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萍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常因其抽象、空洞的特點而不容易理解。然而,新課改不僅使其充滿生機與希望,還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創新與思考的空間。針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若教師在數學教學上一直不做出改變,那么對其必然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作者實踐體會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本文對其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并嘗試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及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的主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轉變傳統課堂不活躍、不積極的氣氛,營造出一個積極、輕松、形式多樣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習興趣;實踐研究
針對傳統教學,新課程不僅要面對更加形勢嚴峻的挑戰,還應采用新的教學思維和理念看待其教學方法。學習屬于個性化行為,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應當建立一個學生表達自我個性的氛圍及場所,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沒有競爭壓力,而是在一種愉悅、自然及輕松的氣氛下展示個性,凸顯和展現生命的活力。在長此以往的教學課堂中,我們不斷加大知識的模仿和記憶的重視程度,而對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卻不大重視,使學生的創造性及主動性受到抑制,進而導致教學沉悶、機械、缺乏生命活力、靈性及童心。對于新課改的挑戰,怎樣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對于人的學習能力來說,“聽”并不能完全會,而需要去“做”,得出真知必須積極思考及動手操作。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應當作為課堂的主角,積極主動地加入課堂,并學會動腦、動口及動手,其中包括獲取新知識、結合并聯系新知識與舊知識、鞏固及應用知識,而不是讓其作為一名“看客”或“聽客”。
傳統數學教學課堂的教師“一言堂”已成為過去,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主動參與、耐心輔導學生,并與學生努力、合作解決問題,這不僅有利于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還釋放了學生的思維及個性,讓學生擔當課堂的主角,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換句話說,在學習過程中,要提高學生主體能力、價值、地位的一種自覺意識,才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然而,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離不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不僅有利于師生往來互動,將知識、思考和見解敞開心扉地分享給彼此,并互相坦誠地交流觀念、情感和理念,還能夠將學生變為課堂的主角,將教師變為課堂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及組織者。
采用“情感”的教學通道,可以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應當多方位地愛護學生,不僅僅是對于學生在生活上的關心和關愛,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適當指導和引導學生,而不可對其有否定的態度,解決學生緊急的需要,了解學生的想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地接納教師,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老師發展成為良師益友。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專題的形式作為新教材的各個章節,在此基礎上,還添設了眾多的活動課,不僅可以啟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增添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增加一些結合教學內容的欄目,如:“做一做”“試一試”“想一想”“讀一讀”等,并增加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潛能,鍛煉學生的能力。
采取“讀一讀”可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數學需要實踐作為基礎,而其又能反過來用于實踐中。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將抽象、空洞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并選取適合的情景,學生的認識可以由淺至深、由外到內、從感性到理性,并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和熱情。在新教材“讀一讀”中,添設了與數學有關的實際問題,不僅能夠增加教材的實用性,還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大其知識面。
采取“做一做”可以使教師引導和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帶來的快樂。長期以來,學生和教師飽受“應試教育”的桎梏,教師在教學上很辛苦,學生在學習上也很吃力,所以學生個性的發展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制約。發揮和利用新教材“做一做”的內容,讓學生采用鐵絲、木條、硬紙等材料做一些簡單、容易的幾何模型,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思維能力,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夠使學生的數學素質有所提高。
采取“想一想”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新教材在內容上應由淺入深、順理成章,使數學知識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趣的、生動的,并具有其直觀性、可接受性以及啟發性;而在編排上應當圖文并茂、排版活潑。所以在新教材中增設“想一想”,不僅有益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啟發。
采取“試一試”提高學生深究知識的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試用新教材時,我們在編排新教材存在一些暫時不可解決的問題和困惑是必然的。依據新課程的要求,并沒有明確每學年的教學難度,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內的例題以及課后的練習題。這本身也很正常,但問題在于新教材并沒有按照難易程度排列習題,有些練習題可能難度過大,甚至超過了章節復習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轉變新課改的模式,使知識集中訓練的傳統教學成為過去,單純的知識輸出已不復存在,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大膽地釋放個性和思維,不斷生成創新和靈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自主學習,使課堂變得積極活躍、生機盎然。
參考文獻:
[1]劉緒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2]趙紅洋.初中數學“教”與“學”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3]李文華.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成才之路,2018 (36).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