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德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在全國中小學日益普及,網絡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也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發揮傳統班級管理特色的同時,需要借助網絡功能的新特點,優勢互補,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不斷探討網絡時代班級管理的新方法。本人筆者就個人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有效發揮網絡積極作用談點個人淺見。
【關鍵詞】網絡 班級管理 有效應用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在全國中小學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庭都接入了互聯網。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為8.2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在上網人群的占比達98.6%。截至2018年12月,在我國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占比達25.4%,10-1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17.5%。
如今,網絡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也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既然網絡的普及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社會大勢.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因勢利導,發揮網絡發展所帶來的積極效應,盡量避免網絡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在發揮傳統班級管理特色的同時,需要借助網絡功能的新特點,優勢互補,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不斷探討網絡時代班級管理的新方法。下面筆者就個人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有效發揮網絡積極作用談點個人淺見。
一、利用互聯網密切生生、師生、家校溝通
目前,在農村學校教學與管理中,已廣泛采用建立QQ群、微信群、電子信箱等進行交流工作,突破了班級管理工作的時空界限,暢通了生生、師生、家校溝通渠道,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及學校與家長之間實現更快捷的溝通,可使學生之間更便捷、更自由的進行單線或是多人交流;也可使教師快速、便捷地發布如家庭作業、活動安排、重點講解等內容。家長也可參與并就相關事宜進行溝通,實現了教師與家長、師生間的良性便捷溝通。尤其對于農村的留守兒童,孩子可以通過網絡與在外地的父母進行視頻交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情感建設;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絡與班主任、科任老師進行交流,關注學生成長。在班級管理中,教師需要征求學生意見,也可通過網絡進行,由于網絡避免了面對面的交流時學生的緊張和語言能力的受限,學生可以大膽的各抒己見,更有利于學生思想的表達,教師會更容易傾聽到學生的心聲,推進班級管理。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網絡觀,幫助學生認識更真實的自己,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
二、利用互聯網豐富班級管理活動
網絡作為一個開放式、互通式的溝通交流平臺,為班級管理和師生溝通創建了一個方便、直觀的溝通渠道,在這里,學生可上傳自己的作品或對某問題的看法,教師和其他學生也可就此點贊或是展開交流和討論,或通過班級主頁發表看法。除此之外,筆者在班級管理實踐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有相冊和投票功能。在班級群相冊中,筆者在相冊下建立了優秀作業展示及個人風采展示等分類相冊,將在平時學習或是班級活動中學生的優秀作業、書法繪畫作品拍成照片上傳到優秀作業展示,將在班級或是學校活動中表現積極且優秀的學生照片上傳至個人風采展示,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和各種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也為學生保存了青春奮斗的風采。而班級群的投票功能,則主要應用于班干部隊伍的競選和班級“評優選賢”,學生在匿名情況下充分表達個人意愿,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民主意識。
三、互聯網為班級文化建設提供新載體,豐富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多種形式
在傳統的升旗儀式、主題班會、墻報、黑板報等宣傳方式推動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上,互聯網為班級文化建設提供了新載體,可以通過班級QQ群、班級網頁、班級微信公眾號、班級博客等新形式,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班級學生作品和師生風采,凝聚班級文化,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班風、學風。
網絡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縮短時空的差距,拉進生生、師生、家校之間的距離,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班級建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成才,展現每一位學生的創新創意,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空間,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快樂體驗”。網絡的介入,為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和實效提供了新的契機,值得我們在班級管理的實踐中不斷地去探索。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隨著網絡的普及產生的一些新問題。如過度沉迷電腦、手機產品對學生健康、視力等的傷害;沉迷網絡占用學生學習精力和時間,影響學生學習成績;暴力游戲和網絡色情的泛濫,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一些學生在網絡上“自由”沒有底線,發表言論粗話連篇,肆意對他人進行誹謗和人身攻擊,喪失了個人的道德底線,充分展現了個人內心丑陋的一面……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的兩面性,既要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豐富班級管理模式,助力學生成長,又要限制網絡的消極作用,把網絡這個“老虎”關在籠子里,引導并監管學生合理、節制使用網絡,做到趨利避害,融網絡因素于班級管理,不斷探索新的班級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9.
[2]全靜.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班級管理策略探析[J].寧夏教育,2019(02).
【本文是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網絡時代農村學校班級管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BY[2018]G493。】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郭城農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