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憲
摘 要:數學課程是小學階段重點教學學科,知識點本身較為抽象,小學生還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在數學課堂上,由于教師講解的知識點過于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課堂學習中的機會,使學生能夠親身感受課堂。體驗式學習方法滿足了這一教學要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實現了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學氛圍;綜合素養;教學效率
前言: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提出了體驗式學習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方法,實現了對教學方法的創新,被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小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因其獨特的優勢而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基于大多數的小學生均存在學習能力及知識點理解能力不強的現狀,導致在數學課程學習期間難度較大,因此教師需要使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體驗式學習方法的運用可以改善傳統教學課堂的枯燥,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輕松學習。
一、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
為了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應通過課堂體驗學習和課堂練習,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課堂上,充分體驗、學習課文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發現問題。課后,學生可針對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學生的知識點學習更具針對性。為了提升體驗式教學效果,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設計抗凝管教學內容,并做好設計工作,在體驗式學習方法下,來提升學生的課堂知識點學習興趣,享受在學習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1]。第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應設定培訓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并對自己這一階段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及記憶能力。第三,加強學生的記憶學習。學生的重復記憶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思維方式無法及時調整,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學習方法創新度不夠,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導致學生成績不好。知識內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要求,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外學習中,通過寫作業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滿足了新時期教學要求,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參與課堂實踐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所學的知識,對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課后,要求學生應及時對知識點進行鞏固訓練,以實現對薄弱知識點的理解[2]。
二、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立趣味性課堂
小學數學重點考察和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及抽象知識點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點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難以理解課堂上教師所講解的數學知識內容。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掌握教學方法運用技巧。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優質的教學方法,需要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強化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點的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由于小學數學課程知識點具有抽象性特點,學生無法在較短時間內了解課程知識點,教師可使用教具來協助教學,組織學生與教師一起來參與到體驗式課堂中來,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3]。例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一課中,本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時分秒換算知識點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在回家后觀察自己家的鐘表,了解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行規律,并要求家長為學生準備制作時鐘的相關材料,在課堂上進行鐘表制作。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根據自己家的鐘表樣式進行模仿制作,并繪制鐘表。在本次活動中,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到制作鐘表的活動中,強化了學生對時、分、秒相關知識點的進一步了解,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借鑒,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課堂更具趣味性。
(二)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奠定一個好的數學學習基礎[4]。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提供自我解題的機會,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數學解題技巧,實現了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加深刻的掌握數學知識點,實現對數學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同時,教師還需意識到加強數學教學研究學習的必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潛力進行深度挖掘,根據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合理制定數學教學方法。教師在輸血課堂教學中,需起到引導者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式學習方法下,學生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能夠更加輕松的理解數學課程知識點,掌握了更多的數學教學內容,學生在運用體驗式學習方法時,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5]。
三、梳理總結知識點,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知識梳理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但在這個階段,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對知識熟悉的良好習慣,知識梳理比較困難。老師可以教學生畫樹形圖的形式來整理知識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管理中來。通過繪制樹形圖,學生可以對之前模糊的知識點有一個印象,理解之前學習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來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確保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獲取到更多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在繪制樹形圖時,教師也可以畫出空白樹形框架的一半,并要求學生補充。學生在補充樹狀框架時,教師應給予指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樹狀圖繪制,更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也存在很多問題。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僅僅限制在書本上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上,為了確保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點,應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6]。
結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將能力培養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充分重視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秀娟. 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 2015, 1(18):110-110.
[2]陳兆新. 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中華少年, 2019,25(9):60-60.
[3]孫帆.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甘肅教育, 2017,14(23):104-104.
[4]徐麗萍.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探究[J]. 考試周刊, 2017,32(30):65-65.
[5]曹愛華.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基礎教育論壇, 2019,22(19):10-11.
[6]鐘麗萍. 體驗式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6,25(18):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