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十分有限,學生對于各種語言表達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較少。因此,教師在進行寫話練習時,要充分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要豐富語言表達訓練活動,設計趣味化的寫話練習形式,加強學生對寫作方法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練習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4-0075-02
引? ? 言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課堂上,寫話練習是很重要的教學內容,這也是發展與鍛煉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訓練方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十分有限,學生對于各種語言表達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較少。因此,教師在進行寫話練習時,要充分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可以首先將教學關注點放在學生語言的積累上,通過閱讀教學來幫助學生積累大量優秀的語言素材。同時,教師也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表達方式和技巧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寫話練習上有更好的依托[1]。這種由淺入深的教學實施過程,有助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才會讓學生有更好的語言基本功。
一、豐富語言表達訓練活動
教師首先應激發學生對寫話訓練的興趣與熱情,讓寫話練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學習形式,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這一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豐富課堂上的語言表達訓練活動,結合各種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或者游戲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這會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適合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展開的活動形式非常多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地進行選擇。一般來講,學生都很喜愛各種生動有趣的故事,不僅在學習故事類文本時熱情很高,對故事復述往往也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多設計一些故事形式類的語言表達活動。比如,讓學生將自己讀到的有趣的故事在班級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或讓學生嘗試將自己看到的內容描述出來。這樣的活動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口語表達的訓練空間,而且讓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相互交流與分享,還可為寫話練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特別喜歡一些有趣的漫畫或動漫故事。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每個月舉行一次故事會比賽,體裁不限,只要求學生能把故事比較完整地說出來。這種活動不僅會激發講故事者的積極性,也會調動其他聽者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分享后進行相互評價,這可以讓學生保持興奮的狀態,也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非常有限,其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在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練習時,教師應當更多地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或者主題出發。這可以緩解學生的畏懼情緒,幫助學生克服很多心理障礙,讓學生的語言應用與表達的熱情更高。只有多經歷這樣的訓練,才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與素養的不斷提升。這也是展開寫話練習的一種靈活形式。
二、設計趣味化的寫話練習形式
隨著教學的逐漸推進,教師可以慢慢在課堂上融入一些有針對性的寫話練習。首先,教師可以從課本中安排的訓練主題出發,讓學生將課本內的寫話訓練題目進行良好的落實。這能夠有效地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讓學生的語言積累逐漸豐富,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很多語言表達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教師在設計和展開寫話練習時,可以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寫話練習由淺入深地展開。在這樣的設計背景下,學生經歷逐漸適應的過程,可以慢慢進入語言應用的主題中。學生也可以循序漸進地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慢慢寫出優美的語句,掌握一些語言表達的有效方法與技巧。這樣才會讓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與素養得到良好的提升,使學生體會到語言表達的樂趣。
教師應使寫話練習的形式靈活多樣,并體現出語言應用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示如下幾個例句。
(1)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叫我“雨”。
(2)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
(3)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教師先讓學生仔細讀這些句子,然后要求學生用三個動詞“落”“打”“飄”練習說話。教師也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對這三個字的理解,然后組織學生分析討論:這三個句子里的動詞可以互換嗎?學生根據句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就能說出這三個動詞表示不同的重量,不能互換。以此為契機,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說說哪些現象也可以用這些字,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寫話練習。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體系。教師不僅基于例句考查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感知程度,而且在幾個例句的比照分析中讓學生對核心字詞的含義和用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在這一基礎上,學生再進行語言組織和造句時不僅會更加準確,語言表達上的很多障礙也會被消除。這樣的寫話練習模式,不但能夠使學生產生非常深刻的學習印象,而且產生的訓練效果也非常直觀,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寫話練習教學方式。
三、加強對文本寫作方法的學習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素材積累有限。很多時候,學生盡管有一些想法或者觀點想要表達,但是會由于一時間找不到準確的語言或者詞句而受阻。這樣的狀況非常普遍,這些問題也應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可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比如,在閱讀文章中看到優秀的語句或者詞匯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做理解、記憶,將這些語言轉變成自己的積累。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基于閱讀教學過程,靈活融入寫話練習。比如,教師可以基于對閱讀文本的剖析提出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提升自己語言表達的靈活性與準確性。這些都會讓學生對寫話練習越來越熟悉,學生的語言積累不僅會慢慢豐富起來,其語言感受力和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這樣,學生在寫話練習中的各種障礙才會被消除,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也會得到更好的培養。
在很多閱讀文本的剖析與講解中,教師都可以靈活融入寫話訓練。合理地構建課堂,不僅可以為閱讀教學增添活力,還可以讓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得到培養。例如,在教學完《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后,針對“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按順序把圖片連起來”這一課后習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析,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文章是按動物生長規律的順序來寫的。再如,第四課《曹沖稱象》的一道課后習題為“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語言,將這個過程以口語表達的形式描述出來,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又如,在教學完第五課《玲玲的畫》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用上“得意、傷心、滿意”這三個詞語,講講這個故事。這是一個很好的口語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訓練,這個訓練過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這個故事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像這樣的習題課后還很多,合理地利用這些習題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而且是鍛煉學生寫話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訓練學生的觀察與理解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展開寫話練習時,教師還應當關注對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語文學習需要具備的重要學科素養,也是教師在組織與構建課堂時要逐漸培養學生具備的學科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還在積累中,學生也沒有養成很好的觀察習慣,因此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和感受還較為匱乏。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教師要結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學組織與構建過程,加強對學生這方面學科素養的培養。在講到一些特定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感受文本內容,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和體驗進行簡單的寫話練習。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融合,既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文章,又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從寫話訓練出發,加強對學生理解、感受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可以讓學生用心解讀文章,在寫話練習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推動閱讀教學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分析解讀《黃山奇石》這篇文章時,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各種石頭,并分發到學生手里,讓學生自己觀察不同石頭的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讓學生想一想石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隨后讓學生寫出自己觀察的內容。簡單的寫話練習立刻將學生引入學習主題中。學生在組織語言時,能夠將剛才自己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描繪。這樣的訓練過程既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觀察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收獲。
再如,在教學《找春天》這篇文章時,教師應當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提高師生的互動性,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如你們眼里的春天都是什么樣的?鼓勵學生積極地說出自己眼中春天的景象。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布置讓學生寫出春天景象的寫話作業。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敢說,才會順利地完成寫話練習。這樣的教學融合很好地提升了語文課的綜合實效,不僅引發了學生對外部世界的觀察和感受,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將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內容用語言加以描述。這些都是對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這樣的教學實施過程可以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并讓語文課程教學的多元目標更好地實現。
結? ? 語
總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活動,設計趣味化的寫話練習,使學生加強對文本寫作方法的學習。
[參考文獻]
王燕.小學低年級寫話能力的培養[J].快樂閱讀,2013(01):118.
作者簡介:顏華軼(1989.1—),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