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教學是促進初中生化學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教師需要認清深度學習與深度教學的關系,在化學教學中加強深度教學目標設計,進行充分的深度教學準備,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教師應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展,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4-0081-02
引? ? 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特別是要讓學生學會深度學習。化學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要提高初中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習成績,教師需要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開展深度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化學教學目標。
一、化學深度學習的內涵與特點
1.化學深度學習的內涵
化學深度學習是指在化學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對所學化學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夠對所學的新舊化學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加工與反思,從而建立全面、系統的化學知識體系,并在學習中形成科學、嚴謹、批判性的化學學科思維方式,最終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的學習過程[1]。開展深度學習,既是培養學生高階化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又是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2.化學深度學習的特點
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相比,有如下多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深度學習是主動學習,是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而淺層學習是被動學習和機械的記憶;二是深度學習能夠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能建立復雜、深層的化學知識體系,而淺層學習所建立的知識體系是零散、孤立和非結構化的;三是深度學習強調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注重把知識遷移到實踐中,而淺層學習缺少反思,不利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四是深度學習不僅強調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注重對知識的應用、分析、綜合運用與評價。在化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就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深度教學,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讓學生 “沉浸”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深度學習。
二、促進學生化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
1.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奠定深度學習基礎
要開展初中化學深度教學,教師需要在教學前做好全面的教學準備工作。這樣才能為學生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因為沒有充分的準備就無法開展深度教學。
第一,教師做好教學準備。首先,教師要設計深度教學目標。要開展深度教學,教師需要用深度教學目標做指引,有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開展課堂深度教學活動。深度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要與深度學習的特點相結合。例如,在設計滬教版初中化學“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這節課的深度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1)要能通過實驗方法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2)要能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掌握應用方法;(3)掌握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4)培養學生靈活、嚴謹的化學思維能力,掌握定量研究方法。這樣設計教學目標,才能促進深度教學的開展。其次,教師要全面分析教學內容。教師應以《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全面分析教材內容,建立本課知識點與已學知識的聯系,根據學情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或實驗方法、設計課堂訓練習題或課外作業等。
第二,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要開展課堂深度教學,學生需要在課前做好新課教學內容的預習工作。全面、深入、詳細的課前預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化學自主學習能力,又能為教師課堂深度教學做好準備。為此,教師可通過為學生編寫課前預習導學案指導學生的預習;可針對預習中的重點或理解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制作化學預習微課課件,使學生借助微課課件來解決預習中的難點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以此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從而把更多時間與精力用于對深層次問題的教學。
2.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深度學習
開展化學課堂深度教學,教師需要改進傳統的化學教學方法,通過運用情境教學、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領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深入探究、整合知識,從而有效實現深度學習。
一是創設問題情境,引領學生深度思考。要促進學生的化學深度學習,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深入思考與探究中。學生只有經過深入的思考,才能進行有深度的學習。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來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促進學生深度思考。例如,在教學“防火與滅火”這節課時,教師可運用新聞報道中某市高層公寓發生火災,造成多人遇難和受傷的重大事故,事后消防部門調查發現,火災是由于現場存放聚氨酯泡沫和尼龍網等易燃材料,施工人員進行電焊時違章操作所致這個熱點事件情境,提出以下問題:(1)施工人員違章操作引發火災的原因是什么?(2)作為消防員面對這樣的火災,應采用什么樣的滅火設備和措施?(3)面對這樣的火災現場,你會如何自救?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有利于實現深度學習,全面、深入地掌握本課內容。同時,教師還在教學中滲透了生命教育,能讓學生更好地從生活中學習化學,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二是利用思維導圖,促進知識深度整合。在化學深度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深度學習產生良好效果,教師還要注重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整合,使學生建立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結構圖等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完了第四章“認識化學變化”這一內容后,教師可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整合本章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師可以“化學方程式”為中心主題,把“理論依據”“化學方程式的概念”“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書寫原則”“書寫步驟”“化學方程式的應用”作為思維導圖一級分支的關鍵詞,來構建本章知識的思維導圖,并依據這些關鍵詞來總結整理相關內容,作為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這樣就能對本章知識點進行全面、有效的整合,既能使學生掌握化學方程式各知識點間的聯系,又能提高學生利用化學方程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三是運用生活事例,幫助學生深度體驗。由于初中生首次學習化學知識,再加上化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學生容易在化學學習中出現學習困難,從而影響化學課程深度學習的效果,或制約深度學習的開展。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生活中的化學事例或素材,來幫助學生深度體驗化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化學知識,從而拓展學生的化學課深度學習內容。例如,在“鐵的冶煉”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拓展講解碳和一氧化碳這兩種物質的特性和在生活中的應用,如焦炭、木炭、活性炭、金剛石、石墨等都是碳的幾種形式。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消除家庭裝修有害氣體與解決環境污染方面有重要應用;金剛石是玻璃切割、制造鉆探機鉆頭的主要材料;石墨是制造鉛筆、干電池的重要材料。教師運用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進行拓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深度體驗生活中化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深度。
3.通過實際問題解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使學生的深度學習取得較大的成效,教師既要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又要注重通過解決化學問題,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是科學設計學習問題。要想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化學深度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思考何種問題才能促進深度學習的有效開展,為此就要把所學化學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情境真實化。這樣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將問題與所學知識相聯系,從而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例如,在“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本節知識以實際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可設計如下問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的傳遞中,火炬的燃料有什么性質才能在傳遞中不熄滅?火炬為什么需要聚焦點燃?火炬的外層為什么有一些小孔?閉幕會上的火炬如何才能熄滅?教師通過讓學生對這些真實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才能把本節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促進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深度學習。
二是通過解決問題促進深度學習。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深度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問題的主線,并以此為線索展開對問題的解決,這樣才能提高深度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酸、堿化學性質實驗”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創設真實的情境:某化工廠向外排放污水,導致飲用水源污染,請用你所學的知識解決化工廠的污染問題。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設計解決化學實驗方案,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可對這一問題進行細化,如如何利用酸來中和化工廠污水中的堿?酸有什么性質?污水中的堿有什么性質?教師以“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如何應用為主線來探討問題的解決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酸堿的化學性質、中和反應原理,提高學生對中和反應的實踐應用能力,從而實現深度教學,也能讓“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得到進一步鞏固。
結? ? 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教師需要開展課堂深度教學。為此,教師要做好深度教學準備,改變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方式,引領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注重通過問題的解決來促進學生化學深度學習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鄭巧平.化學教學中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7(11):91.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的中學化學深度學習研究”(立項編號E-c/2020/05)的課題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許洪良(1978.2—),男,江蘇常州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