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強 杜金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產業逐漸興起,不斷占據著社會生活的主要地位,而且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聯系日益緊密。當下社會對學生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讓不同地區的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豐富學生的教育,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的主流。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和完善,已經逐漸融入教育中,尤其是初中教育,但是自媒體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家庭教育中還沒有普及,存在很多不足。
關鍵詞:自媒體;少數民族地區;初中家庭教育;運用和引導
自媒體產業在我國的出現和興起,不僅促進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推動著社會經濟的進步,更為其他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方便了很多產業的運行。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讓學生接受更加豐富的教育,用活學活用的形式來接受新的知識和文化,可以提高學校的教學效率,自媒體在教育中的融入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少數民族地區,家庭教育對于自媒體的教學應用還不夠成熟,臨夏縣坡頭初級中學、臨夏縣三角初級中學是農村、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和留守少年就學的寄宿制學校,本文就自媒體在家庭教育中的運用和導向進行淺析。
一、自媒體在農村初中家庭教育中運用的意義
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性、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傳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新媒體被稱為“第五媒體”,是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的媒體形態。自媒體區別于專業媒體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產生的,是以個人傳播為主,憑借交互性、自主性特征,互聯網上每一個賬號都像一個小小的媒體,因為有了新媒體這種媒介形態,自媒體才有發展的可能。
相對于西方國家的發展,我國研究自媒體起步比較晚,在2005年才傳入我國,但是發展非常迅速。雖然自媒體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但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相關研究仍相對較少。自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利又有弊,為少數民族農村地區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困惑,針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分析它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的正確引導與規范措施,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初中家庭自媒體運用帶來的困惑、正確引導與規范進行研究。
二、自媒體在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初中家庭教育中的運用和導向
剛開始自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是為了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后來逐漸應用到教育方面,在學校教育中使用自媒體技術可以讓靜態的知識點變得直觀化、動態化,在家庭教育中,使用多媒體已經成為主流導向。但是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的教育意識和使用科技意識不強,再加上很多父母選擇外出打工,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是依靠教師和老人,基于這樣的現狀,自媒體不能切實應用到少數民族農村家庭教育中。
所以,如何讓那些在外打工的家長監管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如何正確引導和規范家長與留守兒童利用自媒體交流迫在眉睫。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政府已經重視自媒體在家庭教育中的運用,政府也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家長對學生教育不夠重視和自身文化程度低,沒有將自媒體運用到學生教育中,學生會通過網絡玩游戲,常常以學習為借口騙取家長的手機進行非學習性的活動,這樣,對于一些少數民族農村家庭來說自媒體變成了壞事。所以,學校教育要對此重視起來,首先要引導家長學會應用自媒體教育學生,讓家長學會如何規范化地指導學生利用自媒體進行學習。
社會和學校要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自媒體,教育學生充分利用自媒體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學會理性上網,不貪玩游戲,不迷戀不適合初中生的不健康網站,要有明確的是非觀、價值觀,明確自媒體的核心意義。如果自媒體的應用使學生養成了不良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培養了不健康的價值觀,那么自媒體的教育應用就失去了意義。
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家長和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正確地運用自媒體的習慣,發現和挖掘自媒體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有利因素,幫助中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使用自媒體的能力,從自媒體中獲得有用的健康信息,防范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危害,找到學生正確使用自媒體的結合點,自覺利用自媒體學習知識。
三、結語
自媒體在教育中的運用和導向已經是當下教育的主流,做好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我國少數民族農村地區,自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不夠成熟,社會和學校教育要通過監督、指導、交流等形成家校一體的良性循環,引導與規范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家庭外出務工家長運用自媒體,做好對學生的陪伴、示范和引導。
參考文獻:
[1]陳慧.民族地區家校教育現狀調查[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8).
[2]趙波.試析當前家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1(19).
注:本文系甘肅省臨夏州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課題研究成果,立項號為:LX[2019]GH053。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