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彩云
摘? 要: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小學語文新教材中選編了大量的經典古詩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多種策略,包括引導學生有效誦讀、領略描寫意境、領悟情感等等,讓小學生真正愛上古詩詞、學好古詩詞。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應用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1-0128-01
古詩詞意境美,語言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而有的教師把教學古詩詞固定為一個框架格式:熟讀古詩詞;理解詩詞內容;體會詩詞情感并背誦,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要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應該在誦讀上下功夫。
1.引導學生用心誦讀古詩詞
教學古詩詞時,教師應注重的一個環節是誦讀。學生在誦讀古詩詞過程中應把握其韻律、韻味。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習古詩詞最佳方式是吟誦,要把握古詩詞的整體性,要讀出古詩的韻律、節奏,這是學習古詩最基本的要求。古詩詞誦讀要講究方法,不同與簡單、重復地吟誦古詩詞,而是學生在反復吟誦過程中自己進入到那高遠、唯美的意境中,誦讀出詩詞中蘊含的哲理及詩人的情感,學生只有與詩詞中描繪的意境及詩人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的溝通,才能擁有自己對古詩獨特的見解與感受。
學生誦讀古詩時應采取多種方式:齊讀、自讀、配樂讀;創設與內容有關的情境引導學生讀;學生跟讀;教師范讀學生想象等,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誦讀領悟詩中表達的情感。教學三年級上冊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時,教師采用的誦讀環節:讓學生把《夜書所見》讀三遍,注意“蕭”“挑”等的讀音,要求字音讀正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節奏、停頓;學生讀完后,教師檢查重點字的讀音后,教師與學生一起讀;隨后教師讀,學生跟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來;接著讓幾個學生有感情地吟誦古詩,教師進行點評;教師提問讀了這首古詩有什么印象與感悟,學生回答(兒童捉蟋蟀,反襯游子出孤單、寂寞、凄涼);讓學生以這種情感為基調吟誦這首詩,學生齊讀;接著讓學生默讀故事,根據插圖、注解,試著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層層深入,從最簡單的字的音讀開始,直至能讀出情感、韻律,吟誦出此首詩的“味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能理解這首詩的內容與情感。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認真聽讀,師生互讀,學生朗讀完及時評價,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能力,對學生語感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
2.引導學生直觀詩詞描寫的意境
有的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以理解古詩詞內容為教學重點,而有的教師則認為應以古詩詞中呈現的意境為教學重點,筆者認為應以意境為側重點。因此,在教學古詩詞時,應引導學生理解根據詩詞所寫的景象共同營造的一種意境。學生只有弄清楚詩詞中的景象及意境,才能真正領悟詩詞的內涵及情感。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應把其中的景象呈現出來,并不斷地疊加與重復出現這些意象,為形成意境做鋪墊。學生融人意境后,可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與其展開對話。
杜甫的《絕句》,這首詩描寫的景色非常多二十八個字包含的景象有:“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西嶺”“千秋雪”“萬里船”。前兩句用“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詩人置身草堂,視野開闊,寫出草堂的春色,隨著視線轉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全詩著色鮮麗,動靜結合,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教師在用意象營造意境時,圍繞詩人所見所聞,把詩中的意象整合疊加,詩人在這歡快明亮的春景中流露出失落之意,學生在吟誦之余,明了詩中表達的意境。
3.引導學生深入領悟古詩詞的情感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的不僅僅是古詩詞的內容,也不僅僅是“意象”,而要深入理解詩詞中的所表達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所以在理解古詩詞時,要透過詩詞來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境遇及當時的社會狀況。這其中包含詩人的情感、心理等,是需要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要體會到的。語文教學不能脫離開的情感,這是文章的靈魂。詩詞中承載著詩人強烈的情感,因此,教學古詩詞,并非只是解釋、講解,需要學生與詩人進行心靈的交流與文本對話,領悟詩詞中那濃濃的情感。引導學生融入古詩詞中營造的意境中,去回味其承載的情感與思想。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詩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中的情感:
師:通過讀《宿建德江》,學生問孟浩然什么?
生:詩人去哪里?有什么愁心的事……引導學生讀《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體會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師:除了詩人有思念故鄉、親人之愁還有何愁苦?
生:仕途失意,理想幻滅,人生坎坷等。教師引導學生讀《自洛之越》領悟詩人的千愁萬緒之情感。教師問學生:如何排解著愁思之苦呢?
生:江清月近人。
師:詩人的新愁得到慰籍。
引發學生對孟浩然內心深處的提問。教師出示的《詩經·王風·君子于役》、《自洛之越》有利于理解詩人當時的愁苦心情。在反復追問中,直擊詩人的內心深處,讓學生深入體會詩人愁苦心情,還有孤月和他是那么親近,詩人寂寞、愁苦之心得到慰籍。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只有深入作者的心靈深處,才能領悟詩詞中表達的情感。
參考文獻
[1]胡睿華.“雙板融合”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02):42-44
[2]朱雯.轉換,讓古詩詞教學更具魅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8(01):57
[3]尤嘉.感知理解體驗—淺談提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J].新教師,2017(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