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剛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新時代背景的要求之下,學生確實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對于學生的要求是在各個方面,全方面地去提高自己的能力。美術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欣賞水平,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觀察能力等。基于素質教學背景之下,如何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本文將進行細致的探討如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素質教學;小學美術;策略措施
素質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中極其重要和受到關注的部分,尤其是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從小就開始培育綜合素質能力。小學美術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良好的審美水平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進而促使學生不斷地成長。因此,應該重視在素質教學背景下展開小學美術的教學工作。
一、小學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觀念中,對于學科知識成績的關注度更高,而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追求和價值并沒有受到相應的、應有的關注,一味地只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學生在其他藝術方面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并且像美術這樣的學科,在小學階段特別適合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觀察力和想象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發(fā)散。
一個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應該是從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因此,小學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相關的理論實踐文章都不是很多,如何能夠讓教師順利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工作?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們的注意和關注。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措施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比較低,心智也不成熟,學生的價值觀和性格都還處于建立的初級階段,他們對于一切事物的想象都是源于實際生活,而小學生的特點也就是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對于生活中出現(xiàn)的所有事物都會產生探索和模仿的心理。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生對于生活的興趣也會更高,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學生經過自己的思維進行再創(chuàng)作,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師可以先設計一個教學的情境或者課堂主題,利用學生的周圍環(huán)境,尤其是學生熟悉的環(huán)境。比如教室,教師讓學生觀察教室的環(huán)境,讓學生回答教室里有什么東西,都分別在教室的什么地方,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教室的布置在紙上畫出每一個部分的大致分布位置,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每一樣東西的特點,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先為學生進行示范,之后再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方式觀察其他的物體,再根據(jù)每樣物體的特點進行繪畫。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夠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通過長期的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促進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生學習繪畫時,并不是系統(tǒng)性的,且繪畫能力有限,還不具備寫實的能力,因此,更多的是通過臨摹的方式,鍛煉學生對線條和空間的掌握能力,而臨摹的過程,就是學生對現(xiàn)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完成的作品都是帶有強烈的自我的特點,因此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重要目標。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幫助學生通過臨摹作品提高想象力呢?
在教師教學之前,可以先創(chuàng)作一個比較有趣又簡單的作品,但是也應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階段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式。較高年級的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可以選擇相對較難,有故事情節(jié)的場景,比如根據(jù)學生經歷過的事情,運動會、升旗儀式等等,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臨摹的興趣,也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學生的繪畫能力也大致能夠接受比較密集的線條組合,在臨摹的過程中,教師隨堂進行指導,讓學生對線條進行隨意的組合,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而針對比較低年級的學生,選擇一些簡單的直線條或者簡單的圖形進行簡單的組合,最近流行的一些數(shù)字畫,學生根據(jù)這樣的方式,開拓對繪畫的想象,突破對繪畫的固定思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畫進行上色,提供給學生參考的畫最好不要上色,然后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涂色,會創(chuàng)造出很多有意思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繪畫的魅力,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激情。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盡管教師對于小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實際操作,但還是應該讓學生學習相關的一些專業(yè)知識,但是專業(yè)的理論化對學生而言,還是會比較難理解,也比較枯燥。教師就應該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通過一些動畫視頻的方式,講解枯燥的理論知識,不僅有效地讓學生們學習到專業(yè)的知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除了理論知識以外,教師也應該適時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圖片展示相關的圖畫的方式,讓學生親眼所見理論在繪畫實際中的體現(xiàn),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通過展示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圖畫,并且對作品的背景進行一定的講解,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有關作者生平的介紹,以及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故事等等,這樣的方式都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對理論知識也有深入的理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知識儲備,還可以促使學生對美術進行自我探索,美術的世界是多樣化的,每個人對于美術的理解也不一樣,這是基于一個人的知識能力以及審美理解能力才能夠進行分析的。學生能夠明白實際的理論的含義,就能夠將其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三、結語
小學美術需要結合素質教育進行,這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必然要求。教師應該在學生小學時期進行素質化的美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美術教育,從內化上激發(fā)學生對審美的追求,不僅只是作用在小學美術這一學科上,對于學生的終身教育都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甘仁君.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思考[J].新課程,2017(12).
[2]李文華.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