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當前冷門專業招生難、企業用工難的突出矛盾和兩者的相關性,探索通過校企雙方合作突破解決這一難題,總結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合作辦學的新經驗。
關鍵詞:冷門專業 校企合作 辦學探索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以下簡稱《通知》)的出臺,這是迄今為止國家層面出臺的關于職業教育最為重要的一份文件?!锻ㄖ穼ΠㄐF蠛献鬓k學等方面的20項重大內容進行了部署,明確提出經過5~10年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主辦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通知》對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職業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學校積極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課程、師資等資源,企業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促進人力資源開發。
我國各級地方黨委政府也非常重視推進本地區職業教育,特別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發展。廣東、浙江、江蘇、山東、云南等省相繼出臺了相關文件,積極貫徹國家要求,并結合本地區實際細化了政策措施。廣西在出臺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桂政辦發〔2018〕154號)中提出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院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探索引企入校、企業辦校等多樣化產教融合模式,大力發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教育。推動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的銜接,校企育人“雙重主體”,學生學徒“雙重身份”,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權利義務關系明晰。
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為技工院校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深化校企合作辦學、聯合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別是為技工院校冷門專業拓寬招生渠道、開展校企聯合培養提供了基礎。本文將以具體的案例探討如何靈活利用好這些政策,拓展冷門專業招生,助力實現技工院校原有老牌專業建設、企業用工需求和個人技能培養就業三方共贏。
一、技工院校冷門專業招生面臨的問題及社會用工需求分析
1.冷門專業招生面臨的問題
我國現有大多數技工院校是各?。ㄗ灾螀^、直轄市)行業管理部門或各地方市、縣辦的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厚的專業建設和專業文化底蘊。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對落后產能的淘汰,許多技工院校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原重點專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逐漸被邊沿化。還有一些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較差的工種的專業,如鋼鐵、冶金、輕紡、制糖、造紙、電子裝配等一些老牌專業目前招生越來越難,變成了所謂的冷門專業。此外,技工院校在整體招生工作中,還面臨著許多壁壘和潛規則問題。
(1)生源封鎖和地方保護現象仍然嚴重。盡管國家及省級教育部門有要求不得對招生進行封鎖,但目前我國的縣級市(縣)基層教育部門為確保當地的初中升學率而把初中畢業生留在當地職業培訓中心就讀,對這些要求落實不到位,或者采取或明或暗的方法規避。2019年,廣西教育廳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2019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桂教職成〔2019 〕29號),明確提出“嚴格遵守招生‘十大嚴禁的規定”。然而,有的地方部門和生源學校為保護當地職校生源,排斥和阻撓其他市縣技工院校的招生老師進行招生宣傳。有的班主任對報讀外地院校的初中畢業生扣發畢業證,有的甚至對外地院校進行歪曲宣傳,極大地影響了外地院校在當地的聲譽和正常的招生宣傳工作。這種各自為政、限制學生流動的潛規則非常不利于職業院校品牌的建設和規模的做大,不利于整體職業院校的優化發展。
(2)技工院校學歷認可度仍然不高。目前,社會上很多學生和家長、老師對國家《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分別按相當于中專、大專、本科學歷落實相關待遇”等規定不理解、不了解,特別是對“3+2”學制高級工學歷的認可度不高。許多技師學院在招生過程中遇到問題。學生和家長、老師認為讀五年學制獲得的高級工畢業證,比起普通高校的大專畢業證“矮人一等”,有的甚至認為高級工畢業證只相當于中專畢業證。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技工院校畢業生的政策待遇,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3)招生秩序仍然需要繼續加強規范管理。當前各地技工院校沒有統一的招生平臺,許多省市教育部門也沒有將技工院校納入當地的中職統一招生平臺。同時,部分中職學校違反規定擾亂招生秩序,攻擊同行,故意掀起“招生戰”,惡意搶奪其他技工院校生源。有的中職學校還存在夸大宣傳、印發不符合事實的宣傳資料的現象等。
基于以上種種現象,技工院??傮w上招生相對其他中職院校,困難要大得多,而冷門專業的招生更是難上加難。技工院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這些所謂冷門專業擁有許多專業教師。這些教師教學和實踐經驗其實是非常豐富的,只是由于專業萎縮,生源不足,許多專業教師紛紛轉行改教其他熱門專業課程,有些甚至是轉行教基礎課程,而有些則長期沒有課上,造成了師資的極大浪費。
2.冷門專業社會用工需求分析
冷門專業招生難并不代表企業對這些專業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減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一部分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相關崗位工作環境已經有極大改善。同時,產業的發展更催生出大量的用工需求,如制糖、食品加工及檢驗等工種用工需求量較大,但招工難、用工荒現象非常嚴重,極大限制了企業發展。一方面,當前許多初中畢業生不了解這些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工作環境的新變化;另一方面,企業有這方面專業工種的巨大需求,但卻招不到合適的產業技能工人。要改變這一矛盾局面,需要發揮校企雙方的主觀能動性,開拓創新,充分利用國家和各地的政策,找準突破口,研究新辦法,推動改變這一瓶頸問題。
二、廣西輕工技師學院與廣糖公司的具體實踐案例
廣西輕工技師學院前身是廣西輕工業技工學校,以培養服務于廣西輕工行業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在長期辦學中,積累了大量制糖(含壓榨、分析化驗、鍋爐、電工等)技術、造紙、食品制造及食品檢驗分析等輕工業領域的師資力量和實訓設備,是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制糖技術),有制糖生產過程仿真教學實訓室,壓榨、澄清、制煉生產實訓車間等完整的實訓場所。廣西糖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廣西政府為推進糖業“二次創業”、加快推動糖業資源優化配置、有效促進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而推動由廣西農墾集團等公司出資組建的大型國有企業,公司規模在廣西十大糖業集團中居前列。
廣西是我國最大的食糖主產區,產糖量占全國食糖總產量的60%以上。食糖生產是廣西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制糖企業達102家,總員工人數近10萬。近5年來,制糖企業技能人才缺乏與流失等愈發嚴重,企業也很難招到合格的技術工人。這已成為制約廣西制糖企業發展的一個嚴峻問題。同時,廣西輕工技師學院這5年來制糖技術相關專業報讀人數幾乎為零,從2016年起每年都沒辦法開設相關專業班級,大量教師被迫改教其他課,國家高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實訓設備閑置和浪費。為應對學校有優秀師資力量和實訓設備而無學生報讀、企業有大量技能型人才用工需求而招不到員工的問題,廣西輕工技師學院與廣糖公司決定優勢互補,達成聯合辦學協議,開啟冷門專業合作辦學的新探索。雙方在2019年的招生季和三年聯合培養采取以下具體做法。
1.聯合制定招生簡章及招生政策
招生的主力由以往的學院變成了企業。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創新舉措,改變了過去學院撒網式招生針對性不強、人手薄弱的劣勢。廣糖公司人力資源部統籌公司所屬的17家制糖企業,安排專門力量在當地積極開拓進行招生宣傳和推介,介紹校企強強聯手開設的“廣糖班”,充分發揮企業靠近生源地的本地優勢和主觀能動性。除向當地學校介紹外,還特別向本廠內職工進行大力宣傳推介,介紹“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實現入校即入企,入企即入校,在校即獲得企業相關補貼等優惠,鼓勵員工讓自己適齡子女或向親朋好友宣傳,讓他們的子女來報讀。這種“人鏈”式宣傳方式,針對性強,高效實用,能迅速提前介入,引起廣大學生及家長的關注和興趣,為學生正式報讀打好基礎。
2.聯合制定理論及實踐教學培養方案
在工作中校企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理論方面和校內初步實踐由廣西輕工技師學院專業教師負責,現場實踐方面由廣糖公司下屬各企業落實。根據糖廠榨季生產的特點,采取彈性學制,實行學分制管理,對學生三年的學習培養進行精心設計。認真嚴格按照實施計劃抓好專業理論教學、基本技能實習實訓、下企業進行生產教學實習,抓好跟崗、頂崗實習,保證各個培養環節的教學質量。
第一和第二學年教學安排:每年9月開學至11月下旬,安排學生在校內學習專業理論和進行相關基礎實訓,這一階段的管理主要由班主任、授課教師負責;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現場學習和設備檢修學習,主要由企業導師、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及生產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指導與監督;3月下旬至7月上旬,學生回校內繼續接受專業知識學習及技能培訓,主要由班主任及專業授課教師負責監督管理。
第三學年教學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并撰寫實習報告,企業給學生出具實習鑒定,次年7月回校完成各項手續領取畢業證。
3.聯合對學生日常操行等進行管理
廣西輕工技師學院、廣糖公司分別對學生在校期間、在廠期間進行管理。學校嚴格執行技工學校學籍管理規定,抓好學生學習期間的思想、學習、行為和安全管理教育,依照規定獎勵優秀學生,努力培養品學兼優學生。在校期間,廣糖公司派出企業團隊對各個專業班級進行企業文化培訓、發放企業工服等,強化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
4.聯合制定學生在學習培訓期間的激勵機制
學校對學生三年學習按國家政策免收學費,學生按規定享受學校的各項優惠政策。企業設立“廣糖獎學金”,獎勵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及表現優秀的學生,每學年由校企雙方評選獎勵一次。
5.簽訂正式合約,保障三方權利
制定完善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落實機制。合作辦學培養的學生,學習期滿后經鑒定考核合格、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后,由企業安排工作,成為企業正式員工。
三、合作辦學成效及經驗啟示
這次廣西輕工技師學院與廣糖公司聯合舉辦制糖技術專業班,雙方從2019年3月初步洽談,到5月底達成聯合培養協議。經過近3個月的努力宣傳和招生,2019~2020學年“廣糖班”實現了招生206人的歷史性突破。其中,制糖技術專業3個班,共136人;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1個班,共64人;食品加工與檢驗(化驗崗位)6人。有了這批學生,一方面學院師資和實訓設備都有了用武之地,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積極性,使學院老牌專業重新煥發生機;另一方面,廣糖公司下屬各制糖企業在今后三年中,在榨季用工高峰有了工學結合、可以派上用場的學徒,大大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在學生畢業后又可以為企業補充具有熟練技能的員工。學生通過廣糖公司三年有針對性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現場專業技能的實踐,能快速熟練掌握各相關技能,還能獲得廣糖公司多方面的補貼,減輕家庭生活壓力。同時,學生大多由廣糖公司各企業員工介紹或通過親朋好友介紹,了解整個合作辦學的各項義務和權利,對企業認可度高,學習穩定性強。
這次合作的成功,一是得益于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二是得益于校企雙方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深度合作。廣糖公司集團總部人力資源部非常重視,積極發動17個分公司全力宣傳。公司的人事部門、內部員工到農務人員都參與招生工作,學院制糖專業教師也深入企業指導招生工作,從而使得招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廣西糖業2019~2020年榨季的到來,廣西輕工技師學院“廣糖班”的206名學生經過幾個月的校內針對性學習及初步實踐,于2019年12月初赴廣糖公司各個制糖企業,開展榨季企業現場實踐教學。而這次校企合作的新探索,也為其他冷門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擴大招生,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樣本。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2019-02-13.
[2]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Z].2018-12-29.
[3]譚冠暉,李福琉.新型學徒制學員管理模式的實證研究[J].職業,2019(3).
(作者單位:廣西輕工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