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瑩
摘要:教師作為職業院校教育體系的核心構成要素,是影響人才培育質量的關鍵,其職業能力建設與發展至關重要。良好的職業能力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師個人魅力,使之在工作中更加順暢、高效,是現代職業院校教育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是,目前來講,職業院校對教師的職業能力的認知存在欠缺,相關投入不足,所采用的方法不盡合理,影響了教育改革發展進程。本文基于對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結構體系的分析,就其發展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策略
從某種維度上講,現代國力競爭、人才競爭以及民族素質競爭的根本是教育競爭,而教育發展又始終脫離不開師資力量支持。職業院校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承負著人才培育的重任,這也就決定了對教師職業能力的特殊要求。隨著新課程改革日益進取,對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提出了更多挑戰,其結構體系構成可分為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社會服務能力等。
一、職業能力的概念內涵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視域下,職業教育的本質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其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教師職業能力提出了諸多要求。因此,首要清晰能力及職業能力的概念,繼而對職業院校教師作進一步定位。對職業院校教師而言,職業能力是指其在實際崗位勞動中獲得的專業能力,具有實踐化、個人經驗化等特點。對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概念的了解,有助于進一步研究深化。
二、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結構體系
1.教學能力。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可綜述為五個方面的能力,即認知能力、設計能力、傳播能力、組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其中,認知能力集中表現為教師記憶、想象、觀察、思維和創造等能力水平,是系列教育活動實施的基礎。設計能力則主要指教學目標設定、教材分析、教學評價以及教學實施能力,貫穿于整個教育體系。從某種維度上講,教學亦是一個信息傳播的過程,因而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傳播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肢體表達、書面表達,在信息化變革時代,還包括現代技術應用能力。組織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組織方面,包括課堂組織、活動組織等,同時需要良好的交際能力,以將各方面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并發揮其最大效力。
2.教研能力。新時期,教師在承負一般教學任務的同時,還需研究學生及相關教學實踐活動,通過一定的理論方法和實踐經驗,深度解析當前教育熱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并逐步內化為自身的一種品質,繼而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這亦是教研能力的基本內涵。
3.實踐能力。職業院校把培養實用型人才作為側重,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在現代化教育發展視域下,教師實踐能力業已成為提高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得到了教育界的普范關注。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將行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融合再實踐教學過程中;職業院校教師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具備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實習、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的能力。
4.社會服務能力教師社會服務能力與其學校教育教學能力相輔相成。一方面,其社會服務能力是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實踐創新能力的一種外在表現,尤其是教師專業實踐創新能力的體現。社會服務能力與專業實踐創新能力有著直接的正相關關系。另一方面,其社會服務能力能夠推動其教育教學能力的發展。有研究表明,職業院校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后與參與前相比,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差異顯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
三、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策略
1.更新思想觀念。職業院校教師個人思想觀念的轉變,有賴于其主體地位及主觀能動性發揮,如此才能保證他們職業能力發展的持久性。因此,職業院校應適當下放權利,在宏觀規劃的指導下,鼓勵教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此外,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生源數量急劇增長,對職業院校教師提出了更多挑戰,為了有效激發其職業能力發展動力,應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物質支持,創設良好環境氛圍。
2.完善管理體制。職業院校需要建立健全考評機制,明確指標權重,對教師綜合能力素養進行評估,為崗位教育人才篩選提供依據?;诖?,職業院校應對現有教師隊伍進行考核,及時發現其中存在問題,繼而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教研系列工作,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發展。在此過程中,要著力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模式,使之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信息,進而提高綜合教學水平。完善的考評管理體系還著重突出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服務于其個體發展,符合時代特性,發揮正向影響作用。為了進一步激發教師職業能力建設活力,職業院校還需建立獎懲機制,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獎勵或處罰,有利于引導教師反思,并激勵他們為了某一目標不懈努力。
3.組織培訓活動。教學能力作為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特性的核心內容,是推動教改的根本。依據上文表述,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結構體系主要包括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反思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對此,職業院??山M織“請進來、走出去”等多樣化的培訓活動,即邀請專家進行培訓、交流、座談,走出校園參與會議交流、外出考察、參觀學習。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發展,職業院校還需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理論實踐平臺,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提高其專業性。
新時期,職業院校應精準定位師資戰略地位,了解其職業能力結構體系內容,可基于本文論點指導,如更新思想觀念、完善管理體系、組織培訓活動等,全方位提高教師職業能力,并在不斷的踐行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更多有效策略,幫助教師實現自我價值、職業價值的同時,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琪.高職院校專任教師職業適應的實證研究——基于全國14所高職院校的調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3):171-177.
[2]陸蕓.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探索[J].大眾科技,2018(04):78-79.
[3]張寶成.二次職業化:高職院校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必經之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06):23-25.
[4]莊西真.類型學視角下的職業院校教師能力結構模型[J].職教論壇,2016(01): 60-61.
[5]段悅蘭.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結構及其評價體系的研究[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7(04):26-29.
基金項目:
課題信息:2019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協同創新視角下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編號: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