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萍
摘? 要:初中道德法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有理有據,要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模式,讓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更為高效。本文將從初中道德法治教學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和教學生活化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1-0061-0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它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從實際出發,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安排才有意義。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現狀分析來看,大部分教師課程設計不完整,教學課件和教學環節設計不合理,不符合高效課堂的發展教育理念。
1.現階段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部分教師教育理念落后,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地位不明確,將成績視為評判學生的第一標準。教師在課堂中對于學生的臨堂反應不在乎忽略學生的質疑與意見。在素質教育的當下,新課程標準規定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師本末倒置,教師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與主體地位,學生以旁觀者的角度參與課堂。這明顯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課堂教學過程進展緩慢,實際效果無法達到教學期望值。
師生關系緊張是另一個阻礙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因素,并非所有的學生性格都活潑開朗,部分學生因為家庭或者其他的原因不善于言談,無法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教師與這部分學生不容易達成一致經常會出現小的摩擦,久而久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教師無法理解學生的真正想法,學生不敢向教師表達傳遞自己的思想,嚴重阻礙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發展。教師與學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學生是教師執行教育的先驅者。新的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投入使用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的默契配合,否則一切都沒有實際意義。
2.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策略
(1)轉變教育理念,革新教學模式
原有的僵化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正常發展需要,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由原來的成績為先到現在的以人為本。成績不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過程與結果并重,而不是單純的結果論。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立的思想意識,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教師滿足了學生的需求,那么學生會對教師的指令做出正反饋的舉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之前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精心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例如,教師通過課后作業判斷出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有偏差,那么在接下來的課程安排中應該適當地留出一些時間給學生講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定義以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意義。
(2)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未來的世界屬于一個個的團隊而不是個人,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落幕,縱觀近幾年科研成果的誕生,沒有一個項目是個人獨立完成的,無論項目的負責人是誰,都不可忽視其背后團隊的力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再是單打獨斗的個體而是以團隊一份子的形式存在,學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掌握技能以及如何完美的融入一個團隊。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未雨綢繆,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將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之間差距較小。在進行某個話題討論之前,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后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人代表隊伍發言,每個小組對于其他小組的發言進行評議打分,最終小組分數最高者獲勝。這樣以游戲競爭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大幅度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在團隊合作中每個學生都有成為核心的可能,隨著話題的改變以及難度的變化,每個人的特點和思想都可以完全發揮。另外以小組間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探究活動,提升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明白團隊即個人。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培養目標,更是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核心,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步伐讓學生在將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3.教學生活化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無論是課堂上的實際教學活動還是理論層面的教學研究都離不開實際,都需要實際數據的支撐。部分教師只擅長紙上談兵,課程設計確實很出色,但是實際執行效果卻大打折扣。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教學生活化,話題平民化,道德與法治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更是普通百姓的關注焦點,初中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幾乎為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型,真實塑造其各方面觀念的黃金時期。教師要把握機會,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微笑面對生活是一種態度,更是人生的哲學智慧。
教師要根據教材進行課程設計但是也要脫離教材的束縛,盡管經過多次的修訂與矯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已經趨近于完善,但是書中還是有些理論或者現象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為遙遠。例如,我國對于邪教的態度,以及邪教對于社會造成的危害,大部分學生對于邪教這一個概念不是很熟悉,也沒有接觸過,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部分內容介紹與講解時要注意進行適當的改動,讓課程設計更加形象豐滿。
參考文獻
[1]徐英男.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28
[2]沈捷.探究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名師在線,2018(3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