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心中要有“學生意識”,從情境創設、活動體驗到價值引領、涵養精神,一節好課的設計離不開對教學全流程精心地雕琢與打磨。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必然獨具魅力,令人回味無窮。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觀課;學生意識
開元年間漫游東魯之時,嗜美酒、愛游歷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揮毫潑墨留下千古奇篇《客中行》。此詩一反游子羈旅鄉愁的古詩文傳統,抒寫了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的樂觀情感。試想,如若每一位授課教師都能夠使學生有賓至如歸、樂不思蜀的醉課體驗,如若每一位觀課教師都能夠秉持做客獻課教師課堂、助力自身成長的初心,現實的道德與法治課怎能不“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下面,我將以《客中行》的四句古詩為線索簡要梳理自己此次研修的觀課感悟。
一、蘭陵美酒郁金香——情境創設,獨運匠心
著名的蘭陵美酒是由技藝兼修的主人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精心釀造而成,帶著醇濃的芬芳。三位老師雖然授課內容不同,形式各異,但無一例外地都體現出作為“主人”(課程設計者)對“來客”(學生和觀課教師)的最大誠意。
比如,有的老師設置“人大代表面對面環節”,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向學校的人大代表提問,拉近了學生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距離,真實地了解人大代表的職權以及自己如何參與管理國家的方式,重新建構認知的同時增強國家認同,促進公共參與。
古語云:“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弊鳛榈赖屡c法治教師,要以教學設計為依托,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專業能力,創新教學模式,以逐步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玉碗盛來琥珀光——價值引領,提升素養
蘭陵美酒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猶如琥珀般的明艷,光芒直指人心,讓人欲罷不能。道德與法治課旨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認同具有普遍價值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借助典型素材,弘揚社會主旋律,傳遞社會正能量,實現價值引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德育之光陪伴照亮學生的人生之路。
比如,有的老師在講授《國家權力機關》一課時,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導入,與時俱進,注重信息的更新,氛圍莊嚴肅穆,為整個課程打下良好的基調,播放國歌,全體起立,有利于增強全體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講授時注意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人民代表大會相關職權的同時,增強對國家的政治認同和制度自信,從而更好地尊重和擁護我國現有的政治制度。
道德與法治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講授或討論有關知識,而應借助情境將道德規范的具體要求融入生活,以實現情感的共鳴和價值的引領。
三、但使主人能醉客——設疑激趣,注重體驗
國產懸疑劇《隱秘的角落》火了,能引發那么大的社會討論,就是因為現實題材經過電影藝術語言和藝術手段的創作之后,以情感打動人心,以提問引發思考,以法、理、情的多重困境,甚至是難以化解的倫理悖論,觸發人們討論甚至爭論的熱情。反觀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如若能從中汲取智慧,注重學生道德體驗,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的情感,立德樹人效果定能事半功倍。
有的老師的《守護生命》以視覺沖擊感較強的兩幅圖片作對比,“兩個戰火中的小女孩何以震撼全世界?”吸引眼球的同時,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強大的國是守護生命的堅強后盾,珍愛、敬畏、守護生命,是我們應有的態度。整節課采用電子書包的形式,將道德與法治課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啟思引智,贏得學生的同時成就教師自身。
道德與法治教育特別強調學習的過程性和體驗性,強調引導學生在體驗、辨析與建構中生成知識,不斷成長?!罢渲刂魅诵?,酒深情亦深?!碧热舻赖屡c法治教師能以匠心精巧打磨每一處問題設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追隨,于無聲處自覺走向價值認同,吾復何求!
四、不知何處是他鄉——涵養精神,潤物無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正可謂“此心安處是吾鄉”,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多向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和力量,使課堂更富人文底蘊。比如有的老師在講授《守護生命》時,以豐富生動的生活情境和實例引導學生了解如何愛護身體和養護精神,同時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較好地借助傳統文化完成了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和知識目標。
觀課過程中我發現,三位授課教師無一例外地都在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從情境創設到學生活動,教學過程有高原有高峰,重難點突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如果能在教學細節上再多些打磨,想必育人效果會更好。
畢竟,“品到味,悟得道”,才是真正意義上生命在場的德育課堂?!罢n”中行,愿每一位學生都會因不虛此行而不負此生。
作者簡介:金靈芝(1987—),女,漢族,中學二級教師,法學學士,就職于煙臺港城中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