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任務型教學法進行分析,并以一堂對外漢語教學示范口語課作為案例,探討在課堂教學框架下植入任務的教法,充分利用任務教學法的可行性,加強對外漢語口語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對外漢語 ?口語課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對外漢語教學現在把培養學習者的漢語言交際能力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在這個目標下,對外漢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對教學模式的探究,任務型教學理念開始被重視。“任務”指教師在課堂上布置讓學生完成的語言活動,這些活動是以實用性為基礎設計的交際活動,活動通過為學生現實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場景,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通過實踐學習。
一、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可能性
在任務型教學理念的語言教學課程當中,學習者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語言材料,去對某些主題的看法進行了解和溝通,為了要了解主題的相關內容,學習者需要運用相關的語言,這樣的過程便能達到學習語言的效果。
該教學模式是以主題為核心,設定一個主題,在這個主題下設計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并進行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真實語言情境的創設,強調內容和語言的平衡,重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配合,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愿意交流,并認可自己的交流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分析
任務型教學在每一堂課上都有一個主題,在該主題下確定一項任務,把任務講解后,明確給學生分工,讓學生大膽實踐,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領悟語言的規律,并自己總結這個規律,待任務完成后,學生發現對語言的內容和形式都已有了認知,這種交際性任務練習貫穿始終。
任務型教學理念的本質特點是整合性,教學過程中在符合學習者現有認知水平下,通過一個主題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把自身所具備的知識、技能等固化成經驗,在此基礎上,利用學習資料,和他人合作,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積極的學習過程。學習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通過接觸達到對新知識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任何一種教學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應該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交際能力培養。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學習者首先要通過學習理解任務,掌握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材料,在和他人的溝通中獲取更多材料,圍繞主題能運用更多的材料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全方面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
(2)語言練習時強調真實性的任務情境,進行有意義的交際任務。學生能運用在頭腦中儲備的語言點,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在新語言材料的輸出中,學生在運用頭腦中儲備的語言點表達的同時會自動接收并運用別人的表達,這樣,既鍛煉了語言表達技能,又增加了學生信息來源的渠道。
(二)任務型教學案例
1.語言呈現
(1)引入話題。教師通過有意義的、真實的內容,引入話題,幫助學生熟悉話題。例如對外漢語選修課教材《漢語口語習慣用語教程》第四課“你真是個馬大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講故事,通過提問,讓學生理解“馬大哈”的意思,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本課話題。經過對這些問題的問答,學生大概了解了本課的話題。學生已在中國生活了段時間,可以根據前面課文學習的內容簡述自己的經歷。這樣,學生將語言學習與真實生活、學習經歷聯系了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地被點燃,思維能力也得到擴展。
(2)提供情景讓學生熟悉新語言話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情景,有助于他們對目標語言功能的掌握。在示范課上,教師在引入話題時,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相關經歷,這就是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學習經歷,不自覺地把與馬大哈有關的語言表達出來,內容正與他們將要學的新課有關。這樣做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作用與意義,并樂于用漢語表達思想,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對新學語言消除了畏難感,從而迅速投人新課的學習中。
(3)演示新語言形式及相關詞語的形式、意義。“你真是個馬大哈”這一課的相關語法句型有“…說話不算數、可也是…”等,相關詞語有“上氣不接下氣、一口氣、一個勁兒”等。在示范課中教師將本話題所涉及的相關句型和重點詞語通過大量的例子演示給學生。比如講解“上氣不接下氣”這個詞時,教師可以演示詞義來解釋。各種不同的生動有趣的例子,學生一看就懂,加上教師創設的情境,學生很快就會運用于口語交際,這樣學生就具備了完成交際任務所必需的語言基礎。
2.語言的練習階段
任務型教學通過布置任務讓學習者理解學習和現實生活中語言的一致性,讓學習者進一步理解上課學習完全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從而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積極完成任務,積極進行課堂練習。課堂上教師通過給學生設置情境,讓學生就本課的重要語言點做一些練習,為語言材料的輸出做好語法上的準備。如:
(1)教師給學生設置情境,“現在你們要去飯館吃飯,請你們商量下吃什么”,讓學生兩人組,要求學生用上本課的詞語,句型。
(2)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如:一張圖片是健身,一張是看電影。請學生兩人為一組進行對話問答,用上如何選擇的詞。
由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給出主題的任務讓學生使用語言有很大的自主性,學生之間說的話是對方事先并不知道的信息或意見,完成任務或活動一般涉及真正的意義交流,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口頭表達練習來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熟練掌握生詞與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熟練掌握與本課話題有關的詞語和句子,并能圍繞本話題與他人進行對話或成段表達。
三、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優點
(一)內容更綜合
客觀世界是相互聯系的。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永遠不會有絕對純粹只屬于一個領域的問題。因此,任務型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領域之間是彼此聯系的。比如,在《漢語口語習慣用語教程》“你真是個馬大哈”這個話題中,不僅涉及到粗心的問題,還有社會治安問題,鄰里關系問題等等。
(二)情境更生動
在大量的練習后,學生會把課堂的任務看成真實的生活場景,覺得生動、有趣,因此表達也會更有創造性。比如,在《漢語口語習慣用語教程》“拿到票我這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這個主題中,采用了情景劇的形式,介紹了買票,談戀愛,交通等情況。這樣,會使同學們感受到更真實的語言環境,也使得整個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三)學習更自主
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僅僅是指導學生完成對話,幫助者學生獲取信息,而學生在課堂上是絕對的主角,自然會有更多的參與感,課堂上更加自主。比如,還是《漢語口語習慣用語教程》中“拿到票我這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這個主題,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可以圍繞這節課的主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同學們做總結,這個總結既可以是內容方面的,如:如何約會,又可以是語言形式上的,還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去做調查。
(四)學生合作更密切
學生合作不僅能夠節省時間,還能提高效率。比如,在《漢語口語習慣用語教程》中“你真是個馬大哈”這個主題,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組活動,兩個人一組,去采訪周圍的同學,將他們粗心大意的事情記錄下來,大家分享。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也讓他們對這個主題有了更深的理解。
任務型教學模式以主題為軸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的核心內容突出,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主題任務所需要的能力進行課程設計,注重語言學習情境的創設,將語言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感覺在課堂上學習、練習得到的知識和技能就是日常生活所需,學生的畏難情緒減弱,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性增強,學生會將新的學習內容構建成自身的知識系統及語言能力,可以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絡。
參考文獻:
[1]沈建華.漢語口語習慣用語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
[2]葉軍.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分析與點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3]袁頂國,朱德全.論主題式教學設計的內涵、外延與特征[J].課程.教材.教法,2006(12):19-23.
[4]顏琳.基于主題式教學法的漢語綜合課教學設計[D].云南大學,2018.
作者簡介:代新華(1971-),女,漢族,四川樂山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雙語教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