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兵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這一時期的學習對事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開始用所學知識思考問題,分辨是非,教學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在這一時期,老師通過課堂教學,發揮引路人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初中學習;道德與法治意識;生活化教學
從很早開始,道德與法治課就列入初中必學課程,一直到現在,這門課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日趨成熟,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也更加多樣。但這門課程教學的核心目的始終不變,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法治素養。道德與法治素養是人們在社會上生存的基礎,并且貫穿于人一生的活動中,沒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受人尊重的,反而會被人們唾棄;沒有法治意識的人則容易誤入歧途,走上不法的道路,將自己陷于深淵之中。道德與法治素養也是國家選擇高素質人才的標準之一,德才兼備的人才會得到國家重用,這門課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本文將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脫離實際,學生難以聽懂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偏向理論學習,相對枯燥,很多學生反映不想聽這門課程,聽了就像沒有聽一樣,課程的內容并沒有在腦中形成記憶,學生的學習興趣偏低。學生的另一表現是聽不懂,教學內容脫離實際,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很少,很多的專有名詞和概念聽起來晦澀難懂,這也給老師的授課帶來很大的困難。如果老師授課時學生的反應低落,甚至認為老師的課講得不好,這對老師的教學熱情將是極大的打擊。有時,講課甚至不能繼續下去,因為老師要花費時間安撫學生不滿、躁動的情緒,維持課堂秩序。這樣,一節課講完,老師和學生的教學體驗都非常不好。
2.部分學校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不足
學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將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道德與法治課程,但沒有專業的授課老師,而是由其他老師代課。其他科目的老師原本對這門課程的研究就不如專業的老師深入,加上他們教授的課程多,工作十分繁忙,要花大量的時間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研究和準備上很難,因此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另外,道德與法治課的課時容易被其他課占用,導致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時間減少很多。課時不能得到保證,要學好一門課程幾乎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老師的教學能力不足,大部分時間只是照本宣科,缺乏深入了解,對課程的講解不充分,學生難以聽懂。只看重分數不注重道德素質培養的現象非常嚴重,在課上,老師只畫出重點的內容,讓學生背誦、記憶,還會讓學生大量做題,這樣分數可以提高,但也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培養作用甚微,與國家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相悖。
二、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方法與途徑分析
1.多與生活聯系,注重實踐教學
道德與法治都來源于社會生活,并對人們的言行起約束的作用。對這門課程的講解不能只局限在理論層面上,還應該多組織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通過親身的經歷和感受理解道德的形成過程及特點,了解不同法律法規在各自領域的作用機制和實際意義。這樣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內容,從思想和行動上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法治素養,而且通過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識的強弱,這比通過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更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實踐活動還可以暴露學生的問題,便于老師及時提醒和糾正。
法治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密切,它維持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學校和政府機構的正常運行。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學生就不能安穩地坐在課室中上課;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同學們可能沒有周一至周五上課,周六、周日放假這樣明確的時間,那將會非常混亂;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社會不會像現在這樣秩序井然,人們的生命財產也沒有保障。每條法律法規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范圍,讓學生明白法律法規與生活的關系,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輕松很多。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結合
除了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外,老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在線上分享優質的資源讓學生學習,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的時間鞏固知識點,還可以拓展課外知識。在教學內容上引入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和分析,引導學生構建社會觀念、國家觀念,關注國家命運走向,關注國家發展脈搏。在教學方式上還可以采用辯論式教學,在每個章節學習前或結束后,由老師提出一個與本章節內容相關的論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組之間就不同的觀點相互辯論,老師在活動中起引導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開設后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可以看到,國人的道德水平明顯提高,講文明講法治已成為人們共同推崇的觀念,公共場所的不文明言行顯著減少。同時,法治意識也更深入地扎根在人們心中,人們維權意識提高,遇到不公正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而不是采取偏激、暴力的方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也應不斷完善和發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德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連俊.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
[2]吳錦紅.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1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