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爾夫教學法作為一種最具影響力和獨創性的音樂教育體系,是對傳統音樂教學方法與理念的顛覆,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音樂情感體驗,提高教學有效性。將奧爾夫教學法與小學音樂課堂相結合,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為依據,對教學的手段及形式進行優化調整,能讓學生在愉悅、寬松、自然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獲得創造力及音樂素養的發展。本文針對巧用奧爾夫教學法來構建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展開分析。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J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92-01
【本文著錄格式】陳瀟.巧用奧爾夫教學法,構建高效小學音樂課堂 [J].北方音樂,2020,03(06):192,198.
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音樂氣質的培養有著積極意義,但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只關注音樂知識的講解與技能的訓練,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多有忽視,加上枯燥沉悶的說教和教唱模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降低了教學效果。奧爾夫教學法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將其巧妙運用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藝術感知力,提高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能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內容和特點分析
(一)內容
奧爾夫教學法屬于新穎有趣的音樂教學方法,是以音樂的特征為依據而提出的目標性教學,旨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致,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通常,奧爾夫教學法的內容主要涉及樂器活動、動作活動、噪音活動等,其中樂器活動包括奧爾夫樂器與其他樂器,如有音高的音條樂器鋼板琴、無音高的沙球等,能演奏出復雜的多聲部音樂或簡單的旋律;動作活動包括戲劇、舞蹈、聲勢、游戲活動,其中舞蹈的編排只關注音樂形象和節奏,即便是毫無舞蹈基礎的學生也能輕松學會,且學生能自由發揮、即興設計[1];噪音活動包括歌唱與節奏朗誦活動,即利用朗誦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所學歌曲的歌詞,輔之以力度、速度、節奏等;在歌唱環節對學生的識譜能力無較高要求,強調從感知的角度進行歌唱。
(二)特點
奧爾夫教學法的特點主要表現為:(1)實踐性。奧爾夫教學法倡導先實踐、后教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賦予音樂的成效及靈魂,以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來充分感受音樂知識。該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環節對學生的感性體驗加以關注,尊重學生的同時,為學生的自我發揮提供足夠空間;(2)即興性。向學生傳授現有技能與知識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對聲音進行探索和領略,借助語言、字詞、即興動作等所展現的想象力及敏銳知覺,培養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3)綜合性。音樂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較強的綜合性,能整合不同歷史時期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特點。奧爾夫通過結合原有音樂與多種藝術手段,如詩歌朗誦、演唱、舞蹈、伴奏、戲劇等,形成了豐富多樣的與自然相接近的形式,有利于學生在不同的音樂活動中提高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等。
二、基于奧爾夫教學法構建高效小學音樂課堂的路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及方式
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理念落后等,學生在教師灌輸式的教授下缺乏學習動力,甚至對音樂課程的學習產生厭煩情緒或逆反心理,學習創造性和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活潑好動,若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依然使用以往枯燥沉悶的教學方式,只會使課堂更加枯燥,降低教與學的有效性[2]。要想改善這種現狀,教師應該對音樂教材進行深度挖掘,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及方式,找準學生與課堂的契合點,探索與學生心理特點相符的教學路徑,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思維能力。如講述音的強弱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隨意走動,以走動的速度為依據敲擊鼓,讓學生聽鼓聲走動,借助降速和加快敲鼓的方式,引導學生對音的強弱加以感受,準確分區四分音符時值、八分音符時值,即當鼓聲較弱時,踮著腳輕輕地走;當鼓聲較大時,隨節奏跺腳走。
(二)善用簡單的游戲
小學生對游戲有著強烈的興趣,游戲教學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奧爾夫教學法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簡單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3]。以歌曲《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為例,教師可以開展“我愛記歌詞”的游戲活動,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各組選派一名成員接唱歌曲,接唱樂句最多的小組獲得勝利。這樣的游戲活動能激發學生識記歌詞的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如對重要節奏型進行鞏固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擊鼓傳花”的游戲,利用擊打手鼓傳花的方式來鞏固復習典型的節奏型,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三)注重多元素的結合
由于小學音樂的知識有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時,應該注重多元素的結合,如音樂和繪畫、舞蹈的結合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例如:填寫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詞,輔之以簡單的樂曲,讓學生對舞蹈動作進行自主編排,以此實現表演與唱跳的有機結合,生動且形象地呈現出音樂作品,獲得創造力的發展[4]。如在《森林里的故事》的單元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聽歌曲《勞動歌》和《可愛的藍精靈》,鼓勵學生表演或演唱《小猴子》,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中的歌曲,引導學生濃縮故事內容后進行創作,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配上舞蹈動作,進而立體化呈現音樂課堂。
(四)構建原本性音樂課堂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時,教師既要注重技能和知識的傳授,也要對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加以關注;同時對自身的教學地位有清楚認知,積極發揮引導性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及想象的空間。奧爾夫教學法要求讓學生在愉悅、寬松的音樂活動中學習音樂知識,發揮想象或聯想對音樂的內涵用心感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強化協調能力及合作意識[5]。如講解《種太陽》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音樂《種太陽》,鼓勵學生發揮才智來創編節奏,為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要求學生跟隨音樂拍手或跑跳。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實現教學目標,打造高效的課堂;又如學習歌曲《龍咚鏘》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歌曲內容為基礎,對敲鑼打鼓鬧新春的場景進行聯想,通過欣賞和學習,利用鑼、鼓等打擊樂器分角色進行即興表演,促進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言之,奧爾夫教學法有著豐富多樣的形式與內容,將其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其內涵與思想精髓,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及方式,善用簡單的游戲活動,注重多元素的結合,構建原本性音樂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奧爾夫教學法的作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熱情,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及音樂素質,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予.巧用奧爾夫教學法,構建高效小學音樂課堂[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2):70.
[2]陸海云.巧用奧爾夫教學法,構建高效小學音樂課堂[J].北方音樂,2017,37(7):103-104.
[3]鄭鑫然,孟瑤.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3):167-168.
[4]郝德偉.淺談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3):111.
[5]劉婷.奧爾夫教學法奏響小學音樂課堂的新篇章[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