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暉 謝婧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培養提升兒童道德、審美、文化及思想素質;有利于培養兒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具體途徑: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傳統教育意識;創新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古詩詞教學,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陶冶學生心靈。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寶貴資源,占據重要的地位,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必須從小開始通過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抵制西方意識形態與腐朽落后文化侵蝕的能力。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當中的關鍵階段,更是對傳統文化加以滲透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可以培養提升兒童道德、文化審美以及思想素質。同時還能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對其未來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培養提升兒童道德、審美、文化及思想素質。小學時期,兒童文化積累以及思想意識正處在重要時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促使兒童審美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進行提高。傳統文化中包含許多兒童日常生活無法接觸到的內容,例如漢字由來等,語文教師把這些內容與課堂教學進行融合可以激發兒童學習期間的能動性。
2.有利于培養兒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直以來,我國的傳統文化都體現出仁民愛物的思想,這一思想通過文化教育已經深入人心。兒童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幫助兒童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日常生活當中,語文教師需讓兒童對自身學習目標加以明確,并且幫助其養成少年強則國強這一意識,進而讓兒童認識到祖國發展需要自身努力,只有不斷學習奮斗,才能推動祖國和社會進行不斷發展,進而激發兒童的愛國情懷。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具體途徑
1.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傳統教育意識。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性,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有效發揮自身的課堂教學指導作用,以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創新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生活化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教學效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能拉近學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姓氏歌》時,教師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教學初始,教師進行自我介紹:“我姓朱,我爸爸姓朱,我爺爺姓朱,我太爺爺姓朱……”引導學生發現中國姓氏的特點,理解姓氏代表了家族血緣的傳承。授課將要結束時,教師可展示《百家姓》,請學生從中找到自己的姓氏,激發他們對自己姓氏的自豪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注重古詩詞教學,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體現了作者的精神思想,還蘊含了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為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古詩詞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識記,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精神。此外,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之前,教師要研讀古詩詞,挖掘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以《贈汪倫》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詩歌體裁方面入手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古詩蘊含的表現形式再通過朗誦引導學生了解古詩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對朋友的不舍之情,引導學生珍惜友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
4.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陶冶學生心靈。為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學生心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非具體化的知識,而是需要學生自己深入感悟的一種抽象化精神。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以《憫農》一詩的教學為例,講授式教學法無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農民的辛苦,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相關圖片、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視頻的形式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使學生養成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
總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能夠促使學生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的提升,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長遠發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教師要注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開展實踐性語文教學活動,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巖輝,李霞.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語文教學和研究 ,2017(8 ): 97;
[2]譚曉芬.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藝術, 2017(4 ): 6;
[3]黃莉.核心素養背景下傳統文化對語文課堂之影響[J].華夏教師,2019(02):33- 34;
[4]孫巧娜,殷麗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99- 100.
作者簡介:
黃孝暉(1998.03—),漢族,浙江湖州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二作:謝婧(2000.05-),漢族,浙江寧波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