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衛國
摘 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自主課堂是化學教學中必不可缺的教學模式。從明確教學計劃、堅持學生主體、開展自主探究和踐行合作學習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自主課堂;化學教學;核心素養
在傳統的化學課程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只關注基礎知識的講授,缺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意識,這對學生的學習不利。化學教育需要將學生與課程知識的距離拉近,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
一、明確教學計劃
良好的教學計劃是課堂效果的最佳助力。因此,在化學課程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教學計劃,對課程的知識點加以分析,選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執教,這樣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產生認同感,進而產生學習欲望。
所有的化學教師需要以新課程的改革要求為依據,對化學教學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和規劃,這樣才能為課程教學指明方向。但是現階段的一些教師只是改變了課程教學的流程,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接受水平,也忽略了課堂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導致教學計劃名不副實。
為了改善這些情況,教師應當多方面考慮教學計劃的制訂,把學生因素作為主要因素,明確課堂的重心,多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
二、堅持學生主體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作為主要課題。因此,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也是重中之重,教師應該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以實現效率的提升。
比如,實施學生代替教師講課的形式進行教學。這種形式一方面可以推動學生進行預習、準備工作,做到課前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變相地增強了學生的表現欲,這種表現欲的實現能夠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學習課程的欲望也會加強。此外,把課堂交給學生,這也是鍛煉學生、培養學生的最佳平臺。學生在臺上講的時候,教師應該適時適當地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補充遺漏的知識點,解決臺下學生的疑難,確保課堂有序進行。
教學模式的改良和創新是教師提升教學活力的關鍵,采取符合教學計劃、貼近學生學習心態的教學方法,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開展自主探究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自主課堂的構建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
例如,在講授“溶液”這一課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溶液的性質和特點。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后,教師可以把相應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發地展開思考和討論,主動把握課堂,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又如,在講授“質量守恒定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學生進入實驗室,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實驗藥品進行實驗,并引導學生將實驗后的物質和數據進行比對。學生就會發現,在實驗的化學反應發生前后,總物質的重量沒有發生變化,從而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定義。最好的教學是實踐,化學教學中這一點是尤其如此,學生通過各種實驗對物質和元素加深了解,這種切實的體驗遠比傳統教學的灌輸式方法更有效果,更能從直觀具體的層面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自主學習并不是一個新穎的概念,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一概念與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非常契合。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強化,養成自主探究能力。
四、踐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方式之一,能夠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化學知識積累不足,學習方法較少,在化學學習中一旦遇到疑難問題,就會影響學習進度,這對化學的學習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促進合作學習,推動學生主動與同學一起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思維。
例如,教師在講解“酸的化學性質”這一課時,先向學生介紹酸的化學性質,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適當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如:“通過課程學習,同學們覺得酸還有哪些性質?”為了幫助學生得出有益的結論,可以根據學生個性劃分小組,給出時間讓各小組展開討論,最后由小組代表上臺介紹他們的討論成果。這樣學生就能將小組代表的發言進行綜合分析,不僅在合作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也對酸的性質有了全面而準確的掌握。化學課程的學習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當合理采納,為學生的化學學習鋪平道路。
五、結語
自主課堂的構建,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表現。教師借助自主探究問題和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做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盡心竭力地探索創新自主課堂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文杰.發展學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12):33-34.
[2]陳飛.關于如何提高中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微探[J].中外企業家,2020(8):206.
[3]張曉麗.聚焦初中化學課堂的自主學習[J].教學參考,2017(6):8.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