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
摘要: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讓大學生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提到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如何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這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就業能力;相結合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
1.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提高就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培養優秀的思想品德素質, 誠實守信, 學會做人;能培養大學生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協作意識, 使大學生善于與他人合作;能培養艱苦奮斗精神和務實作風, 使大學生有吃苦精神, 能踏踏實實工作;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實, 認清社會挑戰, 從而主動提高知識文化水平, 能提高就業競爭力;能引導大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態度, 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2良好的實踐工作能力是提高就業能力的關鍵
實踐能力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 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高有著積極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 創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情境, 幫助大學生參與專業實習、服務社會及勤工助學等相結合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不僅體驗了各種社會角色, 同時也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 增強了就業競爭力。
1.3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提高就業能力的重要內容
畢業生職業適應能力強, 就能夠很快適應新的環境, 即使是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 也能夠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能及時調動自己的能力和所學的知識, 制訂出可操作的方案, 取得職業成功。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素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 能引導大學生完善自身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 使大學生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時, 能夠自覺地自我觀察和調節, 積極應對, 不斷地調整自己以適應工作崗位, 有效完成工作, 并且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自我價值, 增強持久發展的職業能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工作相結合存在的問題
2.1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地結合
首先,在經濟體制的影響下, 高校的教育趨向于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 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這樣就不可避免地使大學生出現社會責任感弱、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個性, 不懂得感恩學校、回饋社會、奉獻自我;其次,在相當一部分的高校中, 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老師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而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又不擅長就業指導, 這樣也就在無形中使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踐中脫節, 不能將兩者進行很好的融合。
2.2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不強
首先,高校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講授、專題講座、專家報告等形式來開展的, 往往忽視個性化的指導, 忽略學生的差異性, 不能真正貼近大學生的實際;其次,高校的就業指導大多是在學生大四時開展, 正是學生畢業答辯與找工作的階段, 此時的就業指導只是傳授淺層的知識, 沒有達到對畢業生深入教育的目的。
2.3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
高校就業指導大多采取傳統的教育模式, 沒有與時俱進、創新方法, 使得教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在課堂上, 只注重傳授就業技巧、形勢政策知識, 忽視了大學生的就業觀、擇業觀、人生觀的培養, 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很少涉及, 這樣使得大學生就業能力不強。教學方式也非常簡單。很多高校主要以課堂講授、講座為主, 依舊是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育, 很少讓學生走入社會, 更談不上主動聯系用人單位, 讓學生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能力培養相結合路徑分析
3.1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
首先, 高校應該要能夠重視自身所承擔的培養優秀大學生的使命, 將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立場, 同時還要保障學生能夠對自身的職業定位準確以及有一個較優秀且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 其次,高校中的教師以及領導要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業指導教育的重要性進行重視, 從根本上將學生自身的就業問題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進行解決。
3.2構建高素質教師人才隊伍
首先要能夠讓教師充分了解社會發展形勢以及就業形勢, 深入社會中的方方面面, 為指導學生進行就業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正確的政治立場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其次要能夠對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與鍛煉, 保障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以及教學水平, 最終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3.3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
教育方式的改變對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較大的影響, 當前新時期背景下的就業形勢要求高校的教師必須要革新教育方式, 進一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業指導教育的教學過程之中, 要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數據以及相關的平臺, 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以及個性發展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進一步將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和政治素養進一步提升。
3.4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
當前大學生所經歷的事情較少, 在面對挫折與困難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打擊, 同時性格方面較為沖動, 若是遇到一些誘惑或者挫折就容易導致出現一些不良后果, 因而在進行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業生涯指導教育過程中, 要能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逐一解決和排查, 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樂觀的思想去面對未來生活以及勤奮學習, 展現出對未來充滿希望, 保障在未來就業過程中遇到挫折不會做一些偏激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張高鵬.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研究[J].智庫時代,2019(20).
[2]王松濤.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結合[J].現代經濟信息,2019(05).
[3]王純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深度融合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2).
[4]趙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3).
[5]張子豪.探究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與共生[J].法制與社會,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