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梓燕
摘 要:小學四年級是語文教育中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教學階段,課程預習作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足以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基于此,以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現存問題作為研究突破點,繼而從不同角度進行有效預習策略探討,旨在提高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與自主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預習方法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結合課程預習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其在四年級階段,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基本了解,但未深入進行學習,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通過預習了解課程基礎內容,能夠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
一、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現存問題
葉圣陶先生曾說:“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由此可見預習環節對于語文學習尤為重要,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其學習興趣與自主性的重要時期[1]。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尤其在信息化背景下,技術的更新迭代帶領各行各業呈現出積極創新的趨勢,對新一代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環境下,學生的學業壓力逐漸增加,逐漸將課前預習時間縮減,造成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現階段小學四年級語文學習現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脫離教學目標與內容,語文預習任務的主要目標在于提前了解所學知識點,便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但在教師設置預習任務時,通常表現為“圍繞某課進行預習”,單純地布置預習作業卻未明確預習內容與目標,導致學生逐漸形成了預習作業為“標自然段、劃生詞、讀課文”的固性思維,在長此以往的機械化預習中逐漸喪失其作用;(2)缺乏新穎的預習方法,在新教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逐漸深化,但未針對語文預習進行指導,這就導致傳統預習方法無法引起學生興趣,進而使預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預習方法在小學四年級語文中的創新策略探討
(一)緊密結合教學目標
在小學四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受到學習能力的限制無法在預習環節中把握重點,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目標進行總體設計。在語文教材中分為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精讀課文要求重點學習,其核心為“教”,而略讀課文則為拓展閱讀,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獨立閱讀,其核心為“放”[2]。教師設置預習任務應以精讀文章為主,并結合教學目標進行引導,以實際教學課文為例,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一單元《觀潮》一課主要講述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奇壯麗景象,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敬畏之情,教師進行《觀潮》預習任務設計時,需緊密結合學習目標進行設計,如將預習方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齊頭并進、若隱若現、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掌握,第二階段為借助工具書了解課文整體思想,并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三個時期進行劃分并總結特點,第三階段為資料查閱與補充,引導學生自主積累與收集知識,拓展自身視野與知識面,實現小學四年級語文的深入預習,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
(二)創新預習教學方法
預習方法可結合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思維導圖教學法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受到廣泛推崇,尤其在小學教學階段,色彩豐富、圖案多樣的思維導圖更易引起學生興趣,在預習任務設計時借助思維導圖形式可引導學生完成預習內容分類,并提高其動手繪制能力,促進其注意力集中。以實際教學課文為例,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爬山虎的腳》一課,要求學生了解爬山虎攀爬方式,學習作者細心、連續觀察的方法,激發學生對于周圍事物的興趣,在這一課的預習設計中,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預習,首先以“爬山虎”為主體進行相關資料查詢,并結合資料進行思維導圖延伸,拓展學生關于爬山虎的認知,其次以課文“表現手法”為主體繪制思維導圖,將其分為“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說明方法”等,以此促進學生系統地學習課文,最后完成課文預習后,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圍繞課文進行思維導圖繪制,以不受拘束的方式發散學生思維,繼而完成整體課文預習。
(三)根據內容靈活預習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材從不同角度進行選取,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主要帶領學生領略祖國自然風光;第二單元促進學生形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認知思維;第三單元圍繞“觀察與發現”進行學習,旨在引導學生形成“只要善于觀察則會有所發現”的生活習慣;第四單元則是神話故事的學習等,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材內容按照單元形式進行劃分,并各具特色。例如第四單元《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等文章的學習,其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與故事性,可采取情景模擬、故事演講等方式作為預習結果評測,而預習內容則是故事情景排練與演習,通過趣味性預習方式可有效結合課文特點進行學習,不僅可激發學生的預習主動性,還可促進學生間的良好互動,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繼而提高預習質量與效率,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預習方法是否有效能夠切實影響學生語文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對課文進行初步了解,并結合預習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課程預習存在的各類問題導致其效果不明顯,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理念指導下,創新性的預習策略研究成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嚴敏.“磨刀不誤砍柴工”: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環節的設計與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9):54,170.
[2]倪蘇昱.靈動課堂 預習先行:初探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