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伊妮
摘要:為保障教學改革切實有效,能夠引領學生探知求真,教師以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為導向探索教學方法,旨在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導且符合新課程標準育人手段之一,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不僅可以獨立學習,還能通過合作碰撞思維火花,分享學習成果,相互幫助提高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價值隨之凸顯。本文通過探析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育人手段應用方略,以期在探索教學之道進程中積累經驗,助推育人活動良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指根據學情由教師負責分設若干學習小組,通常情況下各組人數以4—6人為宜,在分組后教師指引組內學生自由探究,期間小組成員可以向教師提問,待自學完畢后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享學習成果,教師負責總結、補充,并圍繞小組合作學習難點、盲點、重點針對知識進行深入講解,繼而完成育人任務。然而,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育人手段時存在分組不科學,學習方向模糊,學習形式單一等問題,影響該育人手段應用成效?;诖?,為確保小學語文低年級組教學活動科學有效,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探析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價值、現況及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組小組合作學習價值
1.激活學生語文思維。有別于傳統教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主性更強,可以在獨立思考同時與組內成員合作探究,在分享學習體悟時產生新問題,使學生語文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深入掌握語文知識。
2.提高師生交互有效性。在新課程標準中重要的育人理念是“以人為本”,指引教師圍繞學生展開育人活動,致力于讓學生提問、思考、探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為“主導者”,教師顛覆以往角色,以“引導者”的身份踐行“以人為本”紀念,在新課程標準加持下融入到學生合作學習活動中,旨在鼓勵學生提問,啟發學生思考。
3.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小組合作學習關鍵在于分享、互動,學生通過分享整合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率,在互動中幫助彼此攻克學習難關,解決學習問題,這樣能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目的[1]。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組小組合作學習現況
1.分組不科學。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育人手段時不重視分組,無論是作文教學,亦或是閱讀教學,均采用一套分組辦法,同時分組后小組成員基本不變,未能優化配置自學資源,降低學生合作學習效率。
2.學習方向模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主體,然而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自覺性較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有待加強,加之自制力較差,過于自由的學習環境容易使其看不清學習方向,做與合作學習無關之事,浪費學習時間,影響其學習成效。
3.學習形式單一。多數語文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后會給學生群體充足時間自學,而后集體回答教師提問,雖然這種教法可以助力教師根據學情開展育人活動,但千篇一律的教學形式容易消減學生合作學習熱情,同時無法豐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教改浪潮相悖,削減小學語文低年級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2]。
三、小學語文低年級組小組合作學習方略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言文字是學生交際所需重要工具及信息交互的載體,為此教師需在課堂教學中科學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使學生可以在交流互動中熟練運用語文知識及溝通技能,繼而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針對低年級組科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1.科學分組。首先,小學語文教師需了解低年級組學生學習實況,在明晰學情基礎上結合學生性格喜好等個人特點進行分組,確保組內合作學習氣氛融洽,學生之間溝通較為高效,能夠相互幫助學習語文知識;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需依據學情及學生個性發展情況不斷調整組內成員,為學生學習成長找到匹配度較高的小組,在該組中有新的收獲,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富成效;最后,小學語文教師需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妥善分組,確保組內成員學習基礎、個性發展互為補充,使小學低年級組語文合作學習小組分組更為科學,為提高教師育人質量奠定基礎。
2.明確目標。新課程標準下的低年級組小組合作學習側重培育學生創新精神,樹立合作意識,開拓語文視野,在合作學習中熟練駕馭交流工具。為使小組合作學習方向更加明確,“學”與“教”保持同步,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效率得以提高,教師需根據新課程標準,為學生提供交流合作條件,在提升學生交流互動、協作互助等能力前提下明確語文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教學時,可以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前布置學習任務,如“認讀文中的生字、生詞”、“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小蝌蚪找媽媽途中一共遇到了幾種小動物”、“用自己的話嘗試講出故事”等,繼而使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更加清晰。
3.創新實踐。為豐富小組合作學習育人手段,多渠道傳授語文知識,推動小組合作學習育人手段改革發展,教師需創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例如,教師在進行《靜夜思》等古詩文教學時可以組為單位采用“古詩新唱”教學模式,鼓勵各組成員用熟悉的旋律吟唱古詩文,多方法牢記古詩文。再如,教師在進行《“貝”的故事》教學時,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融入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以動圖的形式演示“貝”字的演變過程,同時將甲骨文、小篆等字體中的“貝”字圖片展示在電子交互白板上,引導組內成員進行討論,直觀感受漢字的起源及演進,使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更有樂趣,教師同時布置合作探究任務,使學生合作學習效率隨之提高。教師可應用小組情景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作表演,感受語文學習樂趣,在合作表演中掌握語文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表現力、閱讀理解能力等核心素養[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低年級組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具有激活學生語文思維,提高師生交互有效性,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積極意義,為此教師需根據學情及學生個性化成長規律科學分組,根據教學內容明確合作學習目標,同時創新小組合作學習育人手段,使學生在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同時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冬梅.小組合作學習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2019(11):99.
[2] 李徐.淺析小學低年級段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外交流,2019,26(37):286.
[3] 盧奕婷.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7):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