缺乏科學、全面的保障政策與評價體系,大部分學生面臨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的兩難選擇與矛盾。
三、基于產教融合的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
在跨境電商蓬勃發展,以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緊缺的背景下,積極探索跨境電商產業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效利用雙主體資源,推進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高校應用型人才輸出的重要途徑。
1.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主動適應行業變化,深化校企合作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一是深入行業市場調研,了解行業、企業對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職業能力需求標準,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課程群,構建與行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二是邀請行業、企業資深專業人士就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征集意見,建立起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咨詢小組機制;三是校企合作共建雙師師資隊伍,實行“校外指導+校內指導”的“雙導師”制度,引進校外經驗豐富教師進入專業課堂,校內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多措并舉,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全面的教學資源保障。
2.引企入校,優化實訓教學環節。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實現基礎能力、實操能力、應用能力到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銜接,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基礎課程群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奠定理論基礎,校內與校外實訓環節更應堅持以崗位能力和工作流程為導向,工學結合,突出應用技能與創新能力培養。通過引企入校,以企業真實項目為教學內容,驅動實訓教學環節兼具實操性、挑戰性、創新性,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與應用能力。
3.多方協同,助力創新創業平臺建設。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應優化整合課程體系、教學師資、經費投入等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以校內平臺為主要載體,校外平臺為輔助支撐的創新創業平臺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應圍繞創新創業人才在基礎能力積累、創新思維激發、創業素養培育階段提供以校內平臺為主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在創業模擬運營、創業項目實踐階段提供校內、校外多方平臺的跨境電商孵化創意、孵化項目、孵化場地、孵化資金等,形成學校、企業、政府、行業協會等多方參與的創新創業平臺,助力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徐若虹,任璐.五維度分析法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8,(20):34-35.
[2]? 平萍.“互聯網+雙創”背景下高校跨境電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23):29-31.
[3]? 吳遠仁.高校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以晉江市跨境電商洪山區為例[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4):5-9.
[4]? 韓朝勝.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6,(33):147-150.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項目:2019年度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跨境電商人才‘分段分類式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193312)
作者簡介:張燦(1987-),女,重慶人,講師,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