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農村小學的音樂欣賞課存在著許多值得反思的問題,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著“注入式、填鴨式”的現象,例如:音樂教師在沒有設計引導環節或提問環節的教學過程下讓學生進行無效重復的欣賞,學生在無效重復欣賞的過程中逐漸對音樂欣賞課感到沒有興趣,甚至出現厭倦上音樂欣賞課的現象。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具有審美性”,那么,審美性又怎樣去培養?這對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師提出新的挑戰。審美性包含了直覺性、情感性、愉悅性,這三種性質可以在音樂欣賞課中來體現。音樂欣賞課的內容很廣泛,包含聽音、理解作品、歌曲情緒、分辨樂器、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等。那么,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因此,本文對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27-02
【本文著錄格式】田惠雄.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北方音樂,2020,03(06):127-128.
一、教師對音樂欣賞課的理解不正確,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農村小學里,部分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課理解觀念不正確,教學過程中存在沒有設計環節和引導性語言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欣賞。經過一段時間后,這種“填鴨式”沒有設計的教學導致學生對音樂欣賞課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內在動機,新課程標準指出:“注重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學習興趣是學生情感和態度的傾向,也是內在動機的體現。下面我將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第一,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主要目的是提升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例如:舉辦同課異構比賽,學校科組內進行小課題研究,教研組研討等活動;第二,農村小學應建立完善的檢查機制,并設置專人負責。例如:定時的檢查教學設計、檢查教學反思、檢查聽課評課記錄、檢驗科組活動成效等措施。第三,做好充分的上課準備,例如:備教學內容、備學生、備教學方法。當前,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程存在教師備課不規范、教學設計不全等問題。如果教師備課落實不充分,那么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將更加困難。教師準備不充分,對欣賞內容分析就欠缺專業的講解。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而興趣愛好對于音樂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興趣一詞”早被人們所認識,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而需要怎么產生呢?“需要”一詞就強調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音樂過程的重要性,注重設計童趣實用的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音樂當中。
【教學案例】《在鐘表店里》是一首描繪性較強的管弦樂曲,它描寫了修表工人在鐘表聲中愉快工作的情景。這一課的導入環節我采用創設情景法,出示一幅鐘表店里的圖片,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設問在鐘表店里發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出示樂曲題目。通過此環節,我期待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在學唱環節中,我通過“設問法”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學生很有回答問題的欲望。結束前,我采用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同學們進行完整的音樂欣賞,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后我對學生做了采訪式調查,基本完成了開始設定的教學目標。
二、突出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實踐性,注重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我聽過一節音樂欣賞課公開課。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沒有實踐的環節設計,大部分環節都是讓學生參與思考聆聽,學生在這堂欣賞課中只是“配角”。課后我對學生做了采訪式提問,大部分學生反映收獲不多??梢?,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沒有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較低。下面我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第一,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如何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實踐活動中來是對音樂教師的一項挑戰。首先,音樂教師需要思想準備:“一日為師,終身學習”;其次,通過網絡資源學習、教研活動的交流研討、教師能力比賽等活動來提高自身能力。第二,教學過程中設計豐富有趣的實踐環節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例如走一走、演一演、唱一唱等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例如有趣地進行唱譜、分組演唱、唱游律動、唱譜評比等教學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音樂基本能力。第三,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體驗音樂,是最重要的”。關注音樂的實踐性,從走一走、找找、唱唱、演演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享受音樂、體驗音樂??梢?,突出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實踐性是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關鍵。
【教學案例】在欣賞管弦樂曲《獅王進行曲》時我創設情景邀請同學們到森林里去做客,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投身到森林情景中,為后面的教學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整節課就像是一場演出,“演員”投入了,“演戲”才能成功,而我的角色在這里面就是一個好的“導演”,把學生帶入戲中。教學過程中抓住了音樂欣賞的本質,引導學生在體會音樂的基礎上表現出獅子的叫聲。唱游環節我設計了走一走,讓學生聽著音樂,用手握拳在自己的腿上隨著音樂牌子模仿雙腳行走的感覺,目的是要模仿獅王步伐威風的感覺。
三、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實效性使用
音樂具有抽象性,教學過程中只讓學生聆聽音樂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還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年齡階段的特點具有直觀性,對一些直觀美妙的事物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多媒體教學方式是解決音樂抽象性的主要途徑。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音樂的內容進行直觀的體現。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途徑很廣,例如展示動畫、圖片、視頻播放、PPT演示等形式,教師對多媒體的有效應用有利于音樂欣賞課高效的體現。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處于形象思維為主導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抽象轉化為形象,就要加強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實效性使用。
【教學案例】欣賞鋼琴曲《捉迷藏》時,我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對音樂情景的創設。
活動一:“聽音樂選擇不同的圖形線條”可幫助理解樂句之間的區別;
活動二:“聽樂段選情景”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
活動三:“聽音樂,畫一畫”提高學生的對旋律的聽辨和記憶力。
音樂具有抽象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直觀體驗,有利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情緒變化。所以,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實效性使用。
四、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應注重音樂的創造性,加強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音樂新課標指出:“創造是藝術及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保監會的重要體現”。我曾聽過一些公開課,教學過程到了音樂創編環節,老師的創編環節設計得很完美,但學生體現出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來源于音樂基礎不牢固。音樂創編能力的培養和日常音樂欣賞教學有重要聯系;我聽過一節音樂欣賞課,為了達到公開課的華麗效果,設計復雜的導入,過多的運用多媒體手段去詮釋音樂,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無實際作用的音樂活動。例如拍拍手、跺跺腳之類看似熱鬧卻無實效性。細細反思,教師開展活動只是為了體現教學設計而開展,但活動并沒有實效性的價值。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沒有給學生探索與創造的機會,在這樣的音樂欣賞課堂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下面我來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建議。
音樂教師引導學生培養創編音樂能力,音樂創編能力需要一定的能力支持。例如聽辨能力、創編能力等。這些能力又如何來培養?每節音樂欣賞課進行10分鐘左右的常規的練習,例如教師彈鋼琴聽音、模唱、節奏等,這些常規練習都為后面的音樂教學作鋪墊。同時,音樂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教學案例】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時,設計活動“音樂輕重,腳步遠近”,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漸強、漸弱的變化,感覺馬兒跑遠還是跑近。設計活動“分段賞,選情境”,我設計了(草原放歌、慢步欣賞、雨后彩虹、雨中奔騰、順利到達)幾個情景,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速度、力度、旋律等,展開想象選擇相應的情景。最后一個環節“故事接力編”,由教師開頭創編故事,當學生聽得起勁,在關鍵的時候,我停止講述故事,讓學生根據音樂繼續創編故事。大家好像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隨著音樂的起伏,以小組為單位繼續故事的創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欣賞了音樂作品,自己的創造力也加以發揮,豐富了自己的音樂欣賞內容,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五、結束語
本人對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簡單地進行分析和建議。新課標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引導學生注重音樂的本質,采用自身的特性吸引學生的關注度。突出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實踐性,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人。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實效性使用。音樂欣賞新課程標準指引下音樂學科的地位越來越明確,社會上對對音樂教師的期待值也逐漸提升。但是,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中還存在著許多值得反思的問題,需要一線農村小學的音樂老師分析和探究。音樂欣賞課是基礎課,也是音樂的關鍵課。最后想對一線的音樂教師說句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
[2]陳怡.簡析農村小學音樂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北方音樂,2019.
作者簡介:田惠雄(1990—),男,廣東惠州,文學學士,教師,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