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佳
摘 要:“停課不停學”是在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導致學生無法正常返校的情況下,教育部門做出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2020年2月3日)中指出,要“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疫情期間中職學校的空中課堂應該是弘揚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的精神陣地,保證學生在非常時期能夠得到心理支持與幫助的良好渠道,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建構和自我成長的實習基地。
關鍵詞:線上教學;課程思政;心理轉變;時間管理
新冠肺炎突然來襲,中職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以課堂為主陣地的教學方式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被擱淺,線上學習成為疫情背景下學生學習的常態。教師們積極采用各種方法在抗擊疫情中確保學生們得到和學校課堂一樣高質量的教育;在保證正常教學的前提下,給學生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指導和感人至深的靈魂升華;師生共同配合努力下,線上教學披荊斬棘,真正做到了“跨越停課欄桿,落實線上教學”。
筆者以這場危機變為教育契機,實施線上教學策略開展有序、有效、有情的教學提供以下借鑒。
一、梳理思政元素激發學生家國情懷
教師應該結合疫情形勢,收集抗擊疫情的醫務工作者、科研人員和志愿者等感人事跡,讓學生們聆聽這個世界不一樣的聲音,給學生們分享這個季節不一樣的感動,使學生透過疫情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國家、民族強大的團結力量,啟發學生應該有的責任和擔當。
疫情下的線上教學,應該做到輕學科知識重課程思政引導。在落實教育部關于“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活動中,我們引導學生弘揚守望相助的城市精神,增強中華民族家愛國情懷的教導。如在視頻教學素材的選擇方面,筆者根據時下的熱點去收集其他角度的視頻,每次都設置一個主題。例如身邊的逆行者——抗擊疫情的老師;給我們的正能量—香港警察的祝福視頻和手寫信;疫情中的味道——我為爸媽做早餐,中西餐專業學生和上海藝術教育中心開展的線上戰役活動等等。通過這些課前活動激發學生心理上積極向上——做到心中有陽光、行動中做到堅定不移——產生腳下有力量。
二、把握教學內容實踐學生心理過渡
在疫情爆發的初期,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可能會處于心理上的恐慌和無助的階段。教師的工作環境變了——在書房;學生的學習環境變了——在家里,大家都處于這樣一個未知和探索的時期,即“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每一周固定的課程好像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只信鴿,我們都在期盼著它的到來,我們都在享受著在線上和大家的互動。
為了讓學生們在直播課程中也能夠有一種“共享”的學習環境,我讓大家通過時下流行的Vlog形式,制作了自己的學習Vlog,共享彼此的學習環境。一方面在回看的時候有了一種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感覺到,此刻,我們仿佛還是在彼此身邊。
當學生們習慣了線上學習變得輕車熟路,他們可以一邊玩游戲一邊聽課,不錯過每一次簽到。如是,他們進入線上學習的“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有權選擇。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在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于是陷入了一種意義迷宮,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作者維克多在書中提到,“意義”不是欲望,不是物質的獲得,不是外在的享樂,不是追劇、玩游戲,而是與自己核心本質或者真實本性達成的共鳴。有學生曾經問過“這個考試一定會改變我的人生嗎?”,“這種必須考試上大學而強迫自己的學習,怎么才能有意義?核心本質又是什么呢?”。我給他們播放一個視頻講座,這個是蘇州尼盛萬麗酒店的房務總監做的一個前廳部的培訓,通過其中的節選,通過酒店人的聲音,能夠更加明確,自己在學習《前廳服務》這一門課于自身的一種定位。行業對于人員的要求,比如食住行游娛購,其實也是對考試中理論知識考查的,前廳中的思維行動能力就是技能高考中案例分析這一項目的衡量依據,讓學生對于自己的生活有了定位,明白了學習和考試的意義到底和所學的知識的價值。
然而,遙遙無期的復課時間,變成了我們對于目標任務明日復明日的拖延。學生這個時候處于一種“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么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指揮和能力,共創前程。要從我們只能做這些,我們只會做這些的固定思維,變成了我們有哪些發展,我們怎么樣做得更好的成長性思維?我給他們提供了“木桶人生”原理:人生就像一個木桶,在這個木桶里,我們需要裝入黃沙、大石塊和小石子。如果先裝黃沙和小石子,你會發現,大石塊放不下,如果先裝大石塊,你會發現你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倒入小石子,還有間隙容納黃沙,當你翻開大石塊的時候,你發現他們身上還有標簽,猶如學習、成長、家庭。換言之,現在需要讓學生認識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強化時間管理改變學生行為習慣
可以說時間管理已經被國內外很多實踐證實對個人的工作績效具有預測作用,主觀幸福感、自我價值感、焦慮、抑郁等人格特征也被證實與時間管理有著緊密的關系。教師可在時間監控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在相應環節進行實施和檢查,幫助他們加強時間管理策略的使用,改善時間管理能力,尤其是時間反饋性方面的能力。
時間管理矩陣將事情進行了一個分類,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被我們一拖再拖,現在對于他們而言就是備考階段知識的積累和反復練習。一旦有了空閑,我們又將時間毫無知覺的投入到了娛樂或無關緊要的事情中。它告訴我們,每天的時間管理是在你覺得重要的大石塊下,至少列舉一件待辦事項。我讓學生下載時間管理的APP,做了一個待辦事項,并且告訴他們,即使你做了待辦事項,也一定要確認每一個任務,他完成程度是否標準,比如說折花10分鐘,要折成多少朵?折成什么樣的形狀,或者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并且要做到各方面面面俱到。在這樣的任務驅動下,學生每天都會發出他們的待辦事項,教師從此也了解了學生每天的生活。這樣的教學互動,也讓老師發現中職學生并不是我們口中每天只顧玩樂的學生,他們的生活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說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同學,他就捏塑泥人需要花兩個小時的時間。通過這個方式,讓教師更深入地走進了學生世界,而不是在把他們定位成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熊孩子。
四、結語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不僅要從廣義的教育變革角度,更要從學科經驗維度去“撿”線上學習的“金子”。線上教學以“了解——實踐——理解”認知模型有別于線下學習的“學習理解——鞏固練習”的過程,但卻被廣泛的應用在社會性學習領域。疫情期間的線上學習,學生對于老師帶給他們疫情中的人文情懷和知識點可以反復觀看,對于錯誤的習題需要自我校對和改正,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自控力得到發展。線上教學模式帶來的機遇,為教育改革總結經驗、奠定基礎,有利于今后大力推進線下教學和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4)
[2](美)史蒂芬·柯維[M].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2011.6
[3]教育部.關于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通知[EB/OL].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