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摘 要:本文就創設開放式的美工環境,開放式的美工區域,運用開放式的學習方式,實施開放式的評價對有利于幼兒愉悅地進行美術想象創造進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我們注重幼兒的自主學習,鼓勵幼兒與教師對話、與同伴對話、與材料和環境對話,體驗制作過程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關鍵詞:開放式;美工活動;自主;創造;體驗
《指南》在藝術領域前言部分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有別于成人。”教了了太多形象的幼兒,當老師要求他們畫意愿畫時的表現力就會受限,他們的表現僅僅局限在將已經學過的形象進行組合。這就是幼兒天生愛畫畫,而且會畫任何想畫的東西,而被教過以后,卻經常說“我不會畫”的道理。在美工活動中如果忽視創作過程的體驗,片面強調作品的效果就會壓抑幼兒的主動性,從而阻礙了想象力的發揮、創造的天性。
一、影響美工活動開放性的主要因素
1.幼兒自主精神的缺失
傳統的美工教學經常是以幼兒掌握美術技能為目標的模仿性學習,注重臨摹訓練,例如:在傳統的美術活動畫熊貓,就是教師畫好熊貓的樣子及特定的背景,讓幼兒來學畫,誰畫的和老師畫得最像,誰就是能干的;畫得不像的幼兒被視為不能干;畫得比老師多的被視為多此一舉等。活動中幼兒的繪畫完全是在沒有經驗的基礎上機械的模仿,把幼兒視為被動的學習者。忽視創作過程的體驗,片面強調作品的效果。壓抑了幼兒的主動性,從而阻礙了幼兒創造的天性。
2.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席
在課改初期我們很多教師片面的理解“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使美工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分強調自由的美術活動,只注重幼兒個性自由的發揮,片面強調個人情緒、情感的抒發,而忽視教師的引導,使美工活動誤入自流狀態。例如:在區域活動是教師只告訴幼兒下面是區域活動的時間,你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做喜歡的東西吧!”同時在區域中投放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看似尊重幼兒的個性,讓幼兒自由操作,在一旁只做觀察記錄,不做任何指導、幫助。由于幼兒缺乏對事物的認識,又沒有一定的表現技能作基礎,豐富的想象難以用美術的語言進行表達,使幼兒逐步失去美工活動的興趣。
二、實現幼兒美工活動開放性的指導策略
1.空間的開放:創設幼兒自主靈活開展美工活動的環境
構建開放性的美工活動時空,努力創設適合自主學習、交流的美工活動環境:在美工區,即有繪畫、泥工、紙工、綜合制作的必備材料,又有各種輔助材料。所有的工具都擺放在活動柜上,幼兒可以按需要隨意拿取。柜上有許多統一的筐,各種材料分門別類地擺放在筐中,使幼兒一目了然。擺放美工材料的柜子將美工區巧妙的分為三塊:泥工角、手工角、繪畫角,足夠的空間是美工活動的保障。
在美工活動中幼兒沒有固定的座位,自由選擇。鼓勵幼兒自己決定在哪兒活動,和誰一起活動,用什么材料活動。但活動區讓幼兒自由活動,并不意味著不要規則,相反,我們一開始就幫助幼兒建立活動規則,并促使幼兒自覺遵守規則。因此,在美工區一是利用環境來暗示規則。如:將各種操作材料一筐一筐有序地擺放在柜子上,告訴幼兒不同的材料要分類擺放,不能隨意亂放。二是鼓勵幼兒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自己制訂活動規則。有了這些自訂的規則后,孩子們每次活動時都會自覺地去遵守。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除了專心于自己的美工活動外,還可以是欣賞別人的作品、和同伴交流。在輕松自如的氛圍中學會選擇、敢于選擇,培養自我意識,享受個性的自由快樂。
2.材料的開放:提供幼兒自由想象與創造的機會
提供自由開放的工具和材料,努力創設激發幼兒的自由想象和創造的機會:活動材料是區域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區域活動的材料如果缺乏經常的變化,材料單一不豐富,就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引發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從而阻礙了區域活動的深入開展。因此,教師應善于根據教育意圖提供符合本班幼兒需求的材料,同時還要注意讓材料更具有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例如:在《超級大變身》活動中,我在美工區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服飾的半成品,還有各種廢舊的報紙、廣告紙、一次性塑料雨披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用不同的材料。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選擇服飾圖進行編織;能力一般的孩子可以選擇平面服飾圖進行圖案設計;能力強的孩子可以自己設計制作服飾。
3.開放的引導:讓幼兒擁有自主探索與創新的空間
實施開放性的美工活動指導,努力為幼兒的創造插上基礎技能的翅膀:在活動中,我與幼兒建立了友好平等的關系,以平等的身份采取建議、評價等方式影響帶動幼兒的活動。在剪紙、折紙和裝飾的活動中,當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自我學習后,我們把作品的制作過程用分步定格的方法展示出來。一改以往教師一步步示范,幼兒跟著學的方法,而是讓幼兒邊觀察邊對比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糾正。當幼兒在多次的探索中,嘗試失敗和成功的經驗。在此過程中我們能清楚地發現其難易程度所在,教師也可以根據材料的難易程度,從而合理的調整材料,適時的介入活動,給予引導性的幫助。在這樣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幼兒既有探索體驗的機會,又不致于因嘗試失敗而喪失信心。例:在手工角,我用色彩鮮艷的彩紙折了一件衣服,并將其展示在墻上。在衣服的左邊是制作衣服的步驟圖。孩子見了就會相互交流,還會主動找來紙,一邊看步驟圖,一邊折了起來。在步驟圖運用中我們把握了兩個原則:(1)步驟不宜太多,以簡單為好,方便幼兒觀察。(2)符號的出現一次不宜太多,重在參與。
4.評價開放:為幼兒提供表現和合作學習的可能。
科學開放的評價方式,進一步為幼兒提供表現和交往學習的機會。評價是一種重要的導向,在美工活動中,作品完成以后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對于美工作品的評價,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保護幼兒的創作激情,鼓勵他們充分表達創作意圖,同時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從成人的眼光來看,幼兒的作品可能沒有幾件是“像樣的”,但那里面有孩子自己的許多想法,這些想法都是我們要了解、愛護、引導和鼓勵的,即使作品“很爛”,達不到我們的要求,但這并不重要,只要他動腦動手創作了,就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
三、效果呈現
1.形成了開放式美工活動教學新模
自主、體驗、創造的開放式美工活動實現了教師與幼兒的有效對話: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注重幼兒的學習過程,以平等、民主、真實、交流為基礎的開放式美工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的平臺。對孩子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學習、理解。
2.從小培育了幼兒自主體驗、創新的品質
孩子與材料的互動,美工材料的提供與幼兒的美工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多種材料使幼兒在解決問題上就會表現出更多的發散思維。讓材料與幼兒互動,碰撞創造的火花。孩子與環境的互動,充分發揮每一處環境的教育資源,讓每一處環境都隱含著教育的意義。讓幼兒在不斷地探索中自主體驗的活動,使開放式美工活動成為孩子創造力、想象力發揮的搖籃,使幼兒能真正的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江蘇教育出版社。
[2].《開放式美術教學》、學前教育網。
[3].《學前幼兒美術教育》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