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中國日語學習者日語復合動詞“取り~”的習得情況,參照松田(2004)的研究方法,對西安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1.學生對“取り~”的習得情況并不樂觀,語義用法掌握不全面。2.學習能力會對習得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習能力越高,習得情況越好。3.就“取り~”而言,使用頻度和習得順序并無相關,使用頻度高的詞學習者掌握情況不一定好。
關鍵詞:復合動詞? “取り~” 二語習得
引言
縱觀迄今為止的日語復合動詞習得研究,大多數都是將重點放在后項動詞的研究上,而將前項動詞作為研究對象的少之又少。然而,如果不考慮前項動詞的習得情況,就無法掌握日語復合動詞的習得全貌。所以,有必要將前項動詞納入研究范圍,進行前項動詞的習得研究。因此,本研究將從前項動詞的視點出發,進行復合動詞的習得研究。根據松田(2006)所提到的,在國立國語研究所的調查(1987, 野村&石井的《複合動詞資料集》)中顯示,以“取り”為前項的復合動詞有六十多個,前項動詞“取り~”屬于生產性復合動詞,對于學習者來說其習得并不容易。陳(2008)利用學習者語料庫,進行了日語學習者復合動詞使用情況的調查,其結果顯示,在學習者頻繁使用的前項動詞中,“取り~”位列第一,是學習者最經常使用的前項動詞。并且,楊(2009)統計了復合動詞前項要素的量及其生產性,其結果顯示,在前項動詞中,“取り~”的生產性位列第二。綜上所述,“取り~”不管從使用頻率還是生產性來說,都位于前項動詞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課題將進行“取り~”的習得研究。
一、先行研究
在語言學研究領域,復合動詞的習得研究已經有了豐富的研究積累,但關于“取り~”習得的研究少之又少。下面主要從語義分類和習得兩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相關先行研究。
Misuwann·monnsitya(2014)運用語義學的方法,確認了動詞“取る”的多義性,并將前項動詞“取り~”按語義的不同分為五類。而分類對象是以“取り”為前項的26個單詞。然而,筆者調查了《新明解國語辭典》和《大辭林》,兩本詞典中共同出現的前項動詞“取り~”有76個。因此,有理由認為Misuwann·monnsitya(2014)的分類并不全面。
楊(2016)梳理了「取る」的語義用法,并在此基礎上觀察復合動詞前項「取り-」的語義用法;其次,對「取り-」的語義虛化進行了探討。認為隨著后項動詞的移動性、作用性、他動性逐步喪失,其語義虛化程度也不斷加深。
松田(2006)以“取り~”為例,運用核心圖示理論進行了復合動詞習得支援的基礎研究,根據焦點化的不同提出“取り~”的六個印象圖示。并且,以日語母語者為對象,針對動詞“とる”和復合動詞“取り~”的差異進行了調查,與此同時,對日語學習者也做了同樣的調查。其結果表明,日語母語者是以“取る”的核心語義為基準來理解復合動詞“取り~”,而學習者并非如此。最后,提出了讓學習者先了解“取る”的核心語義,然后根據核心焦點化來理解“取り~”的語義這樣的習得方法。然而,楊(2016)指出,對于學習者來說,松田提出的六個印象圖示難以理解。而且,調查項目只有五個詞,并沒有涉及“取り~”的習得全貌。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前人對于前項動詞“取り~”的語義分類和習得做了一部分研究,但并不全面,因此筆者打算從二語習得角度入手,進一步深化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問題為:a.中國日語專業學生復合動詞“取り~”的習得情況如何;b.學習能力對于“取り~”習得有何影響;c.使用頻率對“取り~”習得是否會產生影響。
(二)研究對象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西安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的學生,N2合格者和N1合格者各35名,所有學生的母語均為漢語,均沒有在日留學或工作經歷。
(三)研究過程
本課題利用現代日語書面語均衡語料庫(BCCWJ)和日語口語語料庫(CSJ),針對《新明解國語辭典》中調查得知的76個復合動詞“取り~”作使用頻度的調查,并按使用頻度從高到低進行排序,使用頻度較高的前30個復合動詞作為本課題的調查項目。參照松田(2004)的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從語料庫中選取出30個含有復合動詞“取り~”的句子,讓學習者判斷該詞的使用是否自然,并翻譯詞義,以此來了解學習者的習得狀況。
三、研究結果
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筆者分別統計出了所有調查對象的正確率以及N1學習者、N2學習者的正確率。
首先,就總體正確率而言,其平均值為74.94%,可以看出,復合動詞“取り~”的整體習得狀況并不樂觀,學習者對于“取り~”語義用法的掌握并不全面。
其次,就學習能力是否對“取り~”習得有所影響來說,如表1所示,筆者分別統計了N1學習者與N2學習者的正確率,并使用SPSS得出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如表2,顯著性為.000,大于0.05,則證明N1學習者的正確率與N2學習者的正確率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就平均值而言(如表3),N1學習者正確率(77.7380%)也明顯高于N2學習者正確率(61.9040%)。因此可得出結論:學習能力會對習得產生一定的影響,且學習能力越高,習得情況越好。
筆者之前利用現代日語書面語均衡語料庫(BCCWJ)做了復合動詞“取り~”使用頻度的調查,一般認為使用頻度越高的詞,則習得情況越好。但這次問卷的結果并未佐證這個結論。問卷結果顯示(如表4):習得情況和使用頻度并無直接關系。
*顯著性大于0.05即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表3:組統計量
四、結語
本課題通過受容能力測試,考察了中國日語學習者關于復合動詞“取り~”的習得情況,主要發現有:1.學生對“取り~”的習得情況并不樂觀,語義用法掌握不全面。2.學習能力會對習得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習能力越高,習得情況越好。3.就“取り~”而言,使用頻度和習得順序并無相關,使用頻度高的詞學習者掌握情況不一定好。今后將就習得情況差的復合動詞“取り~”做進一步研究,找出其習得情況不好的原因。
參考文獻:
[1]野村雅昭,石井正彥.複合動詞資料集[M].國立國語研究所報告書,1987.
[2]姫野昌子.複合動詞の構造と意味用法[M].東京:ひつじ書房,1999.
[3]松田文子.日本語複合動詞の習得研究:認知意味論による意味分析を通して[M].ひつじ書房,2004.
[4]松田文子,白石知代.コア図式を用いた複合動詞習得支援のための基礎研究:「とり~」を事例として[J].世界の日本語教育.日本語教育論集,2006,16:35-51.
[5]モンシチャー,ミースワン.複合動詞前項「とり-」の分類:意味論的方法を用いて[J].言葉と文化,2014(15):61-73.
[6]陳曦.關于日語復合動詞的習得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7]楊曉敏.日語復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8]楊曉敏.復合動詞前項「取り-」語義虛化的諸問題芻議[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6(6):45-54.
作者簡介:
王婷(1993-),女,漢族,籍貫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2017級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
基金項目名稱: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科研基金項目,課題名稱:日語復合動詞“とり~”的習得研究,編號:SYJS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