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波 高會慧
摘 要:數學知識貫穿整個學習生涯,而小學是打下良好基礎的階段。這個時期不僅要學習數學的基礎性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而且還要通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建立起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用性及趣味性,幫助學生更有效果地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外獲得創新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未來的發展更好。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養對策
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正處在如火如荼階段,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年,教學手段和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為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開了廣闊的局面。學生數學知識的傳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還是發生在課堂教學階段,這就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同步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生。
一、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1.可以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小學階段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更加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體育也算在成績之內的今天,學生的全方位、立體化發展趨勢已不可避免。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能夠讓學生開拓思維,提高創造力與想象力,為數學乃至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可以推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個性,在創新中發掘自我潛力與感興趣的方面,對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意義。當今社會是一個兼容并包的社會,更喜歡有個性、有創新、有自己獨特想法的人才。在小學階段,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用自己擅長或適合自己思維的方式解答各類問題,尤為重要。學生的探索過程就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也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千篇一律不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新能力十分重要且必要。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1.增加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對于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獨特的優勢。小學生注意力往往很難集中在40分鐘的教學時間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增加實踐活動,往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讓學生分組進行動手操作,要求學生自己思考使用何種工具或者器材能夠測量出某一圓形物品的周長。有的學生可能用軟尺直接測量,有的學生用白紙包圍一圈畫線,然后用直尺測量。這就是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在使用工具上也有所不同。教師可以不斷地引導學生,用最簡便的方法達到最佳的效果。這種動手的實踐活動,會讓學生在自我思考的過程中,突破傳統思維或固定思維的束縛,讓學生發散出更多創新思維,能夠幫助學生自我成長。
2.設置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放性問題的設置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學生未來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都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這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多方面探索不同的路徑以及所引導出的不同結果。因此教師在課程問題設置以及課后作業的留置方面,也不能再尋求唯一的正確答案。在學習元、角、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面額的紙幣,如,有些學生得到的是2張1元的紙幣,有些學生得到的是1張1元和兩個5角的硬幣,有些學生得到的是4個5角的硬幣,老師設置情景需要用1元5角兌換相應的物品。有兩張1元紙幣的學生需要通過兌換才能夠換相等價格的物品,學生之間根據需要自行兌換錢幣,以完成老師的要求,這一思考過程就是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
3.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故步自封,而是應該與時俱進,培養與現代化教學理念相適應的教學能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建設。如果教師堅持傳統方式,不僅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汲取營養,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素養。如,可以通過各類教學網站,充實數學知識,更新教學軟件,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向各地區的優秀教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十分必要,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非常重要。筆者試舉一二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復雜又艱巨的工作,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助力學生日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達財.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3):126.
[2]拜興悟.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130-131.
[3]唐麗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意識培養[J].電子制作,201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