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體能是運動能力素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達成體能教學目標的模式主要有課課練和體能與技能目標融為一體兩種,兩種模式所針對的是不同的體能運動能力而進行的設計,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體能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關注體能教學的均衡性、趣味性、運用性和知識性,以更好地達到體能教學的目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體能目標;核心素養(yǎng);指定
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在體育教學中關于體能與技能的爭論由來已久,這種爭論隨著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得到了解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運動能力素養(yǎng)將體能與技能合而為一[1],運動能力素養(yǎng)是指“體能、技戰(zhàn)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xiàn),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可以分為基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這從理論上為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與技能之爭提出了解決之道,揭示了體能與技能的內在聯(lián)系。體能是運動能力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教學目標如何制定才能更好地凸顯體能目標的實現(xiàn)是一線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
運動能力素養(yǎng)要求教師在制定體能教學目標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相應的教材內容進行設計,目前關于體能教學有兩種比較常見的做法:第一種是采用課課練的形式,每節(jié)課都專門安排體能訓練的內容;第二種是融入到體育技能教學之中,體能教學并不安排成為單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下面筆者就結合案例談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體能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
一、體能課課練
案例一:
劉錚等老師在水平五《足球必修選學模塊(2)》第一課時《提高1v1變向突破射門能力》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目標設定為:
1.理解假動作的動作結構,能記住運球突破的方法和原則。
2.掌握“左晃右撥,右晃左撥”假動作,在固定標志物模仿防守的條件下能夠完成合理運用技術動作,在隨機條件下能做出正確選擇。
3.發(fā)展爆發(fā)力、協(xié)調性、上肢核心力量等身體素質。[2]
在教學設計中,劉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專項體能練習環(huán)節(jié),包括單臂持球俯臥撐和胯下“8”字繞球練習,這兩個練習是針對目標3進行的設計。
本例中劉老師所制定的體能目標3中所描述的,發(fā)展爆發(fā)力、協(xié)調性、上肢核心力量等身體素質,毋庸置疑,這些都是衡量學生體能的重要指標,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關于體能的教學目標設計按照課課練的組織形式來展開。
課課練最初并不是體育教學中的專有名詞,而是借鑒了教育行業(yè)里的名詞,20世紀80年代正式出現(xiàn)在《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課課練作為體育課堂上發(fā)展學生體能的重要手段從一開始提出來就與體能訓練聯(lián)系在一起,特別是體育學科被相繼納入到中考項目之后,體能課課練又一次被人們所重視。目前,課課練被很大程度上運用在體育教學中,由于體育課課練中體能練習的內容是相對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因此課課練的內容一般是針對學生的一般運動能力。本節(jié)課上劉老師所設計的體能內容是屬于一般運動能力,這是學生在所有運動中都需要的能力,雖然一般運動能力與學生參加某項具體的運動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但卻與學生的健康水平、運動學習能力等都息息相關。比如人體的有氧耐力水平高對于足球運動可能并不是最關鍵的,但是相對來說,有氧能力高的學生足球運動水平也會相應較高,而且有氧耐力水平高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也更高。在教學中將體能教學目標以課課練的形式來呈現(xiàn)給學生時,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目前我國的體育教學是按照“小學游戲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模式來展開的,因此,小學學段并沒有體能訓練,而是以游戲的形式來實現(xiàn),體能課課練更多的是出現(xiàn)在初中、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這就提示我們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相應的練習內容。首先縱向來說要考慮不同水平學生之間的差異,比如同樣是發(fā)展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水平一的學生可以設計為雙手俯撐練習,練習的形式可以采用比賽或是游戲的方式來開展,而水平五的學生則可以采用本例中劉老師采用的手持球俯臥撐練習或者是兩人合作疊羅漢式俯臥撐的練習方式,以增加練習的難度;其次橫向上來說要考慮同一水平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樣是俯臥撐練習,男生可以根據(jù)其能力的不同確定練習的次數(shù),女生則可以采用跪臥撐的形式來開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二)考慮體能教學的均衡性
由于體能課課練的方式很容易讓人誤解為體能與技能是互不相關的兩個內容,其實不然,體能課課練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到體能教學的均衡性,一般都是安排那些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中無法涉及的部分。如果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是跳躍,那么可以在課課練中安排上肢肌肉力量或是柔韌性練習,這樣可以緩解由于單一練習可能會給學生帶來的局部肌肉疲勞而引起的練習效果差的情況。這種情況在體操類教學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比如水平一前滾翻教材中最主要練習內容是學生的協(xié)調性以及對自我身體的認知能力,對于學生心肺功能、爆發(fā)力等素質培養(yǎng)方面就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游戲環(huán)節(jié),就應該增加腿部爆發(fā)力、有氧耐力等內容的設計,應該充分注重學生體能各個方面的素養(yǎng)均衡性,設計以跑為主的游戲內容,這樣的體能目標設計就能較好地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素養(yǎng)的形成。
(三)加強體能教學的趣味性
課課練遇到的最大困境是體能練習的內容與運動技術是相對獨立的,而體能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持續(xù)鍛煉才能見到效果,在教學中針對某項體能的練習需要較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完成目標,這就會在教學中將體能教學的趣味性大打折扣,特別是對初、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因此加強體能教學的趣味性顯得尤為重要。采用不同的練習方式或是在練習中增加比賽、游戲、音樂等元素的使用,這樣既能夠保證體能練習的實際效果,又能提升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在體能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的健康行為素養(yǎng)同時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生練習平板支撐的過程中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猜拳游戲,輸?shù)膶W生做一次俯臥撐,或是改變練習的方式,本例中劉老師采用持球俯臥撐的練習方式,既增加了練習的難度,同時也改變了練習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參加練習,挑戰(zhàn)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