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市場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同業競爭異常激烈,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不同行業之間的跨界合作成為可能,企業經營模式變得復雜且多變。但是,中國制造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速度大大滯后于經濟環境變化和經濟增長的速度。傳統核算型會計,已無法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反而成了企業快速成長的阻礙。基于此,文章對當前制造企業業財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據此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制造企業更好地生存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制造企業;業財融合;對策建議
一、業財融合概述
2014年10月27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和業務活動,在企業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2016年6月22日,財政部發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進一步作出明確,“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應該遵循融合性原則。管理會計應嵌入到企業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通常而言,財務和業務活動的深度融合被簡稱為業財融合,具體是指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通過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實現業務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數據的及時共享,基于共同價值目標作出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的管理活動,保證企業價值創造過程的實現。
二、業財融合對于制造企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通過加強業財融合,可以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業務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對于建立高效的業務團隊,有效開拓和維護市場,控制市場風險,保證生產經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全面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財務管理除了遵章守法外,服務市場也是必不可少,目前多數財務部門相對封閉,對企業業務情況缺乏足夠了解,只有業財深度融合才有助于財務部門更深入透徹理解企業的業務。企業經營中各環節的業務數據和信息才能及時、準確反映到財務部門,形成信息資源平臺共享,使企業資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
(二)有利于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和市場環境的不斷復雜化,企業面臨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多,業務處于公司最前線,風險點通常較多。通過業財融合,財務部門可以運用管理會計知識,為業務部門提供各種數據分析、給業務部門提供參考指導意見,幫助業務部門更好地評估內控缺陷,有效推動風險漏洞整改,實行動態監控,使企業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三)有利于提升企業價值
經營活動的終極目標是不斷擴大和提升企業價值,所以財務管理也要圍繞價值管理展開。通過業財融合,財務廣泛深入參與到公司經營活動全過程,通過挖掘、整理、分析各種有效的財務信息,反映和揭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可以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分析報告和管理建議,提升企業經營活動價值。
三、當前制造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水平較低、財務人員綜合能力不足
雖然業財融合的最終目的是為管理層、業務決策層提供更多決策支持。但因中國制造企業內部環境,包括組織架構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部分企業中往往管理層或業務人員無法提出對于財務會計信息,尤其是管理會計信息的明確要求,面對各種繁雜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財務部門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采集、挖掘、篩選和分析,更難于達到用于決策的價值要求。
除此之外,當前企業財務人員因自身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無法站在管理層的角度思考問題,很難準確把握住管理層或者業務決策人員的決策點。財務人員不能承擔起公司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責任,難以在重要業務事項上為管理層分憂,無法在系統性的管理改善項目上起到驅動作用。長此以往,財務部門在企業中的影響力會逐漸降低,在企業管理活動中話語權和主導權減少,財務工作難以得到企業領導層支持,這也是業財融合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障礙。
(二)對業財融合缺乏正確認識,各部門難以達成共識
企業財務更多關注最終業績,希望成本投入可以立即帶來回報,更多關注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關注流程控制,強調財務在流程管理中的驅動作用,希望用“會計專業”知識解決業務問題。而業務人員更多關注業務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可能會想辦法突破各種控制,以更靈活的方式應對市場變化,然而這往往是財務人員難以容忍的。由于業務和財務關注點不同,目標不一致,雖然財務在業財融合上有比較高的積極主動性,但往往“孤掌難鳴”,在有的企業里還可能會有“越權”之嫌,業務人員甚至會對業財融合產生抵觸情緒,對業財融合無法達成共識。
(三)財務信息化程度不高制約了業財融合的發展
前已述及,業財融合本身是指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通過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實現業務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數據的及時共享,基于共同價值目標作出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的管理活動。《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也要求企業應將管理會計信息化需求納入信息系統規劃中,通過信息系統整合,改造或新建等途徑,及時、高效地提供和企業管理相關的信息。但目前中國制造企業中,財務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現有會計核算系統集成度不夠,業財數據口徑不一致,業財部門之間極易形成“信息孤島”。業務和財務不能在同一個平臺上互通,財務部門為業務部門提供的財務信息真實性欠佳,難以贏得業務部門的信任。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是業務和財務融合一體的媒介,然而在大多數制造企業中,既精通會計知識,又懂電子信息技術,并且能將會計知識和電子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的雙料財務人才極其缺乏,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是財務職能改進的障礙之一。
四、加強企業業財融合的對策和建議
(一)培育制造企業業財融合文化、組建專業管理團隊
制造業企業管理層應該以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兩項政策的出臺為契機,根據自身企業環境特點,組織建立健全管理會計組織體系。從組織架構上搭建專業的業財團隊,團隊成員由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以及營運人員構成,或者企業指派財務人員駐入到業務部門,加強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相互協作,準確理解對方需求,打破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信息壁壘,財務方能為業務提供有針對性的、全面的財務信息數據,為業務決策做支撐。
(二)加強財務部門品牌建設,提升財務軟實力
加強業財融合,往往財務人員和企業管理層比業務人員需求更為急迫。針對目前財務在企業中普遍地位不高,“話語權”少等現狀,財務人員要想辦法重塑管理層和業務人員眼中的財務,提升財務在企業中的地位。主動了解管理層和業務人員需求的過程其是就是財務人員自我營銷的過程。
首先,要理解客戶需求,維持好客戶界面,財務的內部客戶就是管理層和業務決策者,財務只有理解了決策者的訴求、期望,才能做好財務服務。
其次,要擅長溝通,但這恰恰是財務人員的短板。有研究表明一件事情的成功70%在于溝通,30%在于做事本身,由此可見溝通在業務辦理過程中的重要性。
最后,要善于把握客戶心理,具有較強責任感與抗壓能力,以及人際關系敏感性,能在進退之間做平衡。另外在與管理者和業務部門的溝通中,財務人員切勿以財務專業人士自居,以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為傲,而應該學習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將財務管理知識傳遞給大家。
(三)理解外部期望,縮少認知差異
為避免因目標不一致導致業財認知差異,引發業財沖突,業務和財務均需明確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共同目標是為企業創造價值。財務建立內控制度不能為合規而合規,不能把合規目標放在首位而忘了終極目標,僵化地履行制度。合規和制度本質是要降低企業風險,提高運行效率和效果,為企業創造價值;更不能一旦制度和流程定型后,執行者不考慮具體業務變化而一成不變僵化執行。財務部門要時刻注意從終極目標的角度來審視制度和流程,不應該僅是控制型財務,而應該力爭成為價值創造型財務,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多為業務部門的決策提供支持,通過財務數據分析,發現企業制度、流程和管理中的問題,指導業務部門做得更好。通過對標競爭者財務或業務數據,取長補短或揚長避短。
此外,財務部門也要有意識培養業務人員的財務思維和知識,讓其明白財務管理不僅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涉及整個公司所有部門、人員的共同職責。
(四)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
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是制造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突破口,應該作為“一把手”工程來實施。企業可采用“頂層設計+財務部門牽頭+業務部門配合”的模式來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
第一、企業領導者必須高度重視財務信息化建設,為項目建設提供預算資源及骨干人員保障,協調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開展工作。
第二、企業應該檢視自身管理基礎,分析自身管理需求,在引進、開發財務管理系統軟件或者聘請管理咨詢公司時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評估可用性和有效性,保證系統軟件能很好落地實施,不可盲目跟風,好高騖遠。
第三、打破傳統流程思維,建立財務一體化流程。確保當業務事件發生時,各業務子系統按照業務規則進行處理的同時,系統可自動生成會計憑證且自動傳輸到財務系統存放在數據庫中,實現財務系統與銷售、供應、生產等系統的高度集成和數據共享。確保業財數據口徑的一致。
第四、我國需加強財務信息化人才供給側改革,高校需加強管理會計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調整管理會計專業科目設置,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為企業輸送更多具有財務信息化才能的優秀人才。
五、結語
面對中國制造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速度滯后于企業成長速度的現狀,加強企業業財融合,是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企業只有順應信息化時代潮流,通過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在業務和財務之間搭建起實時信息溝通平臺,建立切實有效的信息傳導機制,加強業財信息溝通,縮少認知差異,提升業財融合度,才能幫助企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保障企業長遠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永清.中國企業業財融合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7(15).
[2]邢天添.加速推進制造業業財融合的幾點認識[J].中國總會計師,2017(07).
[3]戴慶賢.“業財融合”在傳統制造業中的建設路徑分析[J].會計師,2017(11).
(作者單位:蘇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