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順應當前時代發展的新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信息技術逐漸融入教育教學中,從而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為現代的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模式。隨著“互聯網+”模式的到來,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空間和距離的弊端,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速度空前加快。目前“互聯網+”的模式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本文首先分析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弊端,其次對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的優勢進行闡述,最后論述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其實,只有在實踐中掌握方法,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環境逐步走向優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現狀;意義;措施
一、 引言
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早就告誡我們: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這句名言告誡我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要更加重視課堂的優化,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徹底剔除“硬塞知識的方法”。在整體素質教育的環境中,激發初中生學習的主動性,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積極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會使初中語文課堂逐步走向高效。語文的教學一直以來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都占據著主要的位置。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學生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合理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相對輕松的課堂環境,增添語文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實現初中語文課堂的顯著提高。
二、 初中語文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對于傳統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使許多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精彩的課堂讓許多優秀教師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但是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許多一線的教師仍然是照抄照搬相應的教學內容,無法理解其中的深意,在過去幾年中,課改后的語文教學環境仍然相對枯燥、無味,仍然沒有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從根本上真正地改變教學的困境。在當前的語文教學環境中,“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現狀依然存在。學生學習狀態低迷,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能力低下,缺乏主動創新能力,教師無法激發課堂的興趣和活力,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和愉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提高課堂教育的高效性,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已經成為現在語文教育教學的關鍵內容。國民的素質教育是國家教育之本,只有教師不斷地改變當前的教育觀念,增加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力,提高初中生語文的核心素養,才能為之后的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不斷地收獲和成長。
三、 初中語文“互聯網+”課堂模式的優勢
(一)利用互聯網設備構建相對輕松的課堂環境
學生在初中階段相對比較叛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營造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教學課堂,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較強的可變性,可以從聲音、圖片、視頻、文字等多個方面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強化教學內容,將學生課堂上的注意集中在語文學習的知識上,與老師積極地配合從而實現高效的教學環境。
(二)借助互聯網設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逐漸出現,教師可以通過錄制視頻課程的方式,讓學生對于課堂內容進行預習,學生先去了解課堂的基礎內容,對于文章內容形成一個整體的把握,對于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標記。以方便學生在課堂聽課過程中,針對個人不懂的問題提高注意力。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下進行復習的時候,學生也可以反復觀看不懂的內容,加深自己的理解,以此來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三)通過互聯網設備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程度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學生在校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當學生放學或者休假之后,沒有辦法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擺脫距離和空間的限制,實現有效的溝通,及時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同時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方式實現,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相互聯系,讓學生的心里話可以及時對老師說出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四、 構建“互聯網+”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模式的措施
(一)通過微課視頻,提高學生課堂預習效果
對于學生的課前預習而言,微課視頻是一種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型模式。將傳統的教學內容,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為學生提供了更加直觀的視覺沖擊。教師應該合理地設計微課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形成自主的預習模式,對于文章的內容進行延展,使學生在進行文章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相對系統、全面的理解。通過微課視頻預習的方式,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自己的理解,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時的參與度,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例如,教師在對《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在微課的設計過程中,首先,可以對老舍的生平進行簡單的描述,截取老舍先生其他的作品片段對其寫作風格進行分析;其次,介紹老舍先生在創作此文章時的背景,通過濟南的冬天的圖片讓學生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濟南的冬天的樣子;最后,對學生提出預習的目標,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文章進行閱讀,如“在文章中找出描寫濟南的冬天景色的句子,分析濟南的冬天自身的魅力在于什么地方?”“通過作者的描述你對濟南的冬天的印象是什么樣子的?”“在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樣子的?用了哪些寫作的手法?”等問題。因此,以微課的方式,讓學生開展課前的閱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正是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關鍵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授課過程中對于授課環境進行優化。對于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形象具體的圖片或者視頻進行展現。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的語文教學方式難免存在著枯燥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沒有興趣。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更多新鮮化的方式。
例如,教師在講解到《天凈沙·秋思》時,為了營造閱讀氛圍,可以首先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詩詞背景進行簡單的展示,讓學生從感官上更加生動地感受到詩詞本身所帶來的文化意境。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對詩詞內容進行朗誦,抓住文章中的斷句、重讀,教會學生如何對此篇文章進行朗誦,同時音樂的配合,朗誦環境的渲染,亦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詩詞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閱讀感。因此,采用多媒體的方式,使課堂的教學方式實現多樣化,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對文章內容進行介紹,采用更加多彩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有趣之處,增加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內容的理解程度,以此來提高課堂效果,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
(三)巧用移動平臺,實現精準考核
在移動平臺的支持下,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學習的狀況進行了解。構建相應的移動學習平臺,完善教學體系,對學生的各個教學階段的接受情況進行綜合性的掌握。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采用的是課堂上進行教學,課下通過布置作業加深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對于大量的作業,學生大多會產生或多或少的排斥心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教師可以利用移動平臺,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簽到,因人而因地布置符合當前學生學習情況的作業,對于水平不相同的同學,進行不同階段的測試。使用移動平臺技術,對于教師而言,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師教學內容的因材施教,有效地掌握班級中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及時有效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提出相應的指導。對于學生而言,移動平臺技術有效地去除了空間和距離的弊端,可以隨時隨地在有設備的條件下對于課堂內容進行掌握。
例如,教師將作業布置到移動平臺上,學生將作業或者試卷上傳到移動平臺上,利用移動平臺的高效性,對學生的作業或者試卷進行相應的分析,及時給學生指導意見。利用移動平臺的及時性,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整理,教師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將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查閱,及時地對于進步的學生進行夸贊,對于退步的學生進行指導。
五、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互聯網+”模式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作為教育從事者,應轉變教育思想,積極接受新型的教學模式,合理地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課前預習中采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后利用移動平臺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的掌握和分析。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進行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創建更加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麗芬.“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5):120-121.
[2]馬玉珍.論“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式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60.
[3]蔣慧萌.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建構語文智慧課堂:以蘇州工業園區“易加互動平臺”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8):19.
[4]黎曉蕓.“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二)[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5]韓建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158.
作者簡介:
劉婧,廣東省珠海市,廣東省珠海市金海岸中學。