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 要:本文就許多中職語文教師面臨的“備課煩、上課難”問題,分析了現行語文課程現狀、學生學情現狀,力圖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設計策略。該策略包含教材分析、多媒體教學運用、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情感教育的滲透四方面,對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職教師有所啟發。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教材;提問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其使命的完成絕大部分是依靠著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充滿活力的課堂能讓師生在快樂的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的古老宗旨,生動有效的師生互動和思想交鋒讓課堂真正成為了傳承人類文明的星星火種。相信每一位致力于中職教育的老師,每天矗立在講臺上,面對這群由于中考失利的陰影而多少有些落寞情緒的中職生們,都曾有過“如何上好一堂課”的困惑。筆者現就自己在中職語文課堂上的一線教學經歷,來談談對如何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粗淺認識。
1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1.1 課程現狀
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里,語文以及其他一些課程被列入基礎課的范疇,課時偏少(每周僅4-5課時),關注程度低,學生也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其他專業課程上,語文課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加之受傳統語文教育僵化模式的影響,導致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無效和低效。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注重“教”,而忽視了“學”,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式的引導,其實用性也脫離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學生只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庫”,也只滿足于聽、記、背等環節,忽視了對語文美感的深層體驗。
除此以外,中職學校的語文教材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篇目的選擇不夠嚴謹經典,內容不夠切合學生實際需要。沒有注意結合專業特點區分使用,降低教材的針對性等。
1.2 學生現狀
1.2.1 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中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認識不明確,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是國語不學也會,不學也可以考一個相當不錯的分數??荚嚸}難度不高、所學篇目量少且簡單,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越發缺乏興趣,一度過度自信、敷衍了事。
1.2.2 語文知識結構零亂,基礎較差
中職學生對于基本的文學知識都是“一問三不知”,在拼音、字詞、語法等基礎知識上有很大漏洞。課堂提問回答不出來或者不愿回答,教學缺乏有效互動。布置的作業更是應付了事,有一些學生甚至無法獨立完成一篇記敘文的寫作。
1.2.3 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
當前中職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這一優點,較少關注如何將學生的這一優點強化、突出,因而學生學得疲憊,教師教得辛苦;學生思維呆滯、缺乏學習熱情,教師處境尷尬、苦不堪言。失去了引導學生創新的可能。
2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策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1 教材的職教特色
語文教學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要求對教材的靈活應用。大部分中職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屬于學習的“弱勢群體”,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他們不敢說、不會寫。而在中職生走向社會舞臺及今后的人生發展過程中,口語表達和應用寫作是決定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洽談業務,恰恰需要這樣的職業技能。
改善這一情況,首先可編寫口語表達方面的校本教材,以完善傳統語文教材中口語訓練的缺失。還可以引進誦讀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相關活動,為學生搭建平臺,消除畏懼心理。
應用文的寫作訓練要遵循實用性原則,幫助學生掌握自薦信、求職信、請假條、通知、計劃、總結、合同等常用應用文的寫作。例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如何操作數控車床”“某某試驗的操作過程”等說明文的寫作。這將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
2.2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這一“中介”手段已幾乎在我校在職教師中普遍被運用了。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烘托文學作品的魅力,以激發學生審美情感的參與;選用適合課文情感的音樂作以配音朗讀,使課堂倍添詩情畫意。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鑒賞領域。如在講授古文時配以古典音樂來聽讀、齊讀課文;在執教《說園》時,我既貼出了自己在各個園林的照片,又發動學生制作江南園林的幻燈片介紹,大家踴躍參與、展示效果良好。圖文相得益彰,從而使文學作品獨特的美感效應與鑒賞者獨特的主觀心理感受融會貫通。
2.3 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上,學生們喜歡合作、討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而提問,正是教學適合的一種教學方式。課堂上,有老師的提問,也有學生的提問。倘若教師提出的問題簡潔準確,幽默含蓄而有啟發性,那么學生就樂于思考,樂于回答,有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就不至于在課堂上呈現“一潭死水”。但因為中職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和較低的心理因素,導致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提問學生不會答或者不愿意答,而學生有疑問也不愿意提的尷尬場面。因此,教師要恰當地運用課堂提問,誘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使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設計課堂提問在充分考慮提問的智力價值同時,還應注意以下
幾點:
(1)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當,即問題要適應當今中學生心理、生理發展上的承受能力,既顧及全班同學,又顧及不同層次的學生;既不能過于難,讓他們覺得學習語文絕妙高深,失去學習的信心,也不能過于簡單,致使他們認為不認真學習照樣能取得好成績。因此,問題的提出要注意它的對象性和難易度。
(2)要拋棄“滿堂問”的觀點,不能一堂課隨時都提問。師生不間斷地一問一答,課堂氣氛雖表面上活躍,而實際上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為學生要忙于“回答”問題,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
(3)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創造力是指發現一般人不易發現的新問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運用聯想、想象、比較等方法,來剖析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具有豐富想象和聯系能力的最佳場所,課堂提問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梢赃m時運用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的方式來設計人物命運的最終發展、探討話題作文的可選素材、對某一文學人物的解讀等。
2.4 注重情感教育
中職班的課堂紀律相對普高而言,是比較薄弱的,學生學習風氣不濃,學習環境也不那么好。這就對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精心設計課題的導語到整堂課的語言組織、問題設計、情景布置、板書設計等。還要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面部表情、聲調、手勢甚至是目光都可以調動學生在情感方面的呼應配合。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甚至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主動學語文的勁頭就會自然增加。
除了教師以飽滿情緒生動幽默語言引導學生學習外,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重情感教育,時不時穿插一些他們所感興趣的相關話題,形成興趣點,讓一些即將沉睡的學生精神為之一振。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源泉。”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課堂教學就會出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 總結
教無定法,全面“吃透”學情,積極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苯虝W生如何發現一個問題將比教會他們怎么樣回答一個問題又意義得多。讓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好的中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