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宇
【摘要】數學學科的概念是通過具體的運算反映出其本質,而概念則是知識理解的方式,概念教學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其知識進行理解吸收。同時,概念教學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完成教學目的。在高中數學進行概念教學則是整個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數學老師應重視。以下對概念教學在高中數學的作用做出具體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 概念教學 作用
數學的學習更注重邏輯性,而數學科目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數學在應返璞歸真,以數學課程本身的概念、法則以及結論的過程進行呈現。那么,在數學課程的概念教學中主要注重學生自我的參與性,通過對其重點知識講解,更多的是由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理解,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才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加強邏輯思維。
一、高中數學概念教學
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可以對知識概念的掌握。學生只有準確地把握概念,才可直接地運用到實際問題中。而數學概念教學的提出,則可以很大程度地改變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增加師生的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數學概念教學不同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增加師生的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這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中,對高中數學學習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二、高中概念教學現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那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會導致學生缺少課堂參與性,對概念的理解度不夠,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很難達到數學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現狀。
1.重習題練習,輕概念學習
目前,進行概念教學時,很多數學老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對概念教學的概念沒有清楚的定位,通常將教學重點放在課后的練習題之中,卻忘了概念教學的重點是概念的植入,反而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思維混亂。
2.概念教學法單一
概念法教學中注重的是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當學生處在學習中數學老師是關鍵的引導者,這就需要數學老師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對其引導。但是,很多教師只是對某一概念進行書面的講解,這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其概念,面對這一問題,應采用多種方式教學幫助學生理解。
3.概念學習時間短,導致學生對概念把握度不夠
數學概念教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條件,因此在數學的教學環節中非常關鍵。目前,在高中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中,一般采用的是先對概念進行講解然后再進行習題練習,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普遍,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后習題,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概念的不足,及時地進行改正學習。但是在概念教學中,對概念講解后就要立即進行概念練習,這樣反倒不能得到更好的教學結果,當講解后就馬上進行練習,這樣學生首先對概念沒有完全吸收,此時進行練習,則會使對概念的理解變亂,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概念理解混亂,嚴重者還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三、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方法
進行概念講解時可以適當地建立學習場景,使學生融入其中,或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來制造問題中的競爭情境。以下則對此進行具體的分析。
1.通過實際生活引入數學概念,增加趣味性,便于理解
數學概念教學強調的是理解,那么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從某種程度看還屬于科學領域,而基礎的數學知識更是來源于社會和生活。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數學老師可以通過數學的本質,引用一些生活案例運用到數學教學之中。比如,進行“異面直線”的知識教學中,數學老師可以尋找實物進行舉例講解,然后讓學生在概念的基礎下進行概念講解,那么此時如果學生敘述錯誤,數學老師及時地糾正,采用正確的方法對其加以引導,那么在次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清楚地理解概念,明白錯誤原因,增加學生對概念教學的全面理解。
2.設置問題情境,引入新概念
在進行某一概念的講解時,數學老師可以用數學是有用的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可以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魅力,以此激發學生對概念學習的積極性,才可以使學生對問題背后的研究充滿好奇。只有學生自身對問題充滿興趣,才容易讓學生接受概念。因此,數學老師進行新概念講解時可以采用此種方法。
3.巧妙利用數學故事引入新概念
數學學科的來源是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那么每一種數學概念的產生都來自生活,其中大部分的概念都有一定的來歷,那么數學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抓住高中學生對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的好奇心,在對概念講解時可以大致地先使學生了解其來源,這種方式正是幫助數學老師活躍課堂氛圍的最佳方法。另外,在教學中數學老師還可以多引用數學家的有趣故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添對數學本身的好奇和熱愛。在這種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還可以使學生減少學習壓力,提高教學質量。
四、通過舊概念引出新概念
在數學的概念教學中,概念會隨著數學知識的發展而發生改變。那么在進行新概念的教學中可以從就概念中引出來,這樣就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使數學概念串聯在一,起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
1.概念教學的基本條件
在概念教學中,數學老師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理解概念和概念中存在的公式條件以及結論,是否可逆?他們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讓學生明白條件和結論之后,再進行對概念的內涵進行講解,只有讓學生明白概念關系以及和一些容易發生混淆概念的方式進行區分,最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進行綜合運用。如再集合這一概念中,首先要將交集與并集進行概念區分,然后再進行集合中的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比較,然后再將集合中的運算練習在一起,再從各自的具體定義中加以區分,使學生們更直觀的了解集合運算之間的關系,以此增加概念的理性認識,從而增加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概念延伸
當數學概念形成后,數學老師還可以進行例題講解,利用概念通過相關的數學例題馬上進行解析,在這個解題的過程中正是概念教學的關鍵環節,可以讓學生明白概念在解題的重要性和練習。此外,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向量的坐標運算中,數學老師對其概念講解后,并要提出問題,在問題提出后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那么學生在通過思考討論后,則會根據概念提出不同的解法,從而增加了問題的思考能力,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到概念教學的目的中。
3.準確運用新課標進行概念教學
高中新課標明確地提出了“雙基”理念,雙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數學老師應明白其具體含義,在概念教學中,使學生認識概念、學習概念、運用概念、鞏固概念,這些也是數學概念教學的根本目的。
五、結論
數學概念教學是進行數學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對數學老師來說概念教學更是一項教學技能,其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中使用概念教學的方式十分重要,而數學老師作為概念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在提高自身的概念教學能力時還應對此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鄭雪梅.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31).
[2]唐冬梅,陳志偉.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文獻綜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8).
[3]胡玉玲.高中數學概念課的有效教學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