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摘要]新聞是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是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聯系,傳播黨的意志和聲音的重要載體。既然新聞所反映的事件必須是新近發生的事,那么,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就是新聞的生命,就是新聞的靈魂。這需要記者對新聞的報道要盡可能準確,不能含糊、模棱兩可,讓人產生費解。電視新聞報道的特殊處理,主要分為播報語言中的特殊處理和畫面剪輯上的特殊處理。新聞報道中特定情況下特殊處理方式的運用,要以真實為前提,客觀地反映事物真實的狀態,這也應該是記者不違反新聞真實原則情況下,體現人文關懷的一種最佳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關鍵詞]特殊;遮擋;人文關懷
新聞是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是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聯系,傳播黨的意志和聲音的重要載體。既然新聞所反映的事件必須是新近發生的事,那么,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就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的靈魂。這需要記者對新聞的報道要盡可能準確,不能含糊、模棱兩可,讓人產生費解。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十多年的時間里,筆者編采制作的節目多為熱線和輿論監督類節目,這類節目經常會用到特殊的處理方法,主要分為播報語言中的特殊處理和畫面剪輯上的特殊處理。
一、播報語言中的特殊處理
在新聞采寫和報道中,我們有時要用一些形容詞、概數詞、程度副詞和名詞對所報道的新聞進行語言方面的特殊處理,使新聞報道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形象性,或者是在語意表達上比較含蓄、委婉、有分寸感。
1.一些緊急稿件的特殊處理。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的事件,這些事件的時效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必須及時播發出去。然而,卻仍有一些問題待查清。這時我們就不能草率地確認,而應該在播發稿件的語言上采取一些特殊的處理。這樣可以兼顧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比如,某電臺在報道一起突發事故時,在有人員傷亡的情況下,記者在第一時間并不能確定傷亡人數,但是稿件必須及時播發,那么該電臺采用了“事故造成幾人傷亡,具體傷亡人數請關注后續報道”。對這條新聞在語言上的特殊處理,既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又避免新聞的失實。
2.對可能涉密的信息進行特殊處理。針對可能涉密的信息進行特殊處理,使用一些概括性語言,就比用精確的語言表述更合適。我臺有一檔欄目叫作《廉政時空》,主要是把一些典型案件制作成警示教育片,在電視臺特定時間段播出。在制作這類節目時,對如何展開調查的細節等并不作詳細解說。另外,在監督報道中,有時會對消息來源采取隱私處理,避免報道給作者帶來麻煩,受眾能夠理解且接受,并不會因為新聞中出現了這些經過特殊處理的語言而懷疑事實的真實性。
3.為使新聞通俗易懂,對數額較大的數字采取特殊方式處理。在一些報道中,我們偶爾會涉及一些數據方面的報道,如果是文字報道,可以寫明具體的數字,然而在口播新聞中,如果把一個龐大的數字說具體,往往會削弱傳播效果。我們一般采取只說概數的方式。比如,在某報道中,涉及了上億的數額“一億八千八百四十八萬三千四百二十元八角四分”,就應該簡練為“一億八千八百四十八萬余元”。同時,一些技術性、業務性強的報道,如果只是介紹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工作經驗,就無須對技術流程、業務專業知識精確地表達。如,“新開發的超細纖維每根直徑僅有0.8微米”,就不如說成“新開發的超細纖維每根僅相當于頭發絲的粗細”,這樣寫既生動,觀眾也易懂。
二、畫面剪輯方面的特殊處理
因為電視新聞是以聲音和畫面為傳播符號的報道,所以在一些報道中需要在畫面中做特殊處理,以達到預定的社會效果,體現人文關懷。
1.體現人文關懷,對畫面進行特殊處理。在新聞報道中,涉及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不得公開報道其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必須做特殊處理。在這類報道中,不僅畫面要做馬賽克處理,人名或不寫,或只用“張某某”“李某某”等代替。在我臺和紀委聯合制作播出的《廉政時空》欄目中,我們對違紀(未涉及違法)人員的采訪,也采用畫面的特殊處理。因為該節目為公開播出,特殊處理的目的是保護隱私的同時達到警示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輿論監督類節目對舉報人及證人也采取特殊處理,不僅畫面要做特殊的遮擋,聲音也要進行變聲處理,這樣可以起到保護當事人的作用??傊?,凡是涉及個人隱私,或者可能會影響當事人正常工作或生活的報道,我們在報道的時候,都應該謹慎處理,都要以法律和社會道德為底線,這樣也體現了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如,筆者在擔任新聞部記者的時候,去外地采訪了一個艾滋病患者家庭,在報道中,筆者對畫面進行了特殊處理,患者名字也用了化名,很好地保護了采訪對象的隱私。
2.模擬畫面的特殊處理。我們在做《廉政時空》節目時,案件的視頻資料往往不是很全面,有些案件甚至沒有視頻資料,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案件拍攝一些畫面或者在網絡上下載一些畫面。我們在剪輯這些畫面的過程中,就需要做一些特殊的處理。如果是時過境遷的事,畫面的色調需要做舊,有人物出場,必須對人物進行適當遮擋。雖然畫面做了特殊處理,但是并不影響節目的播出效果,目的是讓觀眾更多了解事情的原委。
三、結語
語言和畫面的特殊處理,在新聞宣傳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但在實踐中,如果特殊處理應用得不好,就會帶來消極的影響,也就是說,不能隨意對新聞進行特殊處理,該明確的就絕不能模糊。比如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主流媒體都會快速、客觀、公正地進行報道,澄清事實,引導輿論。另外,我們在新聞報道中,也會經??吹缴婕皣抑鳈唷㈩I土完整等方面的報道,都是態度明確,容不得半點含糊。對于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內容的報道,比如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也不能模糊處理。另外,對于無證可考的新聞不能模糊處理,媒體應澄清事實,以正視聽,避免受眾上當受騙。
總之,不能把新聞報道中語言和畫面中的特殊處理與“含糊不清”混為一談,更不能把這種特殊處理作為逃避追求新聞真實性的借口。新聞必須真實,對于新聞傳播者來說,這一點毫無疑問,必須堅持。新聞報道中特定情況下特殊處理方式的運用,要以真實為前提,客觀地反映事物真實的狀態,這也應該是記者在不違反新聞真實原則下,體現人文關懷的一種最佳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作者單位:鞍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