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壘
摘? 要:為了進一步推動浙江省技工院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浙江省開展“三人籃球”比賽。以賽促學,激發學生“三人籃球”的興趣;以賽促練,發展職業性體育提高學生綜合身體素質;以賽促宣,展現“三人籃球”的價值;以賽育人,提升浙江省技工院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
關鍵詞:技工院校;三人籃球;核心素養
一、“三人籃球”的特點
(一)比賽場地與隊員
對比五人制籃球,“三人籃球”場地小,即半個五人制籃球場地。比賽隊員一般為5人(比賽3人、替補2人),一共6名運動員在半場進行比賽,就會導致運動員在較小的比賽場地內出現多次觸球的機會,這樣就能夠增加運動員之間相互接觸的機會,進而對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要求更高。
(二)比賽趣味性濃
“三人籃球”比賽獲勝形式較五人制比賽也有所不同,“三人籃球”比賽分為規定時間內得分多為勝者和在規定時間內雙方誰先獲得21分即勝兩種比賽形式,比賽獲勝的形式變化就會使比賽雙方制定的取勝策略不同。同五人籃球比賽相比,“三人籃球”比賽得分形式也不同,只有2分(圓弧外投籃中籃)和1分(圓弧內投籃中籃),再加上比賽場地小、時間短,得分不會被拉得很大,因此比賽競爭更加激烈、偶然性大,這樣使“三人籃球”比賽趣味性更濃。
(三)比賽攻防轉換節奏快
“三人籃球”比賽場地小、時間短、暫停少,是一項以有氧運動為主,間歇性無氧運動與有氧運動交替進行的同場對抗性體育項目,因此,運動員必須充分、有效地利用休息時間,適時輪流替換疲勞隊員,以保證身體機能的最佳狀態,進而保證比賽在高強度下進行,持續給對方形成進攻與防守的壓迫。
“三人籃球”比賽一次進攻要求在14秒之內要完成投籃,就會出現在規定時間內產生更多次進攻與防守的次數,加大比賽的強度,對隊員的個人技戰術水平要求更高,進攻要求時間短,會出現攻防轉換快,要求運動員體能要充足。
二、開展“三人籃球”比賽的意義
(一)以賽促學,激發興趣
至今,浙江省“三人籃球”已開展兩屆比賽,2020年1月15日舉辦技工院校第三屆男子“三人籃球”分區賽,同年4月將舉行總決賽。自省開展“三人籃球”比賽以來,比賽的氣氛越來越濃,規模也逐漸提升,各技工院校越來越重視,參與的積極強,全省各技工院校紛紛組織小型多樣的籃球游戲與比賽,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學練興趣。比如,各技工院校定期開展籃球技巧大賽、趣味運動會,包括運球接力、傳接球準確度、投籃準度等,開展籃球游戲和比賽可以豐富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可以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現的平臺,讓其在興趣愛好中完善并突破自我,還可以增進同學感情,提升班級凝聚力。
技工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學計劃與評價體系作出改變,更新了傳統籃球教學理念,打破原有的學練體系,變成趣味式的學與練,如:(1)比賽中限制技術的使用(接球便傳球、運球次數的變化要求、投籃方式的要求、進攻方式的要求等)。(2)要求每課有比賽激發學生興趣愛好。(3)評價體系的改變。籃球基本技術包括無球技術、有球技術(運球、傳接球、投籃),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基本技術才能組織比賽,教學中要提高學練的密度,通過更新教學設計來打破原來枯燥乏味的練習,通過游戲和比賽來達到教學目標,倡導學習與比賽有機結合,將基本技術的重復練習變成一種與趣味相伴的游戲,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參與。教學內容和評價也改變以往的單一技術教學與標準化的考核方法。教學評價內容可以是比賽中使用技術動作的次數、參與的比賽積極性、技術動作使用的成功率等。
(二)以賽促練,提高學生綜合身體素質
以比賽為平臺促進浙江省各技工院校完善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籃球教學任務,學校通過選拔、組建校代表隊,在選拔組建的過程中,浙江省各技工院校籃球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省三人制籃球知名度也得到提升,比賽宗旨是提高籃球運動技術水平,增強學生體質,以體育人,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高技能人才而奠定基礎。而全面發展的新型技能人才教育,是指為了促進新型技能人才的全面發展而實施的德育、智育、體育等多方面的教育。體育與健康教育是基礎課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技工院校體育與健康對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礎。
籃球教學基礎內容包括無球技術教學(交叉跑、變速跑、變向、急停、轉身)、有球技術教學(運球、傳接球、投籃)、體能訓練。首先通過長時間的籃球學習,增強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統等人體器官的功能,進而增強學生的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性等綜合身體素質。其次,完全掌握技術動作需要通過不斷的重復練習,最終肌肉才能做出自動化的展現,如在投籃學習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手腕、肘關節、肩關節的穩定性,增強手、肘、肩部位的肌肉力量,運球、傳接球的學習能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協調性、靈活性,長時間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能。籃球比賽與教學能夠調節技工院校的枯燥乏味的單一技能學習,達到體育育人、競技娛心的作用,身體靈活性、穩定性、協調性能夠提升專業技能實訓成績,如烹飪專業對身體協調性、手指與手腕的靈活性有更高要求,模具、數控與機電專業的鉗工、銑工、車工技能實訓時對身體的穩定性、手臂力量提出要求,體育教學中都可以達到以上教學目標,進而發展技工院校職業性體能。職業性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利用體育課教學特點及教學資源,與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素質相聯系,培養職業性、應用性、專門性人才,根據“以就業為導向”的定位,提供“身體—心理”準備和從事未來職業所需要的特殊體育素質、社會適應能力。三人制籃球比賽場地小、時間短,比賽中學生接觸球的次數多,球權轉換多、快,持球一對一進攻和防守機會次數多,比賽中變向、急停、轉身、無球跑動等活動較多,動作要求更快速靈活,迎合技工院校學生身體、心理的需求,可以使學生在比賽中找到不足,之后積極主動參與籃球的學與練,比賽以及趣味運動的氛圍滿足學生身心需求從而深深吸引了廣大技工院校師生。
(三)以賽促宣,展現運動價值
浙江省舉辦技工院校學生男子三人制籃球聯賽宗旨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浙江省技工院校學生的籃球運動,進一步推動浙江省技工院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提高籃球運動競技水平,增強學生體質,以體育人,為技工院校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高技能人才而奠定基礎。
比賽賽制分為東西賽區,各賽區前八名進入總決賽,賽制的改變說明浙江省三人制籃球比賽規模變大,參賽隊伍增多,比賽的影響力增強,省“三人籃球”籃球文化深入地走進了各縣市區技工院校校園,各技工院校將“三人籃球”校園文化根植于校園的每個角落。如,微信平臺、校園橫幅、校園宣傳欄、班級隊服的設計等。組織形式有舉辦系部“三人籃球”比賽、全校總決賽、籃球技巧比賽、籃球趣味運動會、籃球斗牛擂臺賽等。各技工院校組織的“三人籃球”比賽、籃球趣味運動會不僅可以調節技工院校學生枯燥乏味、單調的技能實訓學習,還可以增強學生綜合身體素質,解決長時間技能實訓帶來的肌肉疲勞,平衡身體的發展。為學生、教師、學校搭建交流展現的平臺,平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因為技工院校學生的年齡結構是16~21周歲,該階段的學生好勝心強、愛表現、尋求身體對抗等特征,故“三人籃球”比賽的趣味運動滿足學生的身心需求。
(四)以賽育人,提升學生職業核心素養
林崇德教授在《21世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中指出核心素養概念,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院校的基礎課程標準,新課標呈現五個特點:體現新精神、新要求,凝練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業質量要求,體現高中階段共性要求,彰顯職業教育特色。其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明確課程學習后應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是使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方面全面發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技工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堅持“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運動技術戰術、科學身體鍛煉方法為主要內容,提升學生運動能力、職業性體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身心健康和體育品德,進而提高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是提高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培養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有機整合體育與健康教育兩門學科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使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方面獲得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技工院校“三人籃球”相關的趣味運動、比賽、體育教學等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的知識、籃球技能練習方法,掌握了籃球相關運動技能,增強了身體綜合素質,而且也能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意志力、自信心,因此,體育可以達到育體育人、娛樂身心等功能。如:組織系部或班級“三人籃球”比賽,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比賽之前班級學生都會參與討論如何制定比賽策略、戰術(如:盯防對方重要人物、使用犯規戰術、合理沖撞等),甚至會產生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但策略與戰術是否得當最終都要通過比賽的檢驗與實踐,比賽前的思考、比賽中檢驗能夠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對體育比賽的認知與欣賞能力、養成良好高尚體育品德,正遷移到學生學習與將來的工作中,進而提升技工院校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
(浙江省寧波技師學院? 21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